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次同時解釋「費米氣泡」與雙圓錐形X射線結構起源

2020-12-25 觀察家網

中國科學家首次同時解釋「費米氣泡」與雙圓錐形X射線結構起源

十年前,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對關於銀河系中心對稱的巨大氣泡狀結構,這對氣泡被稱為「費米氣泡」,其起源至今仍然是一個學術界爭論的謎團。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新模型,首次同時解釋了「費米氣泡」與2003年發現的銀河系中心雙圓錐形X射線結構的起源。

圖1:藝術家描繪的費米氣泡和銀河系中心雙圓錐形X射線結構示意圖; 圖片來源: 美國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圖2: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和ROSAT X射線太空望遠鏡對銀河系中心的觀測,清楚地表明費米氣泡在低銀緯區域與銀河系中心雙圓錐形X射線外流高度重合。(圖片改編自Bland-Hawthorn, J. et al. 2019)

圖3:Zhang&Guo(2020)新模型預言的X射線1.5 keV波段的表面亮度圖。虛線表示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費米氣泡輪廓。

根據這個模型,這兩個結構本質上是同一現象,都是由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Sgr A*)在5百萬年前發出的一對噴流所驅動的正向激波(forward shock)產生的。目前該工作已正式發表在天文學頂級期刊《天體物理學雜誌》(ApJ)上。

費米氣泡是兩個內部充斥著高溫氣體、宇宙射線、與磁場的巨大橢球狀結構。雖然肉眼無法直接看到,但這對氣泡的彌散伽馬輻射卻非常明亮。在伽馬射線波段,費米氣泡有非常清晰的邊界,該邊界與銀河系中心的這個雙圓錐形X射線結構的邊界很好地重合。

看到這兩個邊界的高度重合性,上海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意識到這兩個結構在本質上可能擁有共同的起源。雙圓錐形X射線結構可以自然地被解釋為正向激波壓縮形成的熱氣體殼層外流。銀河系中心過去的一次能量爆發就可以激發向外傳播的正向激波。

在以前的理論模型和計算機模擬中,費米氣泡的能量來源主要有兩種觀點:銀河系中心的恆星形成與超大質量黑洞Sgr A*。然而,這兩類模型都把費米氣泡解釋為爆發噴出物形成的氣泡,而激波則位於費米氣泡邊界以外較遠的地方。因此,這些模型都不能同時解釋費米氣泡和銀河系中心雙圓錐形X射線外流的成因。

相反,上海天文臺郭福來研究員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張瑞玉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模型,首次通過計算機模擬表明費米氣泡與銀河系中心雙圓錐形X射線外流在本質上是同一現象。

在該模型中,費米氣泡的邊界是一個正向激波,由大約500萬年前Sgr A *發出的一對噴流驅動。「關於這個模型的一個好處是X射線觀測可以較好地約束費米氣泡的能量和年齡」,該文通訊作者郭福來說。在紫外波段,通過測量費米氣泡區域高速氣體雲的運動,也可以推測費米氣泡的年齡。這個年齡與新模型中由X射線觀測確定的年齡比較相符。

新模型表明,在費米氣泡爆發期間,超大質量黑洞Sgr A*總共吸積了大約100倍太陽質量的物質,釋放的能量接近於約20,000個超新星爆發釋放的總能量。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了另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如果費米氣泡和銀心雙圓錐形X射線外流具有相同的起源,那麼它們極不可能是由恆星形成或黑洞風產生的。」 郭福來說。在銀河系中心附近,雙圓錐形X射線結構的底部非常狹窄,而由恆星形成或黑洞吹出的風激發的正向激波很容易傳播到很遠的距離,導致底部比觀測到的要寬得多。

相反,準直的噴流可以沿著噴流方向將大部分能量快速輸運到較遠距離,自然會導致銀道面附近激波波前變窄,形成雙圓錐形結構。近年來,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一直處於休眠狀態,沒有任何噴流活動的跡象,但「我們的研究強烈表明,大約500萬年前其曾噴出一對很強的噴流,持續了大約100萬年 ,並產生了至今仍可見的巨大費米氣泡。」郭福來說。

  • 標籤:費米氣泡,雙圓錐形X射線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探測到巨大的X射線氣泡在銀河系平面上方和下方膨脹
    與銀河系的圓盤相比,它相對空,因此來自銀河系中心的任何能量活動都可能在星際介質中被檢測為衝擊和彈射結構。 天文學家就是這樣解釋費米氣泡的。這些結構由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於2010年發現,充滿了熱氣體和磁場,這些熱氣體和磁場會發射伽馬輻射,從銀河系中心擴展。它們在每個方向延伸9千帕塞(29,354光年),總大小為18千帕塞。
  • 神秘的高能宇宙射線到底源於何處?這種「氣泡」可能是源頭
    圖丨銀河系的費米氣泡為圖中心區域紅色密集斑塊但這並不能解釋全部的宇宙射線,也有一些已檢測到的具有更高能量的宇宙射線,它們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謎。最新的研究顯示,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發現費米氣泡。在費米伽瑪射線望遠鏡(Fermi Gamma-ray Telescope)發射後,它觀測到從銀河系中心輻射出的兩個氣泡(實際上是德國X射線望遠鏡首先發現)。
  • 科學家為銀河系巨大"費米氣泡"繪肖像 或似燈泡
    迄今沒人能予以解釋。科學家曾觀測到銀河系中央存在神秘巨大的氣泡,其被稱為「費米氣泡」。這兩個對稱的氣泡為何物?依據天體物理學理論,這些放射伽馬射線的泡沫其實不應該存在。而科學家基於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過去四年的數據,為巨大氣泡建立出「肖像」後,依然對這一神秘現象深感困惑。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中新網哈爾濱8月29日電 (記者 史軼夫 王琳)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於29日凌晨在《自然》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的研究文章,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銀河系盤面存在上下沿伸5萬光年的巨大對稱氣泡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彼特·普雷德爾首次看到宇宙最熾熱天體地圖時,立即意識到神秘氣泡是銀河系一場大災難之後形成的,一團亮黃色雲在銀河系中心盤面升起,向上延伸大約2萬多光年,同時,在銀河系中心盤面之下,還有一團顏色較暗的孿生雲,向下延伸大約2萬多光年。普雷德爾說:「該氣泡結構非常清晰,呈明顯的對稱狀,我們要做的就是進行深入分析。」
  • X射線的魔力|與諾貝爾獎的不解之緣
    由於都是X射線微粒論者,兩人都試圖用X射線的微粒理論來解釋勞厄的照片,但他們的嘗試未能取得成功。小布拉格經過反覆研究,成功地解釋了勞厄的實驗事實。他以更簡潔的方式,清楚地解釋了X射線晶體衍射的形成,並提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2dsinθ=nλ。這一結果不僅證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釋的正確性,更重要的是證明了能夠用X射線來獲取關於晶體結構的信息。
  • 圓錐滾子軸承的結構與安裝,你知道多少?
    Sulli小蘇:今天來詳細介紹下圓錐滾子軸承的結構與安裝,可以用在什麼行業呢?有什麼特點呢?圓錐滾子軸承屬於分離型軸承,軸承的內、外圈均具有錐形滾道。該類軸承按所裝滾子的列數分為單列、雙列和四列圓錐滾子軸承等不同的結構型式。圓錐滾子軸承主要用於承受以徑向載荷為主的徑向與軸向聯合載荷,與角接觸球軸承相比承載能力大,極限轉速低。
  • 中國科學家解密柬埔寨土著人群母系起源與遷徙
    中國科學家解密柬埔寨土著人群母系起源與遷徙   中新網昆明10月17日電 (顧一航 張剛強)記者17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與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合作,首次系統地描繪了柬埔寨土著人群母系起源與遷徙的模式,印證了亞洲人群的祖先在約六萬年前走出非洲、首先到達東南亞次大陸和中國南方地區,爾後由南向北遷徙。
  • Science: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生命信息載體:另一種雙螺旋高級結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5日發布信息說,該所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30nm(納米)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這是繼DNA雙螺旋結構之後,在破解「生命信息載體」的另一種更高一級的雙螺旋結構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中國科學家這項重大發現的科研成果,被當天出版的最新一期國際頂尖研究雜誌《科學》(Science)以長幅研究論文形式發表。
  • 科學家給出納米氣泡內部高密度的直接證據
    納米氣泡研究是一個新興研究領域。近年來,微/納米氣泡技術被視為一項顛覆性的創新技術並得到不斷發展,在水體綠色修復、水產養殖、農業種植,礦物高效浮選和健康養生等領域已有諸多成功案例。鑑於其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國於2018和2019年相繼成立中國顆粒學會微納米氣泡專業委員會和全國微細氣泡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直觀解釋
    真正的數學既不是為了讓孩子們背誦數學公式,也不是為了一個答案,而是要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和解釋問題,學會思辨和邏輯推理。但很可惜,我們的數學教育之路嚴重偏離了教育的本質。說得更加極端一點也許就是,我們的數學課上根本就沒有數學!其實,學習數學公式背後的思想起源和思維方式,遠遠比背一個公式精彩百倍。
  • 最大的「氣泡」有多大?美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氣泡」,長5萬光年
    並與哈勃望遠鏡新進行的紫外吸收測量相同的位置測量了其中氫和氮發出的光,首次測量了可見光光譜中的費米氣泡。 由炙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漩渦會產生很強的磁場,向外噴射由高能輻射和高能宇宙射線粒子組成的噴流,從而產生類似的「氣泡」結構。
  • 宇宙中心的費米氣泡是怎樣產生的?
    這兩個巨大的氣泡到底是什麼?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宇宙中心的氣泡是怎樣產生的。而當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對銀河系的中心進行觀測時,偶然的發現,銀道面上下竟存在著兩個巨大的氣泡,由於是它首次發現這兩個驚人的氣泡,所以這兩個氣泡也就是以費米氣泡來命名的,而伽馬射線我們知道這是最高能量的電磁輻射,所以由伽馬射線望遠鏡觀測到也就說明,這兩個氣泡會釋放出超高能量的伽馬射線,這是一對最巨大的能量泡,它們一上一下將銀河系夾在中間,也就是說,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正是在這兩個巨大能量泡的夾縫之中
  • 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積是28.26平方米,高是2.5m用這堆沙在10m寬
    題目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積是28.26m^2,高是2.5m。用這堆沙在10m寬的公路上鋪2cm厚的路面,能鋪多少米?本題中圓錐形沙堆體積=鋪成的長方體體積。先算出圓錐形沙堆體積(注意要乘1/3),然後再用「長方體體積÷寬÷高=長」求出鋪的長度。後進生策略:要求先化單位:2cm=0.02m。教師告知,鋪路鋪成的沙子是長方體。
  • 新型X射線技術:閱讀卷著的捲軸
    如今,使用乳腺掃描中採用的三維X射線技術,物理學家識別了捲軸內頁的墨水字跡。他們相信,其他捲軸也能夠不用展開即可閱讀。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也曾努力破譯這些捲軸的內容。他們採用特殊技術把它們開封,儘可能減小對捲軸的損壞。
  • 2020年十大科學紀念日:X射線、原子彈、預測中子、天文界世紀大...
    X射線的發現 125周年紀念當威廉·倫琴在1895年發現x射線時,x射線幾乎立即被用於醫療實踐。但它們在科學上的意義和它們在醫學上的革命性意義一樣重大。首先,他們支持了一個相對較新的理論,即光只是電磁輻射的幾種形式之一。
  • 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半徑為2m,高為1.5m,用這堆沙在8m寬的公路
    題目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半徑為2m,高為1.5m。用這堆沙在8m寬的公路上鋪5cm厚的路面,能鋪多少米?用沙堆鋪路,實際上就是把圓錐的體積轉化為長方體的體積。先算出沙堆的體積(注意乘1/3),再根據長方體體積÷寬÷高=長,算出鋪多少米。後進生策略:先化單位:5cm=0.05m。
  • 高中數學:圓錐曲線知識整理
    在基本軌跡中,除了直線、圓外,還有三種圓錐曲線:橢圓、雙曲線、拋物線。1、 三種圓錐曲線的研究(1)統一定義,三種圓錐曲線均可看成是這樣的點集:,其中F為定點,d為P到定直線的l距離,F① 定性:焦點在與準線垂直的對稱軸上橢圓及雙曲線中:中心為兩焦點中點,兩準線關於中心對稱;橢圓及雙曲線關於長軸、短軸或實軸、虛軸成軸對稱,關於中心成中心對稱。
  • 首張恐龍化石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元素分布圖
    近年來,隨著顯微譜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地球科學中的拓展應用,對古生物化石同時開展形態結構和化學成分研究,既能獲得更全面的生物學信息,又能獲得化石骨骼和軟組織(例如羽毛等)及其圍巖的「原始化學組成和埋藏環境」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