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音樂綜藝才好看?我們專訪了《我是唱作人2》的主創

2020-12-11 騰訊網

毫無疑問,一檔優質音樂綜藝的核心首先是好音樂。

正在熱播的《我是唱作人2》,開播幾期拿下豆瓣7.4的高分,開播當晚知乎9.2分,可謂「新聲奪人」,節目側重於發掘每位歌手的唱作能力,從而更好地打磨原創音樂,為觀眾產出更多好聽的優質歌曲。

節目中,張藝興的《Joker》、陳粒的《抱歉抱歉》、GAI的《烈火戰馬》等原創歌曲都小範圍出圈並登上微博熱搜,也坐實了《我是唱作人2》的「真熱度」。

如今音樂類綜藝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想要在這種情況下突出重圍,並非易事。一檔成功的音樂類綜藝其實要求頗高,首先,音樂本身要有過硬的品質,即便節目過後,音樂還能被傳唱;其次綜藝應該有趣、吸引大眾,能引導傳播正確的價值導向,這是一檔成功的音樂綜藝的標配。

優質高能的音樂產出,加上專業團隊的加持,才能圈粉觀眾,具備了成為「爆款」的潛質。

拿《我是唱作人2》來說,節目匯集流量明星、搖滾老炮、「新聲代」歌手、說唱歌手和網絡歌手等不同風格、不同年齡的八位唱作人,呈現多元化的唱作趨勢,多角度全方位滿足觀眾的不同「口味」。不同音樂風格的唱作人匯集到一起,使多元曲風「打破壁壘」,擁有更多受眾,還為多元曲風「出圈」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疫情依然肆虐於全球的當下,《我是唱作人2》能夠創作出來並播出,本身就是一場有關音樂與生命的涅槃之旅,不僅承擔了紓解觀眾焦慮情緒、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責任與擔當,而且對於舞臺之上的唱作人而言,能夠在這樣一個廣闊的舞臺上進行音樂理念與勵志能量的傳遞,本身就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狂歡。

總製片人車澈

以最高標準做原創音樂

在總製片人車澈看來,與目前市場上其他音樂節目相比,「唱作人」這一IP最獨特之處在於對原創音樂的初心。「不能說別人沒有在關注音樂,我覺得堅持做音樂類綜藝的人都在關注音樂,但是我們可能更關注的是原創,還有就是我們更關注的是這個生態,因為我們可以說是第一個明確地把『華語音樂生態』作為一個節目的創作骨幹提出來的。」

對於音樂類綜藝來說,《我是唱作人2》可能是最高標準——最高標準的選角,鄭鈞、陳粒、張藝興……最高標準的技術,舞美、燈光、音頻、音響、樂隊……最高標準的藝術指標,同時因為是原創新歌,從賽制上也是最殘酷地在面對淘汰的問題。「所以,其實放眼整個音綜來定義,我們是堅持在以最高的標準在做原創音樂節目。」車澈如是說。

Q 《我是唱作人》堅持做第二季的初衷是什麼?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A堅持做第二季的初衷是我們希望讓所有做音樂的朋友看到這個行業裡還有這樣一個平臺,還有這樣一個節目,是希望讓大家聽到好歌的,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創作拿過來,我覺得是希望給到唱作人們一些動力,因為這些不光有像藝興、GAI這樣的特別優秀非常好的,其實還有很多實實在在堅持著創作的人,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能夠關心到中國的原創音樂。我覺得就是這樣一個目的吧,我們試圖做一股清流,沒有劇本,不炒話題,只做一件事,就是真實地還原華語音樂生態。

最大的挑戰是關心音樂的人太少了,關心原創音樂的人更少。所以做唱作人最大的鼓勵是來自唱作人本身和他們的朋友們,他們的存在讓我們覺得還有人認同原創音樂,原創音樂還在創造本身的價值。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所有做音樂的人看到有這樣一個平臺有這樣一檔節目,在努力做音樂努力回歸音樂本身,給原創音樂人一些動力,也讓更多的人關心中國原創音樂。

另外,今年受特殊環境的影響,我們首次嘗試沒有觀眾的現場錄製。這樣一方面是可以讓唱作人更完全地投入音樂創作和表演,大眾評審通過雲錄製的方式,也能夠更貼近真實的聽歌環境去做判斷,但是缺少了現場的感染力,確實也對唱作人和歌曲本身有了新的挑戰。

Q 如何看待如今音樂市場上一些諸如「歌火人不火」,或者「人火歌不火」的這種「不對稱」現象?

A我覺得這個問題也正常。什麼叫所謂的「火」呢?我一直說我是個「產品經理」,我們從這個邏輯去理解,也許這是個產品被認可的問題。比如說《南山南》,它就是一個被認可的音樂產品,但是如果說馬頔作為藝人這個產品,可能沒有那麼被認可。

所以唱作人和歌曲其實是兩個不一樣的產品,而把這兩個產品都做好沒有那麼容易。所謂「歌火人不火」,就是音樂這個產品被認可了,比如《南山南》,每個人都知曉,但是大家不知道馬頔,馬頔這個產品的宣傳是不是有問題?張藝興也是一個被認可的產品,那張藝興的歌沒人聽,那是不是藝興需要思考自己的音樂這個產品要如何把它做好?而我們節目和這些唱作人正是在做這些事。

Q 你的YOH工作室特別關注年輕群體,包括《我是唱作人》《中國新說唱》《潮流合伙人》這些節目也都是面向年輕人,在你眼裡,年輕人有哪些獨特的文化和態度?今後打算如何深耕Z 世代年輕市場?如何與年輕人「玩」到一起?

A在青年文化這件事上,我有一個也許非常「偏頗」的觀點,我之前接受採訪也說過,我當時的說法叫「不惜一切代價擁抱年輕人」。我是很早很早,大概在5年前的採訪就說過這句話。那這兩年我把這句話又改了,我覺得青年文化就是青年本身,我們不需要定義青年人,因為青年人根本不需要你去定義他,那我們能做什麼呢?幫助、呈現、伴隨成長。幫助就是提供場景,提供一些舞臺,讓年輕人去揮灑,讓更多人去看到他們,我們節目組提供這樣的幫助。

第二個是呈現,就是如實地把年輕人的狀態讓別人看到。第三個就是伴隨成長,其實在這一點上我是相信YOH的,你看我們做了三年的《中國新說唱》,兩年的《我是唱作人》,還有《潮流合伙人》,還有《熱血街舞團》,其實我們是真真切切地伴隨了一些年輕人成長的。有人是三年前在初中時候看了相關節目,所以今年報名了我們的節目。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的伴隨成長,那在這個伴隨期間YOH 一直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我們從不同的維度,說唱、街舞、原創音樂、潮牌,各個不同的維度提供機會,提供場景,讓年輕人看到他們想看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就好了。

總導演左近

一首歌能否走進內心

創作之初就已經決定

左近可以說是「最了解原創音樂的綜藝導演」,兩季《我是唱作人》再加上之前的經驗,左近導演對於整個中國原創音樂的現狀和音樂人的處境是非常了解的,而且通過這些交流她能從另一個維度的創作上達到共情。在左近看來,一首歌曲是否受歡迎,專業技能是「唱」,這首歌曲演繹得好壞一定是影響著大眾的接受程度的,而能否引起大眾的共鳴,考驗的則是「作」,兩者相輔相成,「一首歌能否走進大眾心裡,在創作之初其實已經決定好了。」

Q 最終選擇的這八位首發唱作人是出於什麼考量?

A首發藝人名單考慮的維度主要是兩個。一個是音樂的品類,另一個則是人物性格配比。說到底這還是一個音樂節目,因此每位唱作人所屬的音樂類型還是很重要的。

你可以看到,霍尊是國風音樂的代表人,GAI周延是說唱,鄭鈞是老搖滾,陳粒是獨立音樂人,張藝興是頂流,隔壁老樊是大流行,劉思鑑則是00後新生代音樂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強烈的專屬的標籤。性格配比這個維度,主要是因為這還是一檔綜藝節目。如何拓展它的真人秀空間,前期策劃時考量每位唱作人的性格配比是非常重要的。

Q 節目播出到現在,看到不同的唱作人之間產生了很多有趣的化學反應,比如沒有想到張藝興和GAI周延成了「兄弟」,還有隔壁老樊和已經淘汰的馬頔,他們的對話也是既有趣又包含音樂的探討等。是節目組在選人的時候就有預設這樣的效果,還是這些化學反應都是錄製過程中發生的「意外」?除了作品本身,藝人的綜藝天賦是不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A其實導演組在決定首發藝人名單的時候,他們的性格配比也是我們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前期,我們都會與每位唱作人接觸好幾次,進行深入的了解。他們身上某些特質其實也能在接觸中窺見一二。比如張藝興Beatmaker這件事就是我們導演組前期的直觀感受,因此在節目推進過程中,就能自然展現出來。我們預設的都是藝人本身的狀態,會去做一個判斷。至於綜藝天賦這件事,你看首發藝人名單裡面,除了張藝興是經受過《極限挑戰》訓練的,其他人都還是算綜藝新手。我們其實並沒有寄很多希望在他們能創造多少綜藝效果出來,更多的是希望我們能創造一個讓他們舒服的環境與空間,自然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這些唱作人真實的樣子都非常可愛,不少人都很有反差。我們堅信,觀眾一定會愛上這樣的他們的。

Q 目前節目輸出的歌曲質量、口碑都很好,節目組有參與唱作人的選曲,或者事先有質量把關嗎?

A當然也會有交流,從demo到完成編曲,藝人和PD都是持續保持溝通的。但是導演組的原則是不幹涉唱作人們的創作,選歌這個環節基本上都是唱作人主導,導演組可能更多地會是在舞臺呈現上給一些建議。

Q 《我是唱作人2》作為一個音樂綜藝,節目組是如何平衡「音樂性」和「綜藝性」的比重呢?想把《我是唱作人2》打造成一個什麼樣的音樂綜藝?

A音樂性是這個節目的根本。可以說,有好的作品這個節目才是成立的。而綜藝性是這個節目的枝葉,枝葉茂盛不茂盛直接決定著這個節目好看與否。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我們的要求非常簡單,就是「產好歌,說真話,做自己」。《我是唱作人》這個節目的初衷,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提供一個華語原創音樂的平臺。國內音樂綜藝每年做了這麼多檔,但是節目裡的作品大都是翻唱。有好的原創才會有傳唱,所以我們想為什麼不做一檔原創的音樂節目呢?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能把音樂圈層的一些問題,拿出來擺在檯面上探討。我們用1V1這個強對抗的賽制,也改變了過去傳統節目投票規則,採用的是實名制投票,給了百人評審們表達的空間。我們希望形成一個討論場子,那些關於唱作人自己與自己的矛盾、唱作人與唱作人之間的矛盾,還有唱作人與市場受眾的矛盾,都能在這個討論場中得到呈現並達到最終的和解。

編輯韓哈哈

康犖

部分圖片提供《我是唱作人2》

相關焦點

  • 《我是唱作人2》:一個音樂綜藝的自我修養
    就在同天,本屬於《歌手》的一夜被《我是唱作人2》分流走了大部分注意力,靜心看完更是覺得這兩小時花得超值。也好在那晚還有《我是唱作人2》,它讓我重新拾起了被《歌手》摔到地上的,對華語音樂綜藝的期待和希望,找回了那種久違的興奮。那麼,在當今華語音樂消費市場,一個音樂綜藝的自我修養是什麼?
  • 經典翻唱濫了,《我是唱作人》想推音樂綜藝進入原創時代
    4月12日《歌手》總決賽這天晚上,一檔號稱「不止是歌手」的音樂綜藝《我是唱作人》在愛奇藝上線。在傳統電視與視頻網站的正面交鋒中,人們隱約嗅到一絲火藥味。同樣採用了藝人競演模式,兩檔節目有著本質的不同。「唱作人,這個題目可以反過來理解,人為先,作是承載,唱是一種表現方式。」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我是唱作人》總監製陳偉告訴第一財經。
  • 專訪新聲代唱作人餘佳運:音樂是一個可以讓你快樂的東西
    近日,《我是唱作人2》迎來收官,張藝興戰隊獲得最終勝利。開播至今,《我是唱作人2》以每周8首新歌的速度,實打實為觀眾輸出88首寶藏原創歌曲,為市場帶來音樂財富。《我是唱作人》中不僅有前輩歌手,還有新聲代唱作人,其中以R&B曲風見長的餘佳運也是首次參加音樂綜藝節目。
  • 繼我是唱作人之後,愛奇藝又推出一檔音樂綜藝,喜歡搖滾的別錯過
    文/阿論說來慚愧,我感覺自己有點對不起曾經的紀念樂隊生涯。直到剛才,我在刷我是唱作人相關訊息的時候才注意到,愛奇藝繼我是唱作人之後,又推出了一檔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我必須得給各位安利一下這檔綜藝,如果你喜歡搖滾,如果你喜歡吉他,亦或者你喜歡反光鏡,或者你喜歡公路之歌,那麼這檔節目,你真的別錯過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痛仰的,所以後面應該會持續輸出一些個人對這檔節目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就當是讓更多的朋友來看節目吧!
  • 沒有封王、奪冠賽制,《我是唱作人2》告訴你真正的音樂無高低!
    前幾天,一檔原創音樂綜藝《我是唱作人2》順利收官。這檔綜藝展現出與其他緊張、刺激的競演節目不同的「畫風」,《我是唱作人2》雖也有殘酷的淘汰制度,但是整體的氛圍都是輕鬆、愉悅的。甚至一度跑偏,唱作人們的搞笑行為也差點令這檔音樂綜藝成為「搞笑綜藝」。
  • 音樂綜藝「扎堆」,憑啥徵服那些挑剔的耳朵?
    正在熱播的《我是唱作人2》,兩季評分均在豆瓣7分以上,贏得觀眾好評。也有個別節目引發爭議,比如《天賜的聲音》變成「天賜的評論」,《歌手·當打之年》被質疑存在「劇本殺」,相比前幾季,節目關注度下降,讓觀眾感到「雞肋」。音樂綜藝「扎堆」播出,觀眾眼花繚亂。一部優質音樂綜藝節目要具備哪些特質?究竟什麼樣的音樂綜藝能徵服那些挑剔的耳朵?
  • 《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硬碰硬」,揭露原創音樂的A、B面
    文 | 林不二子昨日,又一檔關注原創音樂的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於愛奇藝上線,這是今年繼優酷的《這就是原創》後第二檔聚焦原創音樂的網綜。王源、梁博等8位唱作人帶來的歌曲和呈現的舞臺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身披「愛豆」身份但卻唱出真我感受的王源,還是demo與現場形成強烈反差的曾軼可,都帶來不少驚喜。
  • 《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將上線,誰來拯救2019音樂綜藝?
    此時,蕭敬騰、王嘉爾、陳粒三位明星嘉賓的作用被牽引而出,「現在將有三位『原創捕手』,來挑選出他們欣賞的唱作人,這些唱作人將有更多的機會,被大家聽到。」《這就是原創》第一期的主題或許可以說是「拯救」,三位明星嘉賓的選手選拔區叫做「拯救區」,挑選原創唱作人的過程被視為一場拯救,讓被市場粗暴淘汰的原創音樂,有更多發光的機會。
  • 《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能否給原創音樂帶來生機?
    這也是原創音樂困境的一個縮影——每年的音樂類綜藝這麼多,但真正聚焦原創的,鳳毛麟角。這一季《歌手》的歌王是劉歡,不少人會想到他曾擔任評委的另一檔音樂綜藝《中國好歌曲》——一檔聚焦原創音樂的綜藝。必須特別指出,我們這裡所提及的「原創音樂」,不包含網絡口水歌和大部分抖音神曲,它們更近乎「拼貼」。在北京聚集了許多小型音樂公司,它們每天的精力就是從抖音從微博上找熱點,然後迅速根據熱點推出歌曲,每天用制歌軟體流水線式地生產兩三首。就像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火了之後,就有人迅速炮製了一首《比悲傷更悲傷的電影》。
  • 如何評價《我是唱作人2》第七期的作品?張藝興長沙話炸裂舞臺!
    愛奇藝正在熱播一檔名為《我是唱作人2》自製的歌舞類節目,主要有張藝興、鄭鈞、陳粒、GAI、霍尊、隔壁老樊這幾位不同音樂風格創作人開展的PK。這檔真人秀節目很有看點,所以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2》每一次更新我都追真看。
  • 《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正面剛背後:原創音樂需要更多關注
    4月12日,愛奇藝推出的音樂網綜《我是唱作人》開播,王源、梁博、毛不易、熱狗、汪蘇瀧、高進、曾軼可、陳意涵等8名唱作人帶著自己的原創作品展開首輪對壘。而今晚優酷的原創音樂綜藝《這就是原創》將進入更加激烈的第二場辯論賽。
  • 「綜藝觀察」《這!就是原創》與《我是唱作人》同期對打
    3月9日優酷原創音樂節目《這!就是原創》正式開播。而在3月8日,愛奇藝《我是唱作人》發布了8位首發藝人的15秒歌曲demo,兩檔原創音樂類節目正式開啟對打模式。自2016年《中國好歌曲》停播之後,原創音樂類綜藝節目都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
  • 好聲音的美女選手,《我是唱作人》的導演,因為一檔綜藝結為夫妻
    好聲音的美女選手,《我是唱作人》的導演,因為一檔綜藝結為夫妻 在娛樂圈,有一對夫妻十分讓人羨慕,從戀愛都結婚做到了真正的零緋聞,他們就是張若昀和唐藝昕,而唐藝昕一開始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為了和張若昀的名字看起來更像情侶名,就大大方方地改了,而張若昀會把唐藝昕所有的喜好都記錄在備忘錄裡面,最終他也娶了備忘錄裡面的女孩
  • 「品質擔當」《歌手》落幕,《我是唱作人》上線
    《我是唱作人》接棒《歌手》   雖然愛奇藝《我是唱作人》跟電視綜藝領域「殿堂級」水準的《歌手》還差一些檔次,在人物敘事,音樂呈現,舞臺細節,鏡頭語言等方面沒有那麼強的精緻感和儀式感,但樸素中又透著新鮮感。   網娛君覺得比較成功的點,在明星人設和音樂標籤方面的塑造。
  • 《我是唱作人》周筆暢音樂被金志文質疑原創度,胡海泉表示很唐突
    《我是唱作人》周筆暢音樂受質疑後回應:不能接受就過幾年再聽編輯/一土《我是唱作人》這個節目強調唱作一體化,來參加綜藝的歌手,肯定要帶著自己的原創作品,即使不是100%參與,起碼也要投入自己大部分精力《我是唱作人》上半季結束後,下半季無縫銜接播出。首發陣容比著上半季卻稍顯弱勢。錢正昊從《偶像練習生》剛出道不過一年,雖然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但資歷尚淺。金志文從好聲音之後就一直很少現身,現在的人氣也早已大不如前。王以太去年在《中國新說唱》裡表現不俗,但這個節目都糊了,他又有多少人氣呢?白舉綱這幾年一直出現在綜藝裡,很少聽到他的新歌,一直處於半溫不火狀態。
  • 我是唱作人總決賽,預告提前洩露最終陣容,張藝興組獲勝概率很大
    今年的《我是唱作人2》在賽制上選擇了和《歌手》差不多的賽制,沒有將節目分為上下季,依然有著上中下位區,但是卻是通過不斷添加補位歌手來增加節目可看性。 由於沒有分上下半季,所以在最初的時候,我一度以為今年是會有著冠軍之爭的,然而結果卻並沒有。
  • 我是唱作人2:隔壁老樊被「復活」直通總決賽,今年同樣沒有冠軍
    說起最近正在熱播的大型音樂節目《我是唱作人2》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為華語樂壇中少數主打「原創音樂」的綜藝,《我是唱作人2》延續了第一季的好口碑,再次用精彩的表演打開局面,就目前來看是非常高評價的一檔音綜。
  • 《唱作人2》總決賽沒有第一名,這是一檔有人情味的音樂競技節目
    6月25日,《我是唱作人2》最後一期播出完畢。總決賽採取錄播,依舊是101位大眾評審線上投票模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季總決賽沒有選出「個人冠軍」,而是把冠軍獎盃頒給了團隊。當獎盃落入了張藝興手中時,他還調皮的親了一下獎盃……其實最後誰得冠軍已不十分重要,《我是唱作人2》成功將一檔音樂競技節目升級為充滿人情味且真情實感的交友真人秀。依稀記得節目第一期8位首發唱作人初見面時的尷尬和僵硬,甚至有人是帶著偏見而來。
  • 從歌手到綜藝咖是什麼感受?唱作人金志文正面回應,看看薛之謙吧
    文/阿論最近的一檔原唱音樂類綜藝節目正在熱播,它就是《我是唱作人 》!其實與節目本身相比,我有時候會更喜歡看這檔節目的衍生節目《開飯啦!唱作人》。這是一檔聊音樂的美食節目,參加《我是唱作人》的八位唱作人會在這裡聊一些本身節目中可能不會觸及的東西,或者說聊一些如今的樂壇,一些比較值得思考,一些關乎音樂本身的東西。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由於金志文說自己前兩年一直都在混綜藝,所以導演讓金志文面臨了一個比較沉重的問題:你上這些綜藝節目的時候,是什麼感受?
  • 《我是唱作人》為什麼要做第二季?
    毋庸置疑,《我是唱作人2》意義是非凡的。它是少有的、使我們能夠認認真真去討論音樂本身的節目了。捲入不同圈層的樂迷,讓音樂意見市場流通起來當下的音樂傳播市場確實被「流量」挾持,大家對於作品本身的關注度確實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