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晚年作下一首哲理詩,淳淳教子之心,成為古今治學的寶貴經驗

2020-12-22 扁擔圈生活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父母對子女的愛,無怨無悔,無休無止。從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父母的視線一刻也不離你左右;從蹣跚學步到入學讀書,父母的教誨也時常在你的耳邊縈繞;從慢慢成年到成家立業,父母的心也依舊將你深深牽掛……

古往今來,哪一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出人投地呢?

大文豪蘇軾洗兒說「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殷切盼望么兒平安一生;詩人韋應物嫁女說,「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特別囑咐長女恪守婦道,勤儉持家;魏晉隱士陶淵明說「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責備五個兒子不愛學習,慈父之情,也是溢於言表。

可憐天下父母心。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晚年在冬日寒冷的夜晚,獨自在書房樂此不疲地讀書時,都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愛子之情,於是寫下一首哲理詩,滿懷深情地送給兒子。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古人做學問都是不遺餘力的,往往從少年開始直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僅僅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如果想深入了解需要親自實踐。

作者首句「古人學問無遺力」,就高度讚揚了古人治學求知的寶貴精神以及做學問得艱難困索。次句「少壯工夫老始成」進一步點名,只有少年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詩人從古人做學問引出話題,娓娓道來,為我們展現出古代大學者,從幼年開始勤奮用功學習,到老年才有所成就的過程。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

從這兩句詩可以看出作者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要趕緊趁著年少時精力充沛,及時抓住美好時光勤奮刻苦地讀書做學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多少年輕人少年時期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到老了只能徒勞傷悲。陸遊寫這首已經是75歲高齡了,人生旅程將要走到盡頭,什麼樣的大風大雨沒有見過,像這種年輕時不努力,年老追悔莫及的人看得多了。作為過來人,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莫要辜負年少時光,專心做學問,才能有所成就。

緊接著,詩人又開始對小兒子陸子聿進行淳淳教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不僅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書上,還點名僅僅有了書本知識還不夠,必須要親自躬行才能立竿見影。

詩人所說的「要躬行」既告訴我們學習之時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又向我們說明學習之後要「躬行」,只有通過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知識化為己用。

由此可以看出,詩人的意圖意在激勵兒子子聿不要僅僅滿足於書本內容,更應注重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升華自己。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個人雖然只要持之以恆地讀書學習,很多道理都會有所領悟。但,我們的老祖宗又有言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也不過是死的,它只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自己實踐得知。如果我們只是生搬硬套,那無異於紙上談兵,害人害己。如果,我們把前人總結的經驗,通過自身的實踐,化為己用,必然能收穫不一樣的效果。

從古至今,真正有學問有才華的大家,肯定是既有豐富的內在學識,又有獨到實戰經驗的人。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係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更凸顯其真知灼見。

這首詩之所以被認為是一首飽含深意的哲理詩而千古流傳的原因便是作者對古今做學問之人提供一個寶貴的經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即「實踐出真知」。

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這句話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鑑意義。世間萬事萬物,我們不僅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治學求知的至高境界。

不過,讀完這首詩,很多人應該被陸遊的慈父之心所感動,淳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天下的父母一般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走點彎路?

相關焦點

  • 陸遊很著名的一首詩,短短4句成教子典範,最後14字家喻戶曉
    這一封信,是陸遊寫給自己年僅21歲的小兒子陸聿,詩僅僅28字,可是卻寫出了陸遊自己貫徹一生做學問,做人的信條。公元1199年的一天晚上,陸遊頂著冬日的寒風挑燈夜讀,沉浸在自己書房的一方小世界之中。讀著讀著,心思突然有了一絲的不平靜,書中古代聖賢的模樣走到眼前,他們自幼刻苦讀書,未有一刻輕慢學業,秉持一顆好學之心一直到老,這才成為後世人人敬仰的學問大師。想到這裡,陸遊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小兒子,於是按捺不住心頭踴躍奔騰的感情,寫下這一首短詩寄給兒子。
  • 陸遊晚年的一首勸學詩,語言質樸飽含哲理,年輕人應該仔細品讀
    作為官宦子弟,陸遊家境殷實,祖父曾師從大文豪王安石,官至尚書右丞,父親也不簡單,詩文方面頗有造詣,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成人,陸遊自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積累了深厚文學功底。陸遊三歲那年,北宋都城被金國攻克,徽欽二帝和上千王公大臣、皇室成員成為俘虜,史稱「靖康之恥」。
  • 晚年的陸遊,寫下人生最寂寞的一首詩,寂寞得讓人心疼!
    《幽居初夏》是陸遊晚年在老家山陰(今浙江紹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正如詩題「幽居初夏」,這首詩主要圍繞了陸遊所居住之地初夏的「幽景」展開描寫。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首詩便是一個很好的範例。雖然它描繪的景色是幽景,但是它所抒發的情感也是幽情。
  • 陸遊給兒子寫下一首詩,通篇還充滿了哲理,每個人都應該去讀一讀
    晚年的陸遊一直生活在故鄉,很少出門,也不與人交往,整天只是在家認認真真讀書,這時的陸遊思想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精神其實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儘管當下很多人是不願意讀書了,認為只要能夠賺錢就行,其實這樣的一種想法是錯誤的,至少即使是會賺錢,那也應該還是要去多讀一些書,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優秀
  • 74歲的陸遊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苦口婆心,一句話點醒多少讀書人
    對於詩人陸遊,估計很難有人說出他的一兩點不是。他是多情之人,沈園裡那一首《釵頭鳳》至今被人傳唱不已;他又是個愛國詩人,臨終前那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令人感動不已。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勤勉的愛詩之人,一生筆耕不輟,光現存詩就有9000多首,對文學的貢獻可見一斑。
  • 陸遊晚年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通篇處處描寫憂愁,但沒有一個愁字!
    晚年後的陸遊生活在江陰的老家,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紹興,這一時期的詩人內心更為悲憤,也更加的痛苦,畢竟自己一生都在為了國家,可是到了後期,他卻是一直不被重視,還一度被閒置了起來,這也令詩人痛苦不已,為此在這一時期,他寫過了無數感人肺腑,表達了自己美好願望的作品,從這些作品中,我們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
  • 陸遊的一首詩,林黛玉評論其淺顯,但殊不知高雅與俗氣本就無界。
    幾百年前的曹公借林黛玉的口來說明自己對陸遊這首詩的看法,說它淺顯不值得學,這首詩名為《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全詩如下: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月上忽看梅影出,風高時送鴈聲過。
  • 陸遊晚年為兒子寫了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
    晚年的陸遊一直生活在越州山陰,出就是今天的浙江紹興,這一時期他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所以這一時期他同樣創作了很多經典的詩作。儘管他無法像青年時期一樣去到前線衝鋒陷陣,但是對於生活的感受卻是更加深刻。可能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陸遊是當時堅定的主戰派,這也使得他一直遭受了打壓和排擠,始終是鬱郁不得志,後來乾脆就回到故鄉,雖然他回到了故鄉,可是始終心繫天下,希望有一天可以重新出山,去外面的世界建功立業,收復北方的失地。
  • 陸遊在京城的旅館裡聽雨,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成為詠雨名篇
    尤其是陸遊即使是到了晚年,處於彌留之際,也依舊還是在想著國家,想著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從而感動了歷代無數的讀者。作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與別的詩人又不一樣,他不僅僅只是寫一兩首詩,或者是填幾首詞來表達愛國之情,更多的還是真正地上到戰場,並且是與敵人真刀真槍地衝鋒陷陣,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筆下的一些作品會寫得很是霸氣,充滿了一種濃濃的殺氣。而我們讀這樣的作品,其實也正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腔熱血。那南宋時期也正是有了陸遊這樣的詩人,才使得南宋詩壇最具有活力。
  • 經典:18首最美哲理詩
    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或事理的詩。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
  • 一首首愛國之詩道盡大文豪陸遊的赤子之心,你讀懂了陸遊嗎?
    說起陸遊,有多少人曾經記得他的那一首《示兒》,陸遊或許讓很多人認為他寫的詩大多都是描寫一些平常的事,但是真正了解陸遊的人,才知道他是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愛國詩人。陸遊的內心不同於其他文人的柔弱,他有著一顆非常赤誠的愛國之心,陸遊的內心是迫切希望能夠見到南宋恢復統一的,和其他的很多詩人不同,他從來不追求那種安逸的生活,像其他的很多詩人他們只希望能夠躲到偏僻的地方,安心的從事自己的文學研究,而陸遊在從事自己文學研究的同時,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國家,他所寫的很多出名的詩篇,都是關於國家苦難的。
  • 陸遊最有韻味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很傷感,最後兩句又是氣勢磅礴
    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原本以為憑藉著一腔熱血,只要有理想,那麼一定是會實現,可是現實讓他很無奈,這也使得陸遊的晚年一直是處於悲痛之中,在這首詩中,他用一種很悲痛的口吻來描寫,以至於通篇處處充滿了憂愁,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感傷之懷,所以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從中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
  • 陸遊很冷門的一首絕句,借古言今,深蘊哲理,更啟迪後世
    下面介紹陸遊很冷門的一首絕句,借古言今,深蘊哲理,更啟迪後世。讀史南宋:陸遊民間鬥米兩三錢,萬裡耕桑罷戍邊。常使屏風寫無逸,應無烽火照甘泉。陸遊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他出生於士宦家庭,年輕時矢志報國,並親赴前線出謀劃策。可是南宋小朝廷只想偏安一隅,根本不顧北方失地百姓的困苦,也不聽從廣大愛國志士的主張。這首詩是嘉泰元年陸遊在山陰作,當時陸遊已經76歲。他在這首詩裡探索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原因,亦是借古言今,含有希望南宋皇帝做賢君的意思。
  • 唐詩裡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出自一詩僧之手,一般人則是感悟不到!
    那麼說起唐詩最有哲理的詩,那自然要數惠禪師的這首《菩提偈》,這首詩看似上去寫得很一般,可是只要細細品來,我們則是會發現此詩,其實是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作為一位詩僧,現實生活中的據說他並不識字,但他能夠寫出如此偉大的一首詩,主要還是由於他高深的思想,以及內心的虔誠之心。
  • 25首哲理詩詞,首首經典,一不小心就成為千古名句
    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或事理的詩。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詩詞君分享25首哲理詩,每一首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每一首都有一個名句,哪一首啟發了你呢?01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這些詩人其實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但是他們無能為力,誰讓朝廷沒有作為呢。陸遊的詩也就基調沉痛,每一首詩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也寫盡了人生的無奈,讀來令人感慨萬千。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陸遊一首比較有趣的詩,也就是他的這首七言絕句《馬上作》,這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詩看似淡淡著筆,寫得很是一般,但是又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而且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這樣的作品,也最是值得人們一讀,從中感受古典詩歌不一樣的美。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位卑憂國,也道出了豪情悲壯
    想起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忘記那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他的詩詞飽含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訴衷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卜算子》,「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的《病起書懷》,他的詩是愛國詩,他的詞是愛國詞,他的情是愛國情,讓人印象深刻。陸遊,一生筆耕不輟,他的詩詞章法嚴謹,語言平易,他的風格雄奇奔放且又沉鬱蒼涼,他不僅留下了經典詩詞,更留下了那份愛國熱情,現在就讓我們來一下陸遊的一首詩吧!
  • 四句話的小詩,常常被誤讀為純粹鄉村生活故事,其實深含生活哲理
    四句話,演繹了一個生活哲理,宣示了一種人生態度。四句話,演出了一幕電影,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的電影。千百年來,讓人回味無窮。但,這其實不是電影。一首詩,一首明白淺近又含蓄深刻的詩,一首過目不忘且一見如故的詩。
  • 十首詩酒生活的古詩詞,放懷盡可從詩酒,行樂何須論古今
    元好問歸隱豁達,「田園活計渾閒在,詩酒風流屬老成」;王冕月夜沉吟,「放懷盡可從詩酒,行樂何須論古今。」青山綠水任逍遙,酒債漸多詩債少,生活無酒不成歡,人生有詩才逍遙。下面精選十首詩酒生活的古詩詞,歡迎補充!1、望江南 宋代: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 當「老炮憤青」陸遊遇上貓,愛國詩人陸遊借貓罵遍世人
    但是,你絕對想不到,陸遊還是一個「貓奴」,他對貓的喜愛可以說是古今之人獨一份兒,他為貓寫了24首之多的詩篇。王和尚也是愛貓成痴,同為「鏟屎官」,再來看陸遊的詩別有一番親切感。今天,王和尚來分析下「貓奴」陸遊的愛貓故事,來看看「鏟屎官」陸遊對貓的深厚感情,如此看詩,會發現別樣的生活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