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共計有33所高校的104個基礎學科學生培養基地入選,共涉及18個基礎學科。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共計有13個學生培養基地入選,其中北京大學入選7個,清華大學入選6個。
北京大學入選的7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分別是:
未名學者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未名學者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未名學者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未名學者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未名學者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未名學者基礎醫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以及未名學者中國語言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等7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清華大學入選的6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分別是:
學堂計劃數學班—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學堂計劃葉企孫物理班—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學堂計劃錢學森力學班—力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學堂計劃滑雪板—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學堂計劃生物科學版—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以及學堂計劃計算機科學班—計算機科學(含人工智慧)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等6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排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之後,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最多的高校分別是: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它們分別有6個學生培養基地入選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其中南開大學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的是,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經濟學和歷史學等6個基礎學科學生培養基地。
復旦大學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的是,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和哲學等6個基礎學科學生培養基地。
上海交通大學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的是,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和基礎醫學等6個基礎學科學生培養基地。
浙江大學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的是,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和中國語言文學等6個基礎學科學生培養基地。
南京大學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的是,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和哲學等6個基礎學科學生培養基地。
緊隨其後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較多的高校還有:北京師範大學(入選5個,入選基地為數學、地理科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和歷史學等學生培養基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選5個,入選基地為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地球物理學等學生培養基地)、四川大學(入選5個,入選基地為數學、化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和中國語言文學等學生培養基地)、武漢大學(入選5個,入選基地為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地球物理學和哲學等學生培養基地)、華中科技大學(入選4個,入選基地為物理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生培養基地)、中山大學(入選4個,入選基地為物理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和歷史學等學生培養基地)、廈門大學(入選4個,入選基地為化學、生物科學、海洋科學和經濟學等學生培養基地)、吉林大學(入選3個,入選基地為數學、物理學和化學等學生培養基地)、西安交通大學(入選3個,入選基地為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生培養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入選3個,入選基地為哲學、經濟學和歷史學等學生培養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入選2個,入選基地為數學和物理學等學生培養基地)、山東大學(入選2個,入選基地為數學和中國語言文學等學生培養基地)、蘭州大學(入選2個,入選基地為化學和生物科學等學生培養基地)、華東師範大學(入選2個,入選基地為中國語言文學和歷史學等學生培養基地)。
除此之外,還有13所高校分別有一個學生培養基地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它們分別是: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
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被從眾多高校中選出,也說明了我們國家正在越來越注重基礎學科,這對於科技發展來說,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有效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基礎科學會越做越好,你說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