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生物的體積往往受到周圍條件的影響,一方面,它們需要保全自身的安全,所以只能不斷適應周圍的環境;另一方面,生物們無法突破地心引力的限制,骨骼和身體始終承受著壓力,所以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體積。
因此,海洋中最大的生物是藍鯨,陸地上最大的生物是大象,科幻作品中的「金剛」未必真實存在。
以陸地動物為例,它們的骨骼在對抗地心引力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擁有獨特的結構,但是重力作用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仍然是一個問題。如果體積增加,生物的骨骼與肌肉都需要變得更加強壯,心臟同樣有了很大的壓力,才能擁有更好的條件去為各個器官提供動力和營養,這樣一來,地心引力就成為生物體積的最大限制。
實際上,金剛未必能夠成為現實中的動物,主要原因還是它不符合生物進化的標準。即便金剛只有30米高,它的骨骼和肌肉將會承受普通大猩猩數倍的壓力,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它們很快就會因為無法承受而死亡。
海洋動物之所以比陸地生物的體積更加多樣,就是因為它們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調整了自身的承受範圍。如果將生物誕生的可能性轉移到火星,這裡的生物將比地球生物更大,因為火星的引力和壓強同樣區別於地球。
科學家們分析,地球上有可能誕生體積更大的動物,藍鯨不一定成為世界之最。因為在發達的科技支持下,未來我們將擁有更豐富的生物學理論,一些新的物種也將出現。
雖然類似於獅虎獸這樣的動物突破了倫理,但是科學家們發現,它們似乎沒有體積的限制,只要生長激素不斷增加,獅虎獸完全能夠超越父母的體積。如果將同樣的因素放在其他動物身上,很有可能顛覆人們的認知。
大自然十分神奇,地球生物仍然有新的生長空間,生命本身充滿無限可能性,人們不能用現在的經驗去推測未來的事情,只要不斷發展,總有一天能夠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