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因為「新冠疫情」,茂名的大街小巷並沒有像往年一樣都瀰漫著歡聲笑語,村子裡也少了以前的燦爛煙火,這座城市按下暫停鍵。
驚蟄已過,不負春光。目前,疫情進入「後半場」,對於企業來說,上半場是責任,下半場是發展。為此,騰訊新聞·茂名、騰訊·大粵網茂名運營中心聯合茂名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平臺推出「上下同心 共度難關」欄目,聚焦各行各業,深入生產一線,記錄疫情下的企業點滴,聽他們講述如何共克時艱、謀生存求發展的故事。
這段不同尋常的日子,每一家勇敢抗疫的企業,每一位努力積極的企業人都應該被看到。本期,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新鮮配送行業,並採訪了茂名市菜自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江海,了解他們的抗疫故事。
2020年1月底,當各行各業基本處於休市狀態的時候,在茂南區王屋村77號大院,剛過凌晨3點,茂名市菜自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菜自達公司」)的工人們穿著綠色工衣,戴著口罩,正在緊張地開展著他們的工作——分揀肉菜。這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全品類新鮮食材移動電商平臺,目前配送的餐廳和飯堂客戶兩百多家,服務的社區150個,已註冊3萬多會員。
茂名市菜自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何江海因為疫情 家庭訂單出現井噴
「受疫情影響,餐廳端的業務基本中斷。企業飯堂的業務量變成了平時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們這個平臺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在家用手機下單即可買到心儀的肉菜,符合疫情期間居家生活的需求。那段時間家庭訂單出現井噴,每天大約收到3000個家庭訂單,基本達到我們公司日處理量的峰值。」菜自達公司的總經理何江海如是說。每天的訂單數量巨大,分揀中心和配送鏈都是滿負荷運轉。作為食材配送類企業,一方面要堅持疫情期間配送不間斷,一方面又要做好疫情防控,對於何江海來說,倍感壓力。
菜自達分揀中心的門口準備好消毒物資和測溫槍。 分揀中心的工人分線管理,保持距離。科學防控 嚴格把握防疫五大關
菜自達公司的分揀中心面積大約達2000平方米,何江海的第一關是安全距離關。化整為零,把80名工人分成10個小組,小組之前分隔,人員之間保持安全距離。第二關則是體溫關,員工上班之前測體溫,記錄上下班體溫情況。再者就是消毒關,要求員工每天上班之前進行手部消毒,下班後進行場地消毒。關於口罩,對於何江海來說並不是難題。「我們公司一直都有儲備口罩的習慣,平時員工上班也是戴口罩的。耳溫槍、口罩、消毒液都是儲備好的,因此應對這次疫情我們可以做到遊刃有餘。公司儲備了大概5000個口罩,每天大概使用100個。我們還設置有專門的防疫員,每天進行場所消毒,口罩統一由公司派發。」何江海信心十足地說。「另外,關於送貨關,我們堅持無接觸配送。每天分揀完之後,送貨員發貨到指定的社區地點,用戶自提,線上付款,全程無接觸。」
分揀員正在按單揀菜。發揮優勢 解決扶貧滯銷難題
疫情期間,餐飲業收到嚴重影響,而且食材的流通性也比不上疫情前的時間,導致出現「一方面,產地的產品滯銷,另一方面,菜市場的食材供應不足」的現象。菜自達公司作為電商平臺,暢通了客戶與供應商的溝通與聯繫,幫助很多農戶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春節過後不久,市扶貧辦的工作人員找到我們,說高州有一個基地的豆角滯銷,市面上賣4元一斤,產地上幾毛錢一斤沒人要,後來經過扶貧辦工作人員的詳細對接,我們成功幫助高州農戶銷售了上萬斤的豆角。」何江海的團隊通過在全市150個社區的微信群發起團購,幾千戶家庭接龍,「吃掉」了這些原本讓農戶頭疼的滯銷豆角。
打包好的肉菜即將被送到自提點。深耕平臺 以最便利的方式保障「菜籃子」
「下班買菜太不方便了,又浪費時間。當時腦子一熱,我與3個同學一起辭職,4個人一共湊了15000元,組建起這個小團隊,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就開發了菜自達電商平臺的原始版本。」何江海回憶起當年創立公司的初衷,4名同窗無意中就在電商的風口找到了食材配送的新藍海。何江海表示,無論是否發生疫情,在未來幾年的規劃中,菜自達公司都會和以往一樣,致力於農產品流通「去中介化」,通過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優化平臺程序,整合供應鏈,打通需求端及供給側,致力於實現新鮮食材購買便利最大化。與此同時,菜自達公司已經把擁有的技術和經驗分享到其他地方,帶動更多人去做這類平臺。
編輯:嚴志強
審核:陳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