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需要多少存款,才能避免生存焦慮?

2020-12-20 正商參閱

YQ至今,知乎論壇上的熱門話題總能看到這麼一個引子:

「一個人需要多少存款,才能避免生存焦慮?」

很好奇,在座的各位看官,今年幾歲了?存款有多少呢?

本君相信對於一些自覺的好同志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會令你很有成就感。

但是,對於很多「享受在前吃苦在後」的看官而言,或許有些難以啟齒。

在他們看來,人生苦短,為什麼要勒緊褲腰帶,讓自己過的不舒坦呢。

嗯,面對這些理由,本君不會去反駁,畢竟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不同的生活狀態。

關於存錢我唯一想說的是——你存下的不僅僅是錢,還是一個個機會。

活著已經很辛苦了,哪還有力氣存錢?

有些朋友的工資收入只能勉強維持一線城市的消費,平時付完房租水電費,剩下的只夠吃吃飯,偶爾一個月娛樂一兩次。

能養活自己已經不容易了,又怎麼有富足的力氣存錢呢?

還有很多朋友的自控力比較差,他們也知道要存錢,但是每每遇到心怡的東西,總是控制不住消費的衝動。

月初的時候躊躇滿志一定要存下工資的3成,到了月底只能對著月光的工資單黯然落淚。

本君不得不承認,這些完全可以成為很多人存不下錢的理由。

但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再也不可能有人拿著皮鞭抽著我們前進,人生未來走的如何,完全取決於自己。

想變好,自然會千方百計地去嘗試,不想變好,自然會絞盡腦汁地找藉口推遲。

你存下的不是錢,而是機會!

很多人都覺得存款是一件很無望的事情,一個月存3000,要哪一年我才能變成百萬富翁啊?

其實,你存下的不是錢,而是機會。

之前本君認識一個姑娘,三年前靠一萬塊做小生意,今年27歲,自己賺錢買了一輛奧迪A3,給爸媽十萬,存款二十萬。

設想:三年前,她如果沒有那一萬塊的儲蓄,那也就沒有今天了。

所以存錢才不是過苦行僧的日子呢,每一個存錢的人要比那些及時行樂的傢伙要聰明的多。

等到未來有機會遇到最好的投資機會時,我們可以分分鐘拿出本金讓錢生大錢,而那些拿不出本金的人就只能嘆著氣看著你發財。

攢不了?那就讓錢花不出去!

之前本君在網上看到一個特別狠的方法:

開一張儲蓄卡,把在線支付和行動支付功能統統拒絕,辦定期轉帳,每月自動從工資帳戶裡轉筆錢進去,然後把這張卡剪碎丟掉。

你要取錢就必須本人排大隊、憑身份證填表掛失補辦,一個星期後再去取卡。

怎麼樣,這樣花錢的難度係數是不是大大提高了?

當然,這也只是極端的一種情況,雖然存個一百萬看起來很遙遠,但是十萬還是觸手可及的。

這裡分享一個看官的真實故事(已經過本人同意,特此感謝):

她在跟本君聊天時,正好說到她的攢錢史。

那時工作第一年發年終獎,稅前三萬,很開心地跑到附近的銀行諮詢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起投點5萬,而她手頭只有兩三萬,還差一大截,於是開始每月定存1800元。

然後就這樣存了快一年終於湊夠了五萬,然後她開始不停的買40~90天不等的銀行理財產品。

與此同時,她還是保持每月定投指數基金,一直持續到第二個春節,加上年終獎,她終於攢夠了人生的第一個十萬。

本君之所以分享這個故事,是想讓大家知道,你的身邊有很多類似她的人,默默地在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你可以去過你想要的生活,但是本君不希望你在面臨經濟困境的時候,後悔年少時的浪漫,後悔青春時刻的瘋狂。

當一個好機會放在你面前,但你沒有資本和底氣進行嘗試,也就錯過了一種財富增長的可能性。

無論是啟動一個創業項目,還是進行一筆很棒的投資,都需要前期的資金投入。

我們一點點存下的錢,關鍵時刻可能會引發質變!

「生於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生碌碌無為、一無所成,最後死於貧窮。」——《華爾街之狼》

相關焦點

  • 如果沒有社保,需要有多少存款才能生存下去?
    說起社保來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簡單點說它就是一種社會保障,保障我們在退休後,在身體和勞動能力降低的時候會有一個生存、生活來源的依靠吧!也就是說我們在付出勞動的同時,並按規定完成繳費後,就可以享受其相應的保障內容。而在這個社會保障組成中,可能大家關心比較多的就是養老這一部分。
  • 一個人擁有多少存款才能真正實現財務自由?
    有多少存款才能算是財務自由這個是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的,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人對財務自由的認知都不一樣。如果按照胡潤的定義來,那一線城市至少需要有1.3億以上的資產,二線城市至少需要有8000萬以上的資產,三線城市至少需要有6000萬以上的資產,但這個明顯不靠譜的!
  • 50歲左右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
    近日「五十歲左右的老人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這個問題在某問答平臺引起了廣泛的議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和一個心理群的幾個諮詢師進行了探討,下面是我們得到的結論。 首先,我們要明確為什麼存款的多少會使人焦慮?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人為什麼想存錢。
  • 一個人到底要賺多少錢才能遠離焦慮?
    今天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吸引了我,問題是這樣的:一個人到底要賺多少錢才能遠離焦慮只要跟當下的年輕人接觸過就會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無論他們做什麼職業,收入多少,只要談到錢,他們的焦慮感馬上就會湧現出來。我也有過相同的經歷,哪怕我想通了焦慮是從何而來的,但依然避免不了焦慮。焦慮,仿佛就跟細菌一樣,和我們是如影隨形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裡有一句話——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 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
    有些老人每月拿1、2千元的退休金,沒有太多存款,但是有家人相伴左右,照樣感覺到幸福、快樂。有些老人三餐溫飽能解決,或者只要能吃上想吃的東西,可能他們就會覺得日子有滋有味。 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不會焦慮,現實的情況可沒那麼簡單。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居無定所,哪怕有一定的存款,能滿足日常所需,恐怕也會對生活現狀感到焦慮,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 五十歲左右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心理學家的看法很一致
    五十歲的時候,你擁有什麼才不會焦慮?人的一生太辛苦了很多人從邁進了婚姻的殿堂以後就開始了一輩子的忙碌,不管是到了多大的年紀都可能一直被金錢的問題所纏繞,年輕的時候賺了錢要養孩子,孩子稍大一點就需要賺錢供他上學,從上學開始就長達差不多十幾年的時間,這十幾年的生活都需要家長來養的,即便是孩子已經上完學了還是要攢錢給孩子結婚。
  • 人到了50歲,要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說出來你別不信
    導語:人到了50歲,要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說出來你別不信人到了中年,想必最操心的就是一家人的生計問題,因為在中年的時期,自己身上所花費的精力逐漸減少,將經濟的天平大部分都傾向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而到50歲左右的時候也是身體機能下降非常迅速的一個階段,那麼在這種階段下究竟要有多少的存款內心才不會感到非常不安呢?
  • 一個人有多少存款可以達到財務自由?
    導語:一個人有多少存款可以達到財務自由?其實財務自由是被動收入大於他的日常開支,比如你現在日常開支是5000元,你是一個普通的工薪族,存款多少才可以超過5000元每個月呢?我們來看一筆帳,按五年存款利率4%來計算。要每個月產生5000元利息需要多少錢呢?
  • 女人到55歲,多少存款才能避免晚年悽涼?三個案例透露現實無奈
    今天的話題是:女人到了55歲,多少存款才能避免晚年悽涼?三個真實案例透露現實的無奈。 所以女人更要愛惜自己,提前為自己規劃好未來,不然晚年過的可就悽涼了,那究竟到了55歲的女人,擁有多少存款才能安穩的度過餘生呢?
  • 四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能心安?這是我聽過最好的解釋
    那麼,手底下到底有多少的銀行存款,才可以令中年人,不為生活的開銷感到吃力呢?首先 ,結合自己家庭的每個月都基本生活開銷,先要進行預估,預估之後,在計算自己家庭每個月可以存多少存款。每個月都要加上一些可能發生的潛在因素,比如參加各種各樣的朋友聚會與節假日送禮等等。之後剩下的錢就可以去銀行進行相應的存款辦理。
  • 四十歲左右的男人,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其實答案只有一個
    40歲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紀將近70來歲,身體機能日益下降,已經到了特別需要子女照顧的年紀了,而孩子們呢,又處在高中階段,正好是最叛逆的年紀,因此,四十歲的年紀正好是家庭的最需要錢的時候,那麼,對於四十歲左右的男人來說,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呢?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 50歲左右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心理學家給出的答案很明確
    人是個時刻需要安全感的動物,隨著身體機能的日益老化,我們對外界事物的控制能力也在逐漸變弱,這個時候恐慌情緒就會產生。因為失去勞動能力,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依靠別人的給予才能生活。雖然在傳統社會裡,人們都認為養兒可以防老。
  • 人到中年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專家給出的標準,很多人都達不到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可能你為了公司工作了很多年,但解僱你只需要幾分鐘,所以中年人需要認清楚這個現實。 有人會問了:「我人生中的大部分煩惱都源自經濟的壓力,人到中年,需要有多少存款才會沒有這樣的焦慮呢?」一起聽聽專家給出的標準吧。
  • 需要多少雷射筆才能成功殺死一個人?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邪惡的大反派,決定製造「死亡射線」,你需要多少雷射才能創造出一個致命武器?  好吧,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什麼是雷射吧。  那你需要多少雷射筆呢?或者說多大的雷射筆才能殺死一個人呢?  美國物理學會的 Rebecca Thompson 說,很大。
  • 一個30歲左右的人,要有多少存款,才能不工作也能衣食無憂?
    不過,對於有些人來說,或許就完全沒必要擔心,那就是銀行卡裡有存款的人。只要有足夠的存款,就算被裁員也不會怎樣,照樣可以該吃的吃,該用的用。那麼,對一個30歲左右的人來說,要有多少存款,才能不工作也能衣食無憂呢?想要不工作又有錢花,需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 在我國有多少存款,才能靠利息生活,實現財務自由?聽專家怎麼說
    在我國有多少存款,才能靠利息生活,實現財務自由?聽專家怎麼說現在我國的貧富差距還是有那麼大的,有錢人是真的不少,沒錢人也很多。有錢人想著怎麼花錢,而沒錢人總是想著怎麼掙錢,可能辛苦了一輩子還不如做某個工作的人露個臉掙的錢多。
  • 當代人的困惑:月薪多少,你才能不焦慮?
    今日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一個月到底掙多少錢,你才能不焦慮?看到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年輕的時候,我並不是那麼焦慮於自己的月薪水平。當然,也就導致了後來結婚後對薪資的各種焦慮。 比如今天看到新聞,某某城市求職平均薪資有多少了。某某城市某某行業薪資水平秒殺其他行業。諸如此類。
  • 養育一個雞娃,需要背負多少重量才能不焦慮
    即便沒有重量,我也依然焦慮。我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因為他爸爸媽媽就是平凡的大多數。父母的本能焦慮即便我接受家庭的平凡,但又何嘗不焦慮,擔心他因為學習問題自毀前程。焦慮,何嘗不是來自於對其他的信息的不了解。
  • 40歲不惑之年,銀行卡的存款達到什麼數才能安心?答案很意外
    然而事實卻是父母步入老年期,身體避免不了大大小小的毛病,看病需要錢;孩子在上初中、高中,不能輸在線上,各種補習、輔導班,花錢如流水;生活大大小小的開支無法避免,總是感覺銀行卡的存款不夠,心裡不安。40歲不惑之年,銀行卡的存款達到什麼數才能安心?  這個答案主要取決於個人的心態和所生活的環境。
  • 存款等於躺賺!如果想靠存款利息滿足每月開銷,需要存多少錢?
    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家庭的存款都增加了,其實存款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增加一些收入,既然銀行存款可以吃利息,這就相當於是躺賺,那麼我們需要在銀行中存入多少錢,利益才能夠我們一個月的基本開銷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個月3000塊的支出,足以滿足日常開銷了,當然這不包括在償還房貸和車貸的情況下,既然如此,我們需要在銀行存多少錢,才能每月拿到3000元的利息呢?對此,銀行高管表示,最少也要存夠85.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