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早上,在邵逸夫醫院手術室,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正式上崗,普外科虞洪主任醫師用這臺機器人為一位肝癌患者做了左肝切除。這也是邵逸夫醫院第二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從此進入「雙機器人」時代。
腹腔深處的腫瘤被整個「端」起
手術機器人給醫生靈巧雙手
此前邵逸夫醫院引進的第三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剛剛在12月15日完成今年的第1000臺手術,單機機器人手術量位列全國前三。目前,在邵逸夫醫院,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完成的高難度手術,包括了泌尿科、普外科、婦科、肛腸科、胸外科、心外科等。
徐先生今年57歲,在體檢中,他的右腎顯示有陰影,經過評估後,醫生認為這是一個5公分左右的腎臟腫瘤,但經過當地醫院醫生的評估,都不樂觀。
「這個腫瘤長的位置非常刁鑽,在腹腔深處,靠近血管、緊貼尿路系統,如果是傳統術式或腹腔鏡手術,腫瘤恐怕不能清除乾淨,同時非常容易影響泌尿系統,患者預後和生活質量都有影響。」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黨委副書記,泌尿外科專家丁國慶說。徐先生很糾結,這手術如何做。
「『螺螄殼裡做道場』是達文西機器人的拿手好戲。在更好的視野和靈巧操作下,保住細如髮絲的神經。這也是泌尿領域廣泛開展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原因。」丁國慶對於達文西機器人的解釋,讓徐先生放下了心事。
兩個小時的手術順利完成,徐先生術後恢復良好。 「在精細化手術中,很多淋巴結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高清放大鏡頭下,藉助3D影像,清掃就變得容易多了,好比掃雷,放大的影像中,『雷』已經清晰暴露,這對於手術的時間以及患者的預後都大有幫助。」丁國慶說。
而在肛腸外科,很多超低位直腸手術的病人,也得益於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廣泛應用而成功保肛。「在一些直腸癌病人的手術中,盆腔解剖游離更加精細,遠端腸吻合更為可靠,減少了盆腔植物神經功能損傷以及吻合口漏等併發症的發生。」邵逸夫醫院肛腸外科戴勝副主任醫師說。「截止目前我們共完成機器人結直腸癌手術365例,其中中低位直腸癌220例,平均腫瘤距肛緣的距離約6.1cm,機器人手術降低了預防性造口的比率約5%。」
黑科技賦能
手術向更精細化邁進
在採訪中,邵逸夫醫院多位專家談到,新引進的四代機器人在操作性能上,更為智能,精準和便捷。
「四代機器人擁有4個機械臂,機器手可以在540度的空間下靈活運行,是人手活動範圍的3倍,尤其是在狹窄解剖區域中更顯得它的優勢,所有的手術擺位都可自動擺好,避免多個部位手術時,病人改變體位。」邵逸夫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梁霄說。
另外,記者了解到,當下黑科技的應用也淋漓盡致體現在四代達文西機器人中,「四代機器人集成了螢光模式,使我們外科醫生手術時如虎添翼,在切除病灶和清掃淋巴結的時候,打開螢光模式,病灶和淋巴結立即顯現螢光,術中尋找病灶更為精準。」戴勝說。
另外機器人手臂靈活,術中能夠精準控制轉向活動範圍,可以延伸覆蓋到4個全象限,手術視野大而清晰,突破了人眼的局限。相比於傳統手術,機器人操作的手術可以實現精準微創,創傷小,開口小,術中出血更少。值得一提的是,當面對複雜疑難病例時,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擁有雙操控臺,可以有兩位主刀同時操控,實現四臂聯動手術操作。
【來源:杭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