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早教?專家支招:主要包括這3個方面!

2020-12-20 慕珂育兒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早教?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父母。

一個5歲女孩背誦乘法口訣卻被3*5攔住,怎麼也記不住的視頻火遍全網。

有的父母拿來當笑談,有的父母從中看到早教對孩子的傷害,而我從中看到不懂孩子成長規律父母對孩子的摧殘。

無獨有偶,前兩天一個朋友說爺爺奶奶埋怨她,說老家幼兒園中班就已經開始教數學加減法,朋友給孩子在深圳上大好幾千的幼兒園都沒有學這些知識,就對我這個朋友表示抗議,導致她有點焦慮。

不管是讓5歲孩子背誦乘法口訣,還是朋友孩子爺爺奶奶認為應該早學加減法,他們對早教都有一個普遍的誤區——早教是進行知識學習的。

這樣的早教觀錯得離譜!

《小七老師育兒說》一書中講到,真正意義上的早教,主要包括三件事情,開發孩子潛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這三件事對於0~6歲孩子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1、開發孩子潛能

開發孩子哪方面的潛能?主要包括: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感官能力(包括視覺、嗅覺、聽覺等)記憶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是孩子以後學習和生活的基礎。

中國有句耳熟能詳的古話:「3歲看大,6歲看老。」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0~6歲是人一生當中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剛出生時大腦發育已經完成25%,到3歲,大腦發育完成了將近60%,7歲達80%,12歲接近成人約1350克。

而最為重要的則是0-3歲這個階段!

趁著孩子大腦飛速發育的階段,我們需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體驗!

史丹福大學早教碩士夏洪禹說:「豐富寶寶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全新的,對他們而言,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所以父母要放心大膽地讓他們去體驗,比如練習孩子的觸覺,可以讓孩子摸光滑的、粗糙的、柔軟的、堅硬的等各種各樣帶來不同觸覺的東西,讓他們的感官被更多刺激到。

此外,遊戲是孩子的語言。早教機構的課程一般也都是通過遊戲加體驗的方式來開發潛能。

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以遊戲為載體的設計能符合孩子的學習需求,比如通過各種音樂的浸潤,給孩子足夠豐富的聽覺體驗,鍛鍊孩子的聽覺能力。通過滑梯,滾筒蹦床等器械,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等等。

如果父母自己不懂怎樣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建議去正規的早教機構學習,不過要注意避坑。

我曾經花不少錢去上早教,但那時完全不懂,只是稀裡糊塗的跟著課程走,效果很一般。現在才知道,原來老師只是在走上課流程,走完了就完了,對父母沒有任何指導。好的早教機構,老師教會父母怎樣在家繼續陪孩子玩這些遊戲,豐富他們的體驗。我當時的早教機構根本沒有這方面內容,現在想想,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錢可以再賺,但是孩子的成長卻再也回不去了。沒有好好利用那段寶貴的時光,太可惜!

所以,你去選早教機構時,一定要觀察和了解清楚,切記切記!

2、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孩子在一生當中學習到的第一種關係。

現在很多人身上原生家庭的傷,就是父母在和孩子建立關係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導致的。這些關係要不是父母過於溺愛孩子,要不就是過於嚴苛,很難在規矩和愛之間找到平衡。

小七老師說,在親子關係當中,孩子是否得到認可,是否得到尊重,是否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決定了他將來在面對其他社會關係的時候,能否得到尊重和信任。如果在這段親子關係當中,孩子得到的是批評、仇恨、嘲笑、羞辱,那他學會的東西就是詛咒、爭鬥、害羞和內疚;如果他體驗到的是寬容、鼓勵、讚揚、公平,那他學會的東西就是耐心、自信、欣賞和振毅。

小時候,親密的親子關係比較好建立。看到那麼可愛的天真無邪的孩子,父母都想抱一抱、親一親,摟一摟,眼裡都是光,給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

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對他的愛就不再那麼單純,而是漸漸有了條件,比如你要聽話我才能愛你,你要成績要好我才愛你,你要放學回來按時寫作業我才愛你等等。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我們期望,就對孩子各種批評和苛責,這些做法嚴重破壞了親子關係,待孩子到青春期衝突就會越來越多。這都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家長一定要記住——關係重於教育,因為孩子是不會跟不喜歡的人學習的。而且,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

《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書中講到一個研究:羅切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理察·萊恩和兩個同事,在1994年針對紐約羅切斯特區一個公立學校做的研究,證明了親子關係的重要性。他們調查了318名男生和288名女生與他們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對家庭作業的態度。研究者發現,學生跟家長的關係越親密,他們越認為自己可以信賴父母,向父母透露心事,學習上就越能自我激勵。另一項針對456個三到六年級孩子的研究發現,孩子越相信父母對他們的生活感興趣並且支持他們,就越相信自己能幹,學習成績也越高。

所以,關係,一定是先於教育的。

3、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所謂獨立的人格,是指一個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判斷,有自己成熟的性格與心性。

一個孩子,聽話乖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好奇心,有積極向上的世界觀。

但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是否聽話,作為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殊不知,乖巧聽話的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創造力,內心更是深藏著父母不要自己的恐懼。

那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呢?

首先,父母平常在家裡要營造一個民主型家庭氛圍。

有什麼事情,多和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比如你想去哪個公園玩?你想穿紅色的褲子還是黑色的褲子?讓孩子來做選擇。

如果孩子比較大,可以和孩子說媽媽遇到這個問題不知道怎麼辦,想聽聽你的意見,你可以給媽媽一些建議嗎?讓孩子充分參與家庭裡的討論,一點點鍛鍊他獨立做決定的能力。

其次,放手並相信孩子,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東西。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需要我們,而是父母自己不願放手。

比如,有的孩子上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吃飯,這都是父母小時候沒有放手導致的。

其實1歲多的孩子自己已經會用勺來吃飯了,只不過剛開始可能吃得地上到處都是。如果父母嫌孩子把地弄髒,自己收拾又太麻煩,所以就餵不讓孩子自己吃,這是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自主的機會。

父母要相信孩子,學會放手,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千萬不要折斷孩子翅膀後,卻又埋怨孩子飛不起來。

第三,多啟發孩子,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父母不要什麼都幫忙。應以啟發為主,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一旦問題解決了,必定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孩子拿不到某個東西,習慣性的來找媽媽幫忙。媽媽可以引導他:「媽媽看到了,它在比較高的桌子上,寶貝拿不到,那寶貝怎麼做,才能拿到呢?」孩子可能就會開始想辦法,如果還是想不出來,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如果站在一個東西上是不是就可以拿到了呀等等,那孩子自然就去想著應該找什麼東西了。(如果孩子比較小,父母在旁邊注意孩子安全即可)

如果不引導孩子想辦法,而總是直接給具體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產生一種一有問題就找媽媽的慣性思維了。

獨立人格不僅會擴展人的自由、發揚人的個性,還會幫助我們建立健全的社會意識。更重要的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大方自信,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會隨波逐流,從而容易活出自我。

但是,它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去用心澆灌。

總而言之,早期教育對孩子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父母一定要對早教有科學的認知。

如5歲就讓孩子背誦乘法口訣,或者在幼兒園就學習「知識」,並非是正確的「早教」,而是對孩子的巨大摧殘。

因為3~6 歲的孩子,還處在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知事物的方式依然是非常具體的,他們的學習要以直接的經驗為基礎,根本記不住和運用大量的抽象符號。

而乘法口訣在課本裡也是安排在小學二年級,也就是到「具體運算階段」孩子們7-8歲才開始學。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雖缺乏抽象邏輯推理能力,但他們能憑藉具體形象的支持進行具體邏輯推理。

家長要知道,幼兒早期教育不在於會做多少題,而在於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樣,他們才能更好面對未來更多層和複雜的問題。

《小七老師育兒書》中,作者從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期教育和藝術體驗五大板塊,對孩子0~6歲的教育內容進了非常細緻的闡述,直擊早教的痛點。整本書用的是問答方式,可以讓新手父母比較輕鬆獲得知識和技能,在日常簡單易操作的運用起來。

簡而言之,早期教育真的很重要。但是,請一定要科學對孩子進行早教哦。

相關焦點

  • 解決育兒早教痛點,構建良好親子關係,兒童早期教育專家來支招
    那些看不見的內心需求,才是引導和糾正孩子看得到行為的核心所在。小七老師是兒童早期育兒專家、微博認證兒童教育TOP1博主、線上課程粉絲超200萬,同時在全國進行大型育兒講座超300場,現場獲得指導答疑的家長累計數十萬。
  • 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獻給糾結的新手爸媽:早教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上班族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只是在於實施的早期教育,還有一點就是父母對於早期教育的重視,父母一旦有了重視,就會做出相應的舉措來實現早期教育,我相信這才是早期教育最主要的意義,能夠讓父母真正的認可,並且能夠幫助到孩子的健康長大。
  • 揭秘讓人誤會的「早教」,真正的早教是這樣的……
    >NoNoNo…以上所說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早教,而是一些老人和不了解早教的人給早教的「自定義」。所謂「系統」,是經過很多優秀的兒童教育專家和課研小組對0-3歲的兒童每個月齡的生理、心理和五大能力發展特點而特別設計的課程,需要家長和孩子長期的堅持和積累才能看到效果。但是我們自己在家教孩子的時候肯定沒有能力制定孩子0-3歲所有的早教計劃和活動。這就和系統的實體早教和線上早教有了第一個區別。
  • 早教的含義是什麼?孩子上早教到底有沒有意義?
    現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得到了年輕父母的重視,眾多孩子加入了早教隊伍行列。那麼早教對孩子來說重要嗎?真的有必要去早教中心接受教育嗎?早教中心的教育又是針對哪些能力的呢?下面,將根據這三個問題,逐一解答。作為一個陪著孩子進行過三年早期教育的媽媽,自認為有一定的經驗可供您借鑑、參考。
  • 孩子的早教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早教對孩子來說意義大嗎?
    孩子的早教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我覺得0-3歲的早教一定不要缺少,3歲看大,六歲看老,六歲歲前的寶寶有很多發育敏感期,錯過後很難補回來,我們希望我們的寶寶將來不要用一輩子來治癒童年! 選早教機構一定帶著寶寶去,讓寶寶去適應那裡的環境,還有帶資質的專業機構,考慮家裡的綜合情況!
  • 從三方面對孩子進行早教 早教帶來哪些益處
    原標題:從三方面對孩子進行早教 早教帶來哪些益處   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呢?上早教班有什麼好處呢?相信初為人父母的年輕爸爸媽媽們都有這樣的疑問。我一直認為,存在即合理。下面我們看看早教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 孩子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早教?兒童早教專家從3個方面教你科學育兒
    小七老師是兒童早期教育專家,微博認證兒童教育博主,線上課程粉絲超200萬,抖音粉絲超80萬,全國大型育兒講座超300場,覆蓋北京、上海等190多個城市,在解決早教痛點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在《小七老師育兒說》這本書中,有大量真實的家長提問,小七老師根據現代發展心理學理論結合自己多年早教一線工作經驗做出了詳細的解答,並且給出了能夠落地、容易操作的方法。
  • 動輒上萬的早教班,究竟該不該上?也許我們弄錯了早教的真正意義
    還是,我們想要通過花錢和把責任推向早教老師的方式,提前卸下自己身上的重任,讓自己可以理所當然的放下缺少時間陪伴孩子的不安與愧疚?這個問題,我思索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從我還沒有生寶寶的時候,看到周圍已經有了寶寶的朋友,爭先恐後的將孩子提早的送到這些早教中心去接受早教教育開始,到現在我的寶寶我們家的寶寶已經1歲3個月了,我仍在思考當中。
  • 堅持上早教的孩子,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從對早教一知半解,到了解早教的理念與意義;從讀不懂寶寶的行為,到更理解、尊重他們的表達……寶貝的變化與成長,父母要用心體會、細心觀察。」的問題一直存在很多爭議,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太小什麼都不懂,上早教沒有什麼用處。
  • 哈羅呦呦曲靖優康託育中心:什麼才是幼兒早教***重要的
    哈羅呦呦曲靖優康託育中心:什麼才是幼兒早教***重要的打著各種旗 號的「幼兒精英教育」逐漸流行起來,一兩歲的孩子就學習雙語交流,連兒童高爾夫、幼兒瑜伽、兒童美式橄欖球等「舶來品」也開始現身國內早教領域。  但這種精英教育真的能造就一個個的「小精英」嗎?一位幼兒教育專家表示:「目前不少早教機構對家長有所誤導,課程開發混亂,體能的鍛鍊、人際交往和人格發展的培養缺乏。」
  • 早教機構發的書包每隻都是「LV」!孩子上的早教班真的有意義嗎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一下,那些年咱們讀過的早教班,到底是不是浪費錢?早教的意義,究竟在哪裡。1誤區 1早教=學知識?很多家長給孩子孩子報早教班,是為了讓孩子學到什麼東西。但實際上,早教≠學知識,早教不是補習班,通過每個星期40分鐘的課,真的不能指望小小孩能在早教課上學到什麼東西。
  • 嬰幼兒有必要進行早教嗎?育兒專家:當然要,但要科學的早教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早教?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父母。一個5歲女孩背誦乘法口訣卻被3*5攔住,怎麼也記不住的視頻火遍全網。有的父母拿來當笑談,有的父母從中看到早教對孩子的傷害,而我從中看到不懂孩子成長規律父母對孩子的摧殘。
  • 楊冪女兒6個月上早教:大腦發育黃金期,這樣陪玩寶寶更聰明
    她說女兒小糯米從6個月就開始上早教,每周4天課。「這麼小上什麼呀?」「太小了點吧?」面對主持人的質疑,楊冪說這是孩子對社會認知的一個過程。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嬰兒新生前幾年大腦每秒形成超過100萬個神經連接,幾年後神經連接數量、腦神經活躍度開始逐年遞減。」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成人大腦90%的功能在生命中的最初3年形成。在這段時期給予寶寶豐富的感知覺刺激、自由的探索空間以及高質量的親子互動,對孩子未來的智力、性格發展都大有裨益。
  • 如何科學的對孩子進行早教?早教的誤區怎麼避免?這篇文章告訴你
    今天我就給大家列出一些在選擇早教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幫助大家在選擇早教產品的過程當中避免不必要的選擇。誤區1:早教就是早教班很多家長都以為早教就是上個早教班就好,這是很多家長都存在的一個誤區,將早教歸結與早教班是非常狹義的理解。
  • 早教的意義是言傳身教
    我們現在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寶寶的早期教育,畢竟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寶寶輸在起跑線上嘛。在寶寶還沒有滿月的時候就開始了解各大早教機構,耳熟能詳的線下早教機構有:金寶貝,美吉姆,紅黃藍,蒙特梭利等。線上早教APP有:年糕媽媽,小布,巧虎等。無論是選擇哪種方式,我們作為父母的都不能缺位。
  • 孩子要上早教嗎,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那些「奇葩」
    文:玲瓏 原創首發說起早教,家長們都是又愛又恨,但又格外關心。早教中心越來越多,上早教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我的鄰居、朋友和同事有很多都在送孩子上早教。當然沒有上早教的也有很多。有人說早教是個偽命題。早教能不能教會什麼還是一個問號,有沒有必要上也是持懷疑態度。上早教的家長大多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早教到底要不要上?這是個問題。
  • 孩子有必要上早教嗎?這3方面家長要搞清楚,以免白花錢
    要說到早教這件事情,相信一定是很多家長都在著急的點了。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又不想讓孩子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尤其是現在的早教班良莠不齊,所以也怕自己花了大價錢,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其實給孩子做早教這件事情,家長想要不白花錢,不讓孩子白遭罪,那麼這3件事情家長也可以要搞清楚
  • 兒童早教之父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早教
    他健康,活潑,謙虛,7歲半前,他學習了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9歲零6個月他考入萊比錫大學;10歲進入哥根廷大學學習;1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聘為柏林大學教授;21歲發表了一篇題目為《對但丁的不正確理解》的評述性文章,這是19世紀最重要的文學評論之一;21歲回國在布雷斯勞大學教法學科目,並於23歲籤約成為全職教授;34歲轉到哈雷大學,一面教學一面寫作
  • 悅寶園美式早教 幼教機構太多不理解真正早教
    70、80後雖然在成長上沒有受到什麼「委屈」,但是在就業、住房、經濟上都承受著巨大壓力,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慘烈,使得新一代家長對下一代的教育更加重視,不想讓孩子落於人後,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使得嬰幼兒早教在我國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過快的增長也造成該行業市場紛亂,良莠不齊等問題,為家長的選擇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 美國幼兒園到底好在什麼地方?在這3個方面上,值得我們學習
    我家二寶明年就要上幼兒園了,在挑幼兒園的時候,我是反覆猶豫挑了好幾家幼兒園,但也沒決定下來到底讓孩子上哪家?這時剛好趕上我在美國從事幼教工作的朋友回國了,我就讓她陪我去看了這幾家幼兒園。結果看了之後,她很無奈地對我說,這幾家幼兒園跟美國幼兒園差得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