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古至今都有坐月子一說,這是由於女子在生產之後,身體會比較虛弱,一段時間的休養能夠讓女子更快恢復。月子期的女人,本應該被精心呵護,然而大家一定想不到的是,在古代有一個奇怪的習俗,丈夫替妻子坐月子,妻子在生產完之後繼續下地幹活。
男子坐月子的由來
在《太平廣記》中有記載:「南方有獠,婦生子便起,其夫臥床褥,飲食皆如乳婦。 」
意思就是在南方有一個地方,婦人在生完孩子之後就起床幹活,而她的丈夫則躺在床上,裝成孕婦產後虛弱的樣子,吃喝都和在母乳期的產婦一樣,而且剛生完孩子的女子還要負責照顧丈夫的起居。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也有記載「傣族婦女產子,洗後裹以襁褓,產婦立起工作,產婦之夫則報子臥床四十日。」
傣族的婦女在生產完之後,將孩子洗乾淨裹上襁褓,隨後馬上起床工作,產婦的丈夫則在床上躺上四十天。
這個習俗明顯極為不合理,會給產婦造成非常大的傷害,那麼為何在有些地方還會出現這樣的習俗呢?這其中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原因。
在遠古時期,由於婦女的生產能力對於維持一個種族的繁衍非常重要,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母系社會。在母系社會的時候,由於女子的生育能力,所以擁有極高的地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母系社會不斷向父系社會過渡。在這一個過程中,男子為了繼承母系社會中女子的所有權利,就會用男人代替女人坐月子的方式,來體現自己在生育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這種習俗仍然存在
雖然現代距離原始社會已經非常遙遠,但是這種古代怪俗卻一直流傳至今。在現代社會中,中國的部分傣族、藏族等地區仍然保留著這樣一種習俗。比如在大理以西的一個名為「卡丹丹」的地方,仍然是男子代替女子做月子,女子不僅要下地幹活,還要餵養自己的孩子,甚至於還要照顧自己在「坐月子」的丈夫。
除了中國之外,國外其實也有很多地方也有這樣的習俗,比如說在法國和西班牙的交界處,有一個名字叫做巴斯克的民族,就有男子坐月子的習俗,印度的南部地區也有這種習俗。
這種奇怪的習俗明顯是古代社會的一種陋俗,女子在生產完之後,身體虛弱,最重要的應該是要靜養。讓健康的男子代替身體虛弱的女子坐月子,不僅浪費了勞動力,而且還會對女子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好在,現代世界大部分地區,這種陋習都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