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畫法歌訣,記住口訣好畫梅

2020-12-22 騰訊網

墨梅畫法歌訣

寫冬梅,傲風雪,習之既久現風格。鬥筆側寫老枝幹(圖1),

調和淡墨,筆尖稍蘸濃墨,略調和,自下而上,潑墨畫出。注意起行轉折、頓挫之用筆,如略拈轉筆桿,其筆線便更顯生動洗脫了。

細筆中鋒再補接(圖2)。

用較濃之墨,依勢補筆,於第一筆左右補之。其筆線亦應注意提按、轉折、頓挫,可斷可連,注意參差有致,以使其主幹顯出蒼老之趣。

主輔兩線布勢好,再用短線來相破(圖3)。

主線長,補線短,與主線方向大致統一,破線與前兩線方向稍異,且有交叉,輔線、破線均可略作補,以現其陰陽向背,但不要太強調,以免喧賓奪主之嫌。

大枝小枝要穿插,「女」字細枝有頓挫(圖4)。

小枝交「女」字,要筆線靈活,細長圓渾,系中鋒用筆所致。要視通幅重點,出枝可多可少,注意有斷筆之處,以備畫花添蕾。

畫枝切記留花處,相互掩映呈錯落。老枝嫩枝勢立就,皴擦點厾枝交柯(圖5)。

趁墨色未乾,用濃焦墨皴厾、擦點,以加強幹枝的立體效果,且突顯出前後向背之態。

花五瓣,分正側,有向背,出八方,變化無窮有掩遮(圖6)。

可用硬毫筆,以中鋒淡墨勾圈出花的各種姿態,注意用筆要勁利、頓挫及虛實變化,花瓣要似圓非圓,顯現花的四面八方之態。

花瓣小筆勾圈後,蕊絲剔罷點花葯。花蕾半開作陪襯,圈點勾寫無需多(圖7)。

畫花蕾用筆同花瓣之法,線要圓渾、有力度。再用濃墨三筆兩筆勾點花蒂及短花柄,不可過於瑣細,意到即可。畫花蕊用線要細勁有力,用筆連屬,點花葯要筆入紙,疏密得體,以現用筆之致。

通幅重在用筆處,自古畫梅重在「寫」。淡赭墨青掃枝幹,石綠花後來襯託(圖8)。

通幅畫完細收拾,最後寫題把款落。押印定位應慎重,審視位置閒章落。

亦可不泥成法,整理、補充,皆以已意為之。如加淡淡細枝,豐富層次,或於花之外緣疏密大小率意施點,給觀者以聯想。最後,題款鈐印完成。

紅梅點花瓣法

枝幹畫法總一般,

筆蘸朱色紅豔添。

藏鋒側入點花瓣,

分出正側不宜圓。

用色純正現明快,

且要分出深與淺。

半乾剔絲點花葯,

用筆輕靈且連貫(圖9)。

沒骨點梅花畫法

用筆要藏鋒側入,一笑一瓣,要似圓非圓,體現出透視變化。花心處要留出空白,以備剔蕊點藥。要注意「花要明」之則,但花之明度亦要深淺有致,一簇花或濃託淡,或淡託濃,要有層次,有主從。

各部畫法全領會,意象漫寫得天然(圖10)。

勾勒與沒骨畫法的對比

畫梅出枝起手法

畫梅,置陣布勢,均要有起承轉結。為使構圖美觀,應遵守一些構圖規律,迴避一些構圖的忌諱,即不宜在四條邊線的中點和四個角落處起筆,亦不宜在四條連線的中點和四個角落收筆。這一規律,不僅畫梅時需要遵從,其他花卉的創作也同樣適用。

示意圖中,畫×處表示不宜出枝,畫√ 處表示宜出枝。

起手得宜的構圖舉例

構圖參考

小編微信,邀您一起共鑑佳作~

相關焦點

  • 寫意梅花畫法示範教程,梅花的樹幹和根部畫法,畫梅花的構圖形式
    圈梅畫法:畫圈梅是基本功,只有學好圈梅的各種形態才可能為點梅打好基礎。畫梅須知它是在不斷發展中變化形成的,如梅眼、花苞、花謝等。花雖本身有花蒂,但在實際觀察中是看不到花蒂的全貌的,因此點蒂是為了起襯託花的作用。畫花心、花蕊要形成圍圈狀。畫圈梅時心中要有圓的概念,每個花瓣和梅花的整體都是圓形的。
  • 歷代名家畫梅
    >當是唐代的於錫 唐人畫梅,先是勾勒著色,五代徐熙等人將這一畫法推至妙境; 至宋時,更有崔白、米元章、楊無咎等大家,皆可以畫梅稱世; 如果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多以表達清冷孤高的傳統審美意趣; 在元代,以王冕為代表的畫梅名家作品則顯得珠玉迸發
  • 墨梅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必考名句】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三、四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
  • 詩畫尋芳│「梅」好時光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馬洪萌早春二月,南京梅花山滿山寒梅怒放,北京頤和園的臘梅獨自飄香,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無法走出家門踏青的我們,不如在古詩畫中尋芳賞梅,品味「梅」好時光。作為「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宋徽宗趙佶筆下梅花精細纖巧,敷色厚重,梅枝纖細富有彈性,充滿生機,畫中花鳥相映成趣,盡顯皇家的富貴氣息。徽宗的梅屬於宮廷「官梅」,富麗堂皇。民間文人畫梅,崇尚「瘦勁清冷」,以墨梅為最,曾被宋徽宗戲稱為「村梅」。相傳墨梅為宋代僧人仲仁所創,後揚無咎改良墨梅技法,「變黑為白」,將墨暈花瓣為墨筆圈線,更能表現梅花淡色疏香、清氣逼人的特性。
  • 品讀丹青|歲寒賞齊白石《墨梅》朵朵花開淡墨跡
    師曾勸我自出新意,變通畫法,我聽了他的話,自創紅花墨葉的一派。我畫梅花,本是取法宋朝揚補之(無咎)。同鄉尹和伯(金陽)在湖南畫梅是最有名的,他就是學的揚補之,我也參酌他的筆意。師曾說:「工筆畫梅,費力不好看」,我又聽了他的話,改換畫法。
  • 經典山水畫法口訣大全,收藏!
    畫前須靜想,畫時耐心穩。多在牆面畫,才好看得正。畫好需回味,多看否改進。細看多難處,記得下次穩。此為畫中意, 意境難悟成。悟到深思處,好畫自然成。如何畫好山水畫快樂作畫最重要,破除孤悶解煩惱。依法入手定規距,靈活運用是正道。一樹一石打基礎,循序漸進熟生巧。筆法墨法很關鍵,畫出趣味才美妙。多讀多想並多畫,日日臨池學得好。
  • 前身端是老梅精——為梅修史、為花留神的楊無咎及其師承與弟子
    (有關介紹可參閱前文:《一片能教一斷腸:蘇軾、黃庭堅、秦觀與「墨梅之祖」的那段往事》)當秦觀在衡陽花光寺尋覓仲仁和尚時,那位此後因「墨梅」詩而被宋徽宗賞識的陳與義(1090年—1138年)還是個6歲的頑童。23年後,長大成人的陳與義在他表兄張規臣(一作張矩臣,待考)處,欣賞了華光僧仲仁所畫的一幅墨梅。
  • 讀印:吳讓之的篆刻「畫梅乞米」好在哪兒
    吳讓之所說的「畫梅乞米」是自己的生活寫照,那時候,已至暮年的吳讓之借住在泰州東壩口的一處觀音庵中,一方面是因為要避太平天國(1851-1864)的戰亂,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泰州相對朋友多一些,他的生活全靠賣畫鬻印支撐,需要一個好的人文環境。這方印,既是自嘲也是自傲。既寫出自己的無奈,又透著「不用人間造孽錢」的傲氣。
  • 山水畫的八大皴法與山水畫法口訣大全
    畫半要細看,似乎可以成。若是不合意,尋找順勢形。該改側大膽,不改須細心。畫前須靜想,畫時耐心穩。多在牆面畫,才好看得正。畫好需回味,多看否改進。細看多難處,記得下次穩。此為畫中意, 意境難悟成。悟到深思處,好畫自然成。如何畫好山水畫快樂作畫最重要,破除孤悶解煩惱。
  • 畫山丹花沒有創作靈感怎麼辦?新手別擔心,看完這些你就明白了
    整體來說算為中長的長度,所以我們在繪畫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比例,切勿過長過短,讓畫面失真也讓山丹花本有的挺立氣勢消失,也就是我們說的失了形。而在葉子上,山丹花的葉字為長卵形,是細而尖,所以千萬別畫成了普通植物的圓潤卵形。
  • 橫絕200年,無人匹敵的畫梅高手:評揚補之的繪畫藝術
    釋仲仁和揚補之的墨梅創作,分別代表了兩宋的最高水準。前者是公認的墨梅始祖以他為中心的墨梅詩畫創作,集中在北宋紹聖至宣和年間(約1094-1123年),其「淡煙疏雨、瀟湘寒枝」的山水墨梅圖式,開啟了宋代墨梅詩畫創作的第一個高潮。
  • 筱青讀詩詞:王冕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他一生畫梅,房前屋後遍植梅花,可以說一生以梅為伴。他就是畫梅大師——王冕。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梅花屋主」,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他既是畫家又是詩人、還是文學家、書法家,兼能刻印。
  • 100幅國畫精品梅、蘭、竹、菊!不要錯過!
    「四君子」是國畫創作中慣用的素材,以梅、蘭、竹、菊寓意高貴品質和崇高品德,古往今來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現自己卓爾不凡的情趣或者作為品德的鑑戒。表現正直、虛心、純潔而有氣節的思想感情。各種形式的四君子圖案紋樣,更是一直流傳到現在。各種詩詞歌賦中關於梅、蘭、竹、菊的描寫也是廣為傳頌。
  • 朝代歌訣,只需八張圖片幫你記住中國歷史朝代!
    朝代歌訣,只需八張圖片幫你記住中國歷史朝代!即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新朝-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記憶口訣:夏天受傷咒咒秦國,撼動新朝接著撼動三晉,陳近南在隋唐是王老五,最後歌頌歌頌一下元明清。朝代歌編寫有幾個要點:第一是不宜太冗長,否則就違背了巧記的本來用意。
  • 梅孕育著新時代的中國魂魄
    墨梅圖 王 冕 詠梅、畫梅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粹之一。(宋李清照)「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末盧梅坡)。 梅花入畫據傳在公元五世紀的南北朝就開始了,最早的圖像竟然是南朝宋武帝女兒的「梅花妝」(用梅花圖案帖印在額頭)。北宋和尚仲仁相傳為「墨梅始祖」,墨梅的意象是從月光照梅花在窗戶紙上所形成的影子而得得。黃庭堅是好友,黃曾題詩云:雅問華光能畫梅,更乞一支洗煩惱。
  • 100幅國畫精品梅、蘭、竹、菊!超好素材,果斷收藏
    我們知道,梅花較耐寒,花開特別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那麼,梅花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入畫的呢?,南北朝已經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創墨梅,畫梅全不用顏色,只用水墨深淺來加以表現。
  • 水墨竹畫法,畫竹子的好教程!
    畫竹先立竿,一竿之出基本決定了畫面的布局,粗竿多用淡墨,用筆要挺撥,一竿直上乾淨利落,不可呆滯停頓。先出主竿控制好畫面,再用稍微濃點的墨畫出分枝,小枝能決定竹葉的位置,雖然很多小枝稍最後蓋都被竹葉所覆蓋,但是出小枝也不能馬虎。
  • 寫意畫技法|梅幹常用的3種畫法
    希望下面這篇「寫意畫技法|梅幹常用的3種畫法」對你有所幫助!畫梅花,枝幹是最主要的。因為在一幅梅花構圖中,枝幹是主要部分,它的造型決定構圖和布局。所以,畫梅花要多練習畫枝幹。梅花枝幹一般大幹多曲,小幹多直,枝節明顯。畫大幹多用側、逆、散鋒。
  • 如何讓你提高10倍記憶力—歌訣記憶法
    常見的詩句、歌謠、口訣、順口溜都是韻律化語言。古人很早就在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幫助 記憶了。早期教育中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都是用韻律化的語言編的。諸如農諺天氣諺語、中藥湯頭歌、珠算口訣等也都是用韻律化的語言編的。其實含有韻律性的文字內容,對於成年人的記憶來說也是相對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