對高校創新創業課的看法,兼談當代大學生如何實現夢想

2020-08-16 青楓浦上01

閱讀完《新周刊》這篇文章(見本文末),可謂感同身受。為了所謂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貫徹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黨和政府培養創新型人才。各大高校競相邀請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教授,或者是某知名企業家,爭先開設《創新創業》課。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絕大多數同學並沒有創業想法,只是為了自己的學分和期末考試,不得不硬著頭皮艱難地、不情願地、東拼西湊地完成自己的「創業方案」,聽課也只是無聊的聽老師們誇誇其談、侃天說地、呼風喚雨地講著那些「成功案例」。長此以往,勞民傷財,起不到實際效果,浪費廣大學生寶貴的時間,得不償失。

《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宋代文人大儒張載寫下中華第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溫爺爺也曾寄語大學生「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大學,應該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求知樂園,應該為學生創造追求自由、追求真理、追求獨立人格的良好環境,應該教育引導學生始終保持對自然的熱愛、對科學的好奇、對文化的感知、對知識的思辨。當然,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科學文化素養和精神文明修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

創造這種良好的環境並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不能急於求成,不能搞「大躍進」。高校應該在做大做優做強特色專業群的基礎上加強課程思政建設,讓學生思想政治上、專業技能上、精神面貌上能過關,成為有技術有思想、有專業有文化、有能力有紀律的新時代大學生,而不是整日為了迎合所謂的「時代大勢」而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去強迫學生做自己不情願的事情、毫無意義的事情。

再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味要求學生搞創業,勢必會影響學業,打亂正常的節奏,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會影響了親情、愛情和友情。過早給學生灌輸創業思想,其實是鼓勵他們一切向「錢」看,會導致其讓消費主義、拜金主義蒙蔽雙眼,不利於其個人夢想的實現,甚至會令其惶惶不可終日,挫傷其對學習、對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高中哲學講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就意味著創新,用創業者的首創精神創造沒有的東西,填補市場空缺,用創新創業的方式為人民服務,正如五菱宏光廣告詞所說的那樣,「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然而,高校填鴨式的創新創業課程只是一味地讓學生不假思索、不考慮後果、單純以盈利為目的、目中沒有家國和人民地去盲目創業,步原有創業項目的後塵,很難激發出首創精神,「為人民服務」精神就更加鳳毛麟角、難能可貴了。

或許確實有一些學生有好的創業想法,既切實可行可操作,也能填補市場空缺、滿足一部分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並且希望將想像和理論付諸行動,變為現實。這個時候,「有備無患」就到了發揮作用的時候了,高校為了創新創業所邀請的那部分教授、專家、企業家要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精細化指導和幫助,讓他們享受到優質的教育福利,真正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再回到源頭上,高校邀請和培養創新創業方面的老師要切切實實從提高學生能力入手,切切實實從學生根本利益出發,擦亮眼睛,全方位了解,不要為了「緊跟形式」而請,不要只圖虛名,不要有太多的利益槓桿。老師也要做到誨人不倦,緊跟時代變化,永久學習相關知識,大膽心細進行項目風險評估,實事求是指導學生,儘可能地讓學生少走彎路。只有這樣,才能紮實推進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服務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

政府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早在2015年,就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簡政放權的改革為市場主體釋放更大空間,讓國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同時實現精神追求。但是,大多數人只是盲目迎合政策,從根本上曲解了政策的真正含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真實意思是「大眾都可以創業,萬眾都可以創新」,而不是「大眾都要去創業,萬眾都要去創新」,要不要創業,必須根據自身情況和經濟形勢來決定。

絕大部分高校將創業形容地輕快容易,好像任何人在任何時候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可以創業成功。其實這樣的宣傳方式變相干擾了國家政策的實施和落地,因為一旦有學生真正嘗試創業,失敗後,他們恐怕承受不起,因為我們的宣傳都是成功鋪天蓋地、失敗沒有機率。然後,長此以往會進入惡性循環的死胡同,導致真正指望創業的人面對被攪渾了的殘局無法破局,國家政策真正的出發點被湮沒在這些人的胡作非為之中。

要想破局,讓大學回歸本質,去除無用的「面子課程」,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光學校和社會各界要努力,大學生本身更要努力。那麼大學生在這個複雜多變的快節奏時代應該如何做,我認為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始終沿著自己的道路前進,愛自己所愛,行自己所行,聽從內心,無問西東。

有的同學想要在畢業以後考公務員,進編制,進一步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的同學想當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春風化雨;有的同學渴望進報社、電視臺,當一名記者、編輯,訓練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時代發聲、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有的同學立志當一名作家,寫盡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有的同學希望當一名工程師,拾起一磚一瓦,建設美好家園;有的同學有興趣成為一名新媒體從業者,探索技術變革帶來的紅利;有的同學則繼續提升學歷,用更強大的知識為祖國、為人民做更大貢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夢想就值得被鼓勵。每個人只要永遠行走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就不必顧慮前方是荊棘還是花叢,因為不管荊棘還是花叢都是實現夢想的必經之路,都會為夢想裝點、為夢想添彩。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匯聚在一起就是中國夢,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一個奮鬥的中國就會展現在地球的東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會實現。

既然有了夢想,就不要怕什麼路途遙遠,只要不停下腳步,踏踏實實向前走,你終會發現,進一步自有一步的歡喜。人生任何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你的努力有多少,你就能走多遠。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拋開一蹴而就的幻想,才能把行動落到實處,為事情的成功打下最堅實的基礎。當把前面的每一步都走好了,自然能在水到渠成中有所收穫。也許剛開始時會走得慢一點,但沒關係,一步一步向前總能到達終點,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學會享受努力的過程。

每攀過一座山、行過一座橋,我們的眼界就會變得更寬廣,腳步會變得更堅定,我們也會變成更好的自己,這就是堅持前行的意義所在。既然已經啟程,就請相信,我們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在接近幸福。

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要努力學習,增長才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追求個人的幸福與祖國的美好。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勇攀科學和人生高峰,奮力達到光輝的頂點。要保持樸素無華的本色,言行誠實、生活簡樸,永葆真情、永做真人。要堅定追求真理的信念,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諦。要發揚務實前行的作風,不圖虛名,不務虛聲,永遠向前看、向前做、向前行。

由《新周刊》文章《天天勸大學生創業,你根本沒安好心》,並結合自身感悟和經歷,引發了以上諸多感慨,所針對的是當下高校的一系列普遍現象,並沒有特殊指向,請勿對號入座。本文班門弄斧、拋磚引玉,希望能為一些大學生帶來啟發。

最後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結尾,你我共勉!

附《天天勸大學生創業,你根本沒安好心》,來源於《新周刊》

相關焦點

  • 高校如何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當代華夏子孫的偉大夢想,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而大學生是我國發展的希望,也是國家的根本,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實施發展就業戰略,戰略指出:科技創新是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源泉,必須擺在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
  • 高校開設創新創業課 聽聽校長怎麼說
    作為社會未來棟梁與建設者的大學生,自然成為創新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如何提升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雙創」背景下,布局好高校今後的教育工作,既是國家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各大高校校長們的深深關切。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 《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 高校如何上...
    原標題:高校如何上好創業課 創新創業大潮正在湧動。每年700多萬大學畢業生,究竟有多少人投身其中? 2014年,只有48萬。這個由人社部日前公布的大學生創業在工商部門登記數量,比上年增加12萬,卻仍與人們的期望相去甚遠。
  • 你離實現夢想的距離或許只差一節大師創業課
    結束後,一位學員的學後感這次的大師創業課究竟有什麼神奇的魔力,可以給大家留下如此美好而有價值的印象呢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本次課程(下方全程高能,注意!)如何在人力設備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絲毫不浪費員工及所有機器設備的產能?如何選擇開店所需要的機器設備?買對機器設備,短期來看少花錢長遠看更是把節省的人力成本直接轉化為利潤如何控制原材料損耗和降低廢品率?如何安排廚房設備擺放以實現員工工作動線最優化如何安排每天產品的出品順序?
  • 校園行 | UniCareer官方合作中國石油大學創業課, 細節大曝光!
    同時,Uni受外研社邀請協辦外研社杯大學生英語辯論賽關注學生就業+成長所到之處,場面火爆,好評不斷!*圖片來源:Uni中國石油大學創業課現場與此同時,駐守在現場的Uni職業發展諮詢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專業的求職輔導,針對國內的就業環境、當下熱門行業、以及如何提升求職競爭力等問題耐心解答,並為同學們進行了免費的1V1
  • 高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大學治學當崇尚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有追求真理的決心。 ■欒偉玲 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者,在開展雙創教育過程中經歷了從目標任務認識不清晰、過程不明確、方式方法模糊,到通過學習、交流後慢慢領悟、理解、實踐、提高的過程。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創業嗎? 在大學裡強調雙創教育是通過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緩解就業壓力,讓一群剛剛離開父母身邊、涉世不深的孩子去開公司嗎?
  • 面試天天答:當代大學生選擇好走的路,結合實際談看法
    面試題 當代大學生選擇好走的路,選擇走好的路,結合實際談看法。 參考答案 現在的大學生,會選擇一些前人走過的路和比較容易走的路來作為自己的人生方向、目標準則。
  • 當代大學生公共精神現狀及其培育——以河北省五所高校為例
    一、當代大學生公共精神現狀  為研究當代大學生公共精神現狀,筆者選取了河北省五所重點高校進行隨機問卷調查,以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師範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廊坊師範學院和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為調查對象。
  • 考得上2020安徽省考面試題:當代大學生選擇好走的路,請談談看法
    當代大學生選擇好走的路,選擇走好的路,結合實際談你的看法。考生思考完畢,現在開始答題。現在的大學生,會選擇一些前人走過的路和比較容易走的路來作為自己的人生方向、目標準則。誠然,這種選擇會帶來很多的便利。一方面,容易走的路,能夠有效地規避問題、規避風險,讓自己的人生旅程更加平坦,目標方向更容易實現。另一方面,已經有前人打下的基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加節省拼搏的時間精力,也更容易取得勝利的成果。
  • 黑龍江省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畢業論文可寫商業計劃書
    9月7日,黑龍江省教育廳發布《關於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方案》,《方案》規定,年底前我省將建立創新創業千人導師庫,每年9月第3周設為「高校創客周」,3年內建設省級大學生創業基地1000個,休學創業學生可保留學籍8年,全省高校每年安排創業資金總額不低於2億元。
  • 大學生版數字報-懷揣創新夢想 實現創業理想
    缺乏資料,他便一點點試驗測試探究硬體原理從而設計對應的方案;為了實現預期成果,工作到深夜甚至睡在實驗室便成了家常便飯,學長們還打趣道:「其他師弟工作缺耐心信心,唯獨文浩缺『覺』。」終於,經過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利文浩做出了國內第一個開源的移動平臺方面的安全系統——T6系統。
  • 關於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思考
    有些學校對於做好創新創業工作理解還有所偏差,在推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有時容易偏離方向。本文主要以準確把握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與理念思路為切入口,聚焦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如何進一步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提出思考。  深刻把握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  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有以下三個方面。
  • 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辦
    論壇現場氛圍熱烈,現場兩岸大學生們以高昂的熱情交流探討海峽兩岸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和當今海峽兩岸對於文創的見解。臺灣青創代表:陸子鈞、沈緯洋、朱佐、段湘麟,大陸青創代表:沈錦麗、鍾牡丹、樊懋、聶新月,都帶來了自己的創業項目,現場分享、剖析文創親身經歷,對海峽兩岸高校文創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 中外大學生共上創新創業課
    湖南日報12月22日訊(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顧菊香)今天下午,在美麗的長沙後湖國際藝術園裡,湖南省科技廳對外科技交流中心主辦了「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沙龍活動,邀請外國專家為有創新創業意願的部分在湘留學生和中國大學生授課,受到50多位中外學生歡迎。
  • 臺灣大學生來武漢一高校遊學,創新創業是兩岸學子交流的主題
    近日,臺灣中國科技大學師生研習團一行20人來到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開展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遊學交流活動,院長王紅希望兩校以教育文化交流為紐帶,促進雙方締結新的友誼。法商學院舉行歡迎儀式據悉,這是臺灣高校學生首次來到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開展教育文化交流,該院是眾多臺灣籍教師選擇教書育人所在的湖北高校之一。
  • 當代大學生的困境丨沒資源,沒資金,大學生應該創業嗎?
    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
  • 與你一起實現夢想 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廈成功舉辦
    以「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為主題,圍繞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實踐、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文創思維的零距離碰撞。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廈門舉行。論壇主題分享會由廈門市大學生文化創意協會創會會長夏敏主持,海峽兩岸文創代表們也從自己的角度給予了剖析、講解,分享自己的文創親身經歷,對海峽兩岸高校文創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與現場兩岸大學生們就高校間文創互動進行親密無間地深度交流。
  • 我國超八成高校已開設創新創業課 參與大學生達300萬
    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國際論壇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已有82%的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必修課或選修課,設立的創新創業資金已達10.2億元。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就業處處長王林在此次論壇上介紹,據教育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82%的高校開設了創新創業的必修課或選修課,開設創業教育的課程門數比去年增加了14%;設立的創新創業資金達到了10.2億元,吸引校外資金達到了12.8億元。高校設立的創業基地數量也增加了18%,場地面積增加了近20%,大學生參與創業創新活動的人次達到了300多萬人次。
  • 幫助大學生實現公益夢想
    12支隊伍均有不俗的表現,項目的創新性、可持續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性都較往年有了很大提高。  蘭州大學「七色花」團隊與重慶大學蜉蝣俱樂部團隊在實踐方面表現相當出色。蘭州大學團隊深入貧困地區關愛留守兒童,重慶大學團隊關注城市糧食浪費、城市餐廳餐飲成本升高,山區兒童營養缺乏問題,希望可以利用項目搭建解決這3個問題的平臺。
  • 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廈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是國臺辦2020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的重要配套活動。來自兩岸文創領域的專家、高校學者及大學生代表匯聚一堂,以「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為主題,圍繞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實踐、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文創思維的零距離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