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歷時近3年打造通識課《宇宙簡史》

2020-12-12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南大曆時近3年打造通識課《宇宙簡史》

  由南京大學天文專家領銜、文史哲知名教授聯手,歷時近3年時間打造的天文通識課《宇宙簡史》,國慶前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線。將思政內容融入自然科學等課程,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對學生實現價值引領,這是南大在新一輪的課程建設中進行的探索和嘗試。

  「在現代生活裡,我們憑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天下,因為裡面加載了地圖,我們可以方便地查詢自己的位置。那麼,在宇宙裡,我們處在什麼位置呢?」劇場式的超大屏幕上是一望無際的浩渺星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向東站在寬闊的舞臺上,用一個生活小場景切入,娓娓道來。

  「我們在哪兒」「星光中有什麼秘密」「天有多高」「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們是誰」「黑洞是黑的嗎」「宇宙的命運是什麼」「我們是孤獨的嗎」,《宇宙簡史》共有8個課時,每個課時一個主題。第一節課9月26日上午10點在中國大學慕課網上線後,一天時間的在線學習人數就已近萬。

  李向東曾為理科學生開設《普通天文學》並獲得國家精品課程稱號。此次的課程與講給理科生聽的不同,其中有相當篇幅介紹了天文學家的作用、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的得失等,特別是他們對於自然規律的態度和對於社會的責任感。「這和課程建設時的目標有關。」李向東說。

  2015年,他開始醞釀為文科生開一門聽得懂、喜歡聽的天文通識課。原本以為只要在難度、深度上再降低一點的他,在聽了相關專家的建議、參加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後,思路有所調整並逐漸清晰。

  「為什麼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偽科學依然大行其道?」「一名天文學家在教育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決定把「樹立正確的宇宙觀」作為課程建設的核心。「宇宙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之間有著人們覺察不到的聯繫。沒有科學的宇宙觀,很難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而人要實現自身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世界觀。」

  近3年的時間,他採納了南大多位專家教授以及試聽學生的建議,五易其稿。「我們希望這門課不僅介紹宇宙演化的歷史,同時也涉及人類宇宙觀的發展史和天文學家的探索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歷程。」他說。

  「李老師講得深入淺出,很吸引人」「內容豐富,非常精彩」「外行的我也看懂了」「宇宙那麼大,我們的胸懷怎能小如微塵」……課程討論區,不少學習完的網友評價留言。

  南京大學表示,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需要教師的入心入腦。創建《宇宙簡史》,就是探索如何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推進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創新,打造「全課程育人」。

  南京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蔡穎蔚透露,這學期,學校還將傾力在「天、地、人、自然、社會」方面打造5門左右這樣的課程,對老師的課程建設起到示範。(談潔)

(責編:黃竹巖、張鑫)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啟動「科學之光」通識課
    2020年秋季學期,南京大學正式啟動「科學之光」項目,《「科學之光」——物理改變世界》《「科學之光」——微結構光子技術》《「科學之光」——認識宇宙》《「科學之光」——地球科學探索與實踐創新之路》《「科學之光」——電子信息新時代》5門通識課率先上線。每門課程由一名院士或長江學者領銜,幫助大一新生在高水平教師的引領下,感受科學價值,發掘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 南京大學啟動「科學之光」通識課—新聞—科學網
  • 南京大學開設「科學之光」通識課
    新華網南京10月12日電(記者陳席元)南京大學「科學之光」通識課10日晚在該校仙林校區面向2020級本科生開課。6位院士、25位高水平教師參與授課,10多位青年教師或博士組成助教團隊。明年,該系列課程將全面鋪開,供南大學生選修。
  • 宇宙自然生命簡史:26 超弦和宇宙年齡
    除了在日常交談之中,天文學家一般不使用光年這個單位,他們更常使用的距離單位被稱之為「秒差距」,這個單位來源於用恆星的周年視差法做天文測距,1 秒差距等於 3.26 光年。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但宇宙實在是更大,以至於常要用「百萬秒差距」來說事。哈勃常數表示的就是每百萬秒差距,速度為多少千米每秒。
  • 薦書丨牛津通識課:黑洞、光、行星、引力(套裝全4冊)-「享書社」
    :黑洞、光、行星、引力(套裝全4冊)三小時打造專業級知識框架,牛津大學出版社鎮社之寶三小時打造專業級知識框架,牛津大學出版社鎮社之寶。《牛津通識課》是一套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百科全書,物理專業推薦的通識讀物,完整了解宇宙極具吸引力的四大形象:黑洞、引力、光、行星!【 編輯推薦 】◆帶領你三小時打造一個學科的專業級知識框架。◆牛津通識課系列是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
  • 了解宇宙與未來,必讀霍金的《時間簡史》!
    宇宙大爆炸開端的奇點、恆星坍縮後形成的黑洞的奇點……這些理論和構想成為了科學領域裡的裡程碑。可以說,要了解宇宙,世界運行規律和時間的本質,《時間簡史》是跨越不了的鴻溝。為此,讀《時間簡史》,推薦首讀《圖解時間簡史》。一部對《時間簡史》進行了通俗的闡釋、圖解,一本每個人都可以讀得懂的《時間簡史》。
  • 南京大學探索跨學科通識教育改革
    南京大學供圖 中新網南京10月20日電(齊琦 高雅 管藝添)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與材料物理領域教師對話;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聽院士談宇宙的起源……今年秋季學期以來,南京大學正式啟動的「科學之光」通識課項目,引發該校師生的關注和點讚。
  • 大學通識課,應該怎麼上?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相關報導詳見《淘汰大學通識「水課」:指揮棒不改,停課也沒用》) 每年秋季開學,各個高校學生群裡總會有一些對「水課」的熱議,其中很多「水課」屬於通識選修課程。
  • 南大「科學之光」通識課開課了!
    呂建為三位領銜授課的教授頒發南京大學首批「科學之光」首席教授聘書,並發表講話。呂建表示,面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創新驅動是第一動力,科技進步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南京大學前身即「以科學明世」,一直以來傳承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學之進步的光榮傳統。呂建在與同學們交流中,勉勵同學們要突破知識和生活的框架,完成中學到大學的適應性轉變。
  • 仰望星空的人——讀霍金《我的簡史》隨筆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此刻,讓我們以最虔誠的態度,捧讀「當今最有名的科學家寫給世人的告別信——史蒂芬·霍金自傳《我的簡史》」。
  • 中國大學慕課|《山東大學通識課精品展播》開課啦!
    中國大學慕課|《山東大學通識課精品展播》開課啦!山東大學通識課精品展播山東大學是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目前擁有95個專業,6個戰略新興專業,2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是我國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 大學通識課,應該怎麼上? | 圓桌
    廣州大學胡宜安老師的《生死學》選修課,出勤率最高時達八成。(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相關報導詳見《淘汰大學通識「水課」:指揮棒不改,停課也沒用》)每年秋季開學,各個高校學生群裡總會有一些對「水課」的熱議,其中很多「水課」屬於通識選修課程。專業性不強泛泛而談,沒有學術意義,缺乏學校財政經費等支持……很多老師其實也不願意承擔通識課教學任務。
  • 理工科大學開展「哲學通識課」的實踐探索
    在近幾十年的教育實踐中,各理工科院校紛紛開始復建文科,注重打破學科知識壁壘,溝通文理科之間隔閡,促進學科交叉創新,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實現健全人格的培養。哲學作為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與通識教育的主旨相一致,同時又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世界範圍看,哲學本身就是通識教育最為重要的核心內容。
  • 歷時兩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正式揭牌!
    2021年1月4日,2021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在南京市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揭牌;南京市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籤署協議,共建南航國際創新港。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揭牌2021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揭牌。
  • 大學天文學學科專業簡介:關於宇宙和星星的科學
    天文學是六大自然科學基礎之一,是研究天體和宇宙的科學。當今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比如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大爆炸等,都與天體物理學緊密相關。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更是風行一個時代,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喜歡天文學的學子。下面簡單介紹一個國內天文學領域內著名的幾所高校的天文學學科情況。
  • 理科通識課應該怎麼教?
    但今天的大學,不少學者開始呼籲,我們似乎需要面向學生開設理科類的通識課,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大學應當培養每位學生求真的精神  記得斯諾 (C.P.Snow) 於上世紀50年代末提出一個「兩種文化」的說法。他認為西方社會的智性活動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人文與科學。
  • 為所有本科生開設國史通識課,可行嗎?教育部這樣表態
    為所有高校本科生開設國史通識課,有必要嗎?今年,有全國政協委員在提案中這樣建議。對此,教育部在近日的公開答覆中透露,目前已推動各高校開好「四史」選擇性必修課程,全國高校已在本科生中全面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並統一使用相應的中央馬工程重點教材。
  • 中國大學MOOC | 山東大學通識課開放選課
    中國大學MOOC | 山東大學通識課開放選課 2020-02-25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士給大學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院士給大學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2019-09-17 11:57:50 來源:錢江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為醫學院本科新生講授的「開學第一課」,可不是巴老拿手的免疫學等專業課,而是通識課。其他的如岑可法院士、楊衛院士講的也是通識課。肯定有人會惋惜:這幾位重磅院士,時間寶貴,這一兩個小時的學時,不給博士碩士來用,卻給一群初進大學殿堂的小毛孩講課,而且是通識課,豈不是太不值了?此話非也。這幾年來,包括浙大在內的大學是越來越重視本科生的通識教育了。
  • 南京大學73門在線開放課程春季全部開放
    疫情當前,為了在特殊時期給廣大社會學習者和高校師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南京大學的老師們主動調整開課計劃,73門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的在線開放課程全部在2020年春季運行,全力為「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