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耗時最長的科學實驗:瀝青滴漏實驗

2021-02-18 碩博關注



點擊上面文字關注我們,研究生都關注的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向學生們證明這樣一個理論:一些物質看上去雖是固體,但實際上是粘性極高的液體。比如瀝青,看上去像固體,其實是一種粘性極高的液體。焦油瀝青雖在室溫環境下流動速度極為緩慢,但最終會形成一滴。

因此他開展了瀝青滴漏的實驗,該實驗是從1927年開始實施的,現在這項實驗仍在繼續,並可能持續數百年。

在實驗中,帕內爾將瀝青樣本放入一個封了口的漏鬥內,三年後,即1930年,他將漏鬥封口的切開,讓瀝青開始緩慢流動。每一滴瀝青需歷經大約10年時間才能遞入漏鬥下方的燒杯。時至今日,這個實驗還在進行之中,並已滴出8滴瀝青,最新的一滴於2000年11月28日滴出。研究人員通過這個實驗估計,瀝青的粘性大約是水的1000億倍。根據金氏世界紀錄,這項實驗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的實驗,而漏鬥內的瀝青仍足夠使這個實驗再持續幾百年。

每一滴瀝青需歷經大約10年時間才能遞入漏鬥下方的燒杯

在帕內爾教授之前,貝弗利鍾(Beverly Clock)和牛津電子鐘(OxfordElectricBell)這兩臺至今使用的科學儀器也曾做過類似實驗。進行瀝青滴漏實驗的大氣條件最初並沒有特別控制,因此,瀝青粘性會因溫度的波動而改變。但是,在1988年第7滴瀝青滴出來後,研究人員開始給實驗場地安裝了空調,以調節室內溫度。如今,實驗室內溫度不斷變化,溫度的穩定延長了每滴瀝青從漏鬥中滴出來的時間。

2005年獲「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在這個實驗由約翰·梅恩斯頓教授負責,2005年10月,他與已故的帕納爾教授憑藉這個實驗獲得「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迄今為止,尚無一人親眼看見瀝青從漏鬥中滴出來的鏡頭。網友可通過網絡攝像頭觀看瀝青滴漏實驗視頻,不過由於技術限制,還無法對第9滴瀝青滴出進行記錄。瀝青滴出時間表
日期        事件進展             持續時間(月)
1927年      實驗開始
1930年      切開封口
1938年12月  第1滴瀝青滴出        96至108
1947年2月   第2滴瀝青滴出        100
1954年4月   第3滴瀝青滴出        108
1962年5月   第4滴瀝青滴出        97
1970年8月   第5滴瀝青滴出        99
1979年4月   第6滴瀝青滴出        104
1988年7月   第7滴瀝青滴出        111
2000年11月28日 第8滴瀝青滴出     148

相關焦點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到底為了證明什麼?
    這些科技的背後,從構思到技術實現,需要經過不斷的反覆實驗,直到一項技術的落地成功,並投入到多個領域中運用。不得不說,科學實驗是科技發展的基石,科學實驗可以大大促進科技的更新和進步。在眾多科學實驗中,有一項實驗非常特別——瀝青滴漏實驗。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近百年,熬走了2名教授,究竟想證明什麼?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你認為做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它的意義又是什麼?大多數科學家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他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證實某種理論,第二個是通過探索得出某個結論。然而很多實驗不是通過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結果的。記錄太陽黑子的實驗耗時400年,自從望遠鏡問世以來,人們就一直在研究黑子的活動。
  • 瀝青滴漏實驗是幹啥,為啥能熬死兩名教授?90多年實驗想證明什麼
    相信大家看到瀝青滴漏實驗都會是一頭霧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有這麼一位教授,設計出了這麼一個實驗—瀝青滴漏!而這個實驗也成為了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的實驗,甚至到現如今都沒有人親眼看到過瀝青滴漏的現象發生。
  •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近100年,「熬走」2名教授,能得出啥結論?
    每個看似無用的實驗都是科學的一次偉大的進步,我們每個人在讀初中的時候都會接觸到化學以及物理這兩個科目,試想過嗎,我們日常所看到玻璃看似好像是固體
  • 這項實驗進行了97年,還需上百年才完成,科學家是想證明什麼?
    在比較落後的時代,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是比較淺顯的,隨著知識層面的不斷完善,很多科學家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探索之路,他們通過大量的實驗,讓人類認識這個世界,有科學家甚至付出了生命。在歷史上就有這樣的一個科學實驗,竟然堅持了100多年,這是什麼呢?
  • 中國耗時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到海水30年,有什麼意義呢
    中國耗時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到海水30年,有什麼意義呢如今的中國已經憑藉著高鐵技術,通信科技等一系列科技成就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大國形象,讓世界各國對中國刮目相看。而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也是無數中國人憑藉著一個又一個的實驗突破換來的,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耗時最長的一項實驗,實驗要求把鋼筋混凝土放到海水之中三十年,這讓很多人表示不解,這一實驗究竟有啥意義呢?根據我們的了解,這個實驗是我國在1987年左右開始實施的,實驗的進行看似十分簡單,就是把一系列的混凝土放置於海水之中,之後派遣專家定期來這裡記錄這些混凝土的腐蝕狀況。
  • 一個進行了將近100年的實驗,現已熬死2位教授,究竟要證明什麼?
    在科學的世界當中,無數的實驗造就了現在的生活,有些科學家們,承擔了一生的壓力,甚至是遭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和無奈的同情,選擇了最正確的道路,而最終他們也證明了自己的道路選擇的是正確的,比如在上個世紀,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教授,就通過一項實驗想為學生們證明一個新的理論,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直到他死後也沒有能夠證明,甚至到了後來,這項實驗又熬死了另外一位教授,也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的證明
  • 乳化瀝青及應用簡介
    提到瀝青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
  • 歷時近百年的實驗,讓你知道你所看到的固體其實可能是液體
    人類的感覺很多時候是不準確的,因此,需要用科學的實驗和數據進行驗證。就有科學家進行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從1927年開始,並且現在還在繼續,歷時將近一百年,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瀝青滴落實驗。帕奈爾教授和他的瀝青滴落實驗做這個實驗的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帕奈爾教授,這位教授在2013年去世,現在繼續這個實驗的已經算是第二代人了。那麼瀝青它為什麼會有這個性質呢?
  • 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進海水30年,到底有何意義?
    大家都知道,科學技術想要發展起來,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下我國耗費時間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泥土放進海水裡面30年。那麼,這個實驗到底是有著什麼意義呢?這個實驗跟海洋工程有關,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不同材質的鋼筋混泥土,發現他們的哪種材質才是最好的,為研究出更好的鋼筋混泥土。大家都知道,海水帶有鹽分是鹹的,這也是海水不能被我們所用的原因。
  • 最長的美劇播了這麼多集!
    瀝青滴漏實驗是個很長的實驗:瀝青滴漏是一項長得讓人難以置信的物理實驗,初由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實施,旨在向學生證明物質看上去是固體,實際上是粘性極高的液體,比如瀝青。1944年,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進行了類似的實驗,2013年第一次拍到瀝青液滴。這項實驗仍在繼續,並可能持續數百年。
  • 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以生動有趣的表演展現科學魅力
    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現場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9日,以「科技強國 創新圓夢」為主題的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正式拉開帷幕。該活動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主辦。由有關部委、中國科學院及全國各地20多個省、市推薦的69組科學實驗秀隊伍,以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中有趣的科學現象為切入點,將科學知識與多種藝術形式巧妙地融合,呈現出一場美妙絕倫的科學秀。
  • 科學探究之滲透作用的探究實驗
    新課程倡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理性的實驗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同時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科學實踐應用能力
  • 何謂科學實驗?
    只要是讀過初中物理、化學、生物的同學,大概都知道這世上還有「實驗」這回事,相當多的同學可能還親自動手做過各式各樣的實驗,對於科學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學實驗或許也都還有所耳聞。例如,很多人在討論中醫問題時都自信地說:中醫已經經歷過幾千年的人體試驗了,因此是科學(東方科學,也有人說是經驗科學或者超科學),不需要西醫再來檢驗。其實,這裡他們可能是把科學實驗和科學觀察混為一談了。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裡,科學觀察和科學實驗是兩個彼此聯繫但相互獨立的概念。
  • 科學實驗站 實驗立雞蛋
    從小讓孩子多動手做實驗,能夠很好地開發孩子的科學潛能,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刺激孩子的想像力。 很多科學原理都可以通過有趣的實驗清晰明了地演示出來。 通過這些有趣的實驗,孩子將會發現,學習原來就是這麼簡單,只要動動手指用用腦,就能將科學和生活巧妙地聯繫起來。 本期我們科學小實驗的題目叫做《食鹽立雞蛋》。
  • 佛學揭秘,四大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揭開靈魂存在的神秘面紗
    佛學揭秘,四大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揭開靈魂存在的神秘面紗生死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從古至今,人們常常追問,生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死後是否還有某種方式存在?有人能夠主動去探索思考這些話題,而有的人卻懵懵懂懂地活了一輩子,也不知道思考這個問題,只是懵懵懂懂地活著。
  • 讓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搭起科學素養的階梯,點亮科學實驗課堂
    科學實驗課是幼兒進入科學殿堂的關鍵。科學實驗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動手實驗能力,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建構主義理論提到: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教師向幼兒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幼兒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過程。
  • 22個有趣的幼兒園科學小實驗
    幼兒愛探索是件好事,以下幼兒科學小實驗來源於幼兒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科學現象,如水中的硬幣、雞蛋的浮沉、變色的芹菜、氣球抓杯子、浸不溼的紙、滅火器、吸塵器的原理、蠟燭吹不滅、小小潛水員、摩擦起電……把少許水倒入盤中,放入一枚硬幣。
  • 104個趣味實驗,一套科學實驗書讓孩子愛上科學!
    這是一套風靡法國的經典科學實驗書,被譽為是「法國國家級的科學實驗書」「法國最專業的科學實驗書」。輕輕鬆鬆就可以帶孩子玩轉科學實驗,體驗科學的神奇魅力!這個時期,帶孩子接觸科學實驗,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在各種科學實驗中,還能幫助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梳理思維,促進邏輯思考。這套《家庭實驗室》,是小豬媽媽帶兒子大寶玩過幾個實驗後,就徹底愛上的一套書,也強烈推薦給大家!
  • 著名的「滴瀝青」實驗,長達92年無人破解,原因為何?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到現在還沒有完成的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