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10歲之前,大腦分別有三個發育關鍵期,分別是3歲前,5到7歲和8到10歲。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從醫學角度上來說,孩子在10歲後大腦發育就會逐漸減慢了,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他們的腦神經就會不斷的進行相互連接,在逐漸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建立好信息傳導迴路,從而進一步促進大腦的發育,但是一般到了10歲後,寶寶的智力就不會有明顯的突破了,所以抓住10歲前的大腦發育關鍵期至關重要。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孩子在10歲之前,大腦分別有三個發育關鍵期,分別是3歲前,5到7歲和8到10歲。
第一階段:3歲前
孩子在出生後到3歲的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模仿學習來促進自己的大腦發育。面對周圍新鮮的事物,他們充滿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會自覺的模仿父母的行為,因為思想還沒有完全發育,所以他們很多時候的行為屬於一種下意識行為。
這時是整個生命周期中孩子腦部發育最激進的時期,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前所學習、接受的知識量,可以達到此後30年的知識儲備總量。所以如果父母可以注重孩子這段時期的大腦發育,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太過的束縛,那麼孩子很可能大腦會開發的更多,長大後更加聰明。
第二階段:5~7歲
在5~7歲,寶寶已經對世界有了基本的認識,會對事物形成自己的思考,所以這段時期他們的大腦開始經歷第二次發育高峰期,這段時期內,父母要著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他們將來性格的養成和做事的方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階段:8~10歲
當孩子到了8歲後,大腦將迎來第三個發育高峰期,這時孩子已經來到了青春期前期,所以對事物的認識更加的成熟,心理的變化會逐漸的明顯。
所以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循序漸進的慢慢引導孩子,讓其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有基本的獨立能力。
1、0~3歲時期
這階段的孩子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比較低,所以給他講道理,或者講清事物的利害關係,他是很難理解的,面對父母喋喋不休的話語,孩子甚至會感覺到厭煩,所以父母就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
可以根據孩子這一階段競爭意識比較強的特點,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和他們一起做某一件事,比比誰做的更快更好,這樣孩子就樂於去爭第一,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得了新知識,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2、3~7歲時期
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會有基本的認識,但是因為思考能力不強,所以不會形成長期的目標,常常會顯得懶散和消極。
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大腦發育的過程中,就可以採用「酬償機制」,當孩子不想繼續做某一件事時,父母可以給予一定的鼓勵,告訴他如果完成某件事,將會獲得某項獎勵,如果獎勵正好是孩子所需要的,那麼他們就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控制自己的行為,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自制力,讓他們的壞習慣得到充分的糾正。
3、7~10歲時期
這段時期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所以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思想已經基本成熟,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處理很多事情時不一定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辦,所以父母在這段時期內,不要太過緊張,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一一過問只會增加他們的逆反情緒,適當的放寬管理,學著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是非常理想的。
1、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很多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考慮的不全面,所以總給他們制定很多標準,希望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處理事情,但是這不僅是不公平的,也鮮少有孩子會全盤接受,這種自以為是的做法不僅會束縛孩子的行為,讓他們對家長形成嚴重的依賴性,還會使得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不健全,使得孩子容易走極端,對其未來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2、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生活在溫室中的孩子一旦經歷了社會上的風吹雨打,就很容易生存不下去。把孩子保護的太好,常常會讓他們難以辨認社會的真假,太單純成了他們生活上的最大阻礙,他們很可能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感覺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而崩潰。
總而言之,為了孩子的大腦發育,父母一定要在10歲前好好的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上的3個關鍵期不需要全部抓住,抓住一個對孩子的智力提升都可以起到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