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展覽園

2020-12-19 機械肥宅

2050年,地球上的人類依舊沒有找到星際移民的方法,儘管這麼多年裡他們已經找到了無數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但是依舊沒有辦法讓人類活著到達那裡。

離非洲動物園建成已經三年了,這裡有著幾乎所有現存的地球生物,甚至還包括了幾種已經滅絕的生物,雖然這種「復活」技術一直受到民眾的譴責,但是富人們願意掏錢看這些東西,誰還會在乎那些普通民眾的看法呢?

所有的地球生物一個避難的場所的同時也滿足了人類的收藏欲,多麼完美的想法啊,誰能想到這天才般主意竟然出自一個肥宅的腦子裡。這都不重要,獲得了獨家採訪權的我一定要通過這次機會,狠狠的挖出一些猛料。

「先生,冒昧的問一句,為什麼動物園裡面要修建這麼多的豪華酒店呢?」

為除了這裡,你可就再也看不到那些動物了。欣賞這些原始的低下的生物,會成為有錢人的樂趣,富豪間的潮流,就像高爾夫那樣。」 機械肥宅用著那人造的嗓音不屑的說道,

道你想那些富豪像猴子一樣睡在樹上嗎?我會在這裡修建出一個天堂來,很快,那些富豪會趕著來送給我錢的,」機械肥宅說道這裡,顯得有些激動「這句話可別寫下來,要寫也得幫我換個語氣寫出來。」

「哦哦,這是當然的。先生,現在全人類都在致力於逃出這個像監牢一般的地球,而您擁有這麼多財富,卻用來改造原始的非洲……」、

知。」機械肥宅插嘴道,憤怒的表情在他半機械的臉上看上去著實有點搞笑。

不說人類科技早已經停滯不前,就算人類可以殖民其他星球了,還得有一群低等人上去探路,在這之後,還得再派一大批低等人修建設施,如果派遣機器人做這些活,成本可就太昂貴了。」

機械肥宅喝了一口肥宅水,整個人似乎更清醒了一點,「你可不能指望那些富豪會喜歡和一群低等人擠在一艘飛船上,到了星球之後再呆在狹小的房間裡,不不不,那些富豪可受不了這些,在他們等待一個新的天堂建成的時候,他們則會在我這揮霍他們的錢財。」

「那要是殖民地完善了之後呢?那這片土地不就一文不值了嗎?」

是所有人都能夠離開這個鬼地方,不是嗎?」

「那這片土地對那些人不是更加無用嗎?」

機械肥宅的臉上漸漸露出了一種詭異的笑容,逐漸變得猙獰的臉嘴上擠出了這幾個字

看看我做的視頻,點點讚好嗎?」

相關焦點

  • 高新發展:全資子公司籤訂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園展示展覽中心項目設計...
    關於全資子公司籤訂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園展示展覽中心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合同暨關聯交易的公告三、合同的主要內容 (一)工程名稱: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園展示展覽中心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AI創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術孵化園)創業孵化載體及員工活動空間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 (二)工程地點:成都市高新南區 (三)工程內容: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園展示展覽中心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AI
  • 地球生物起源
    地球原本不適合生物的生長,遍地的火山和一片汪洋大海大地寸草不生。一片荒涼黑天暗日空氣裡只有硫化物沒有生命的氣息,儘管這樣在各種元素的組合下出現了原核細胞從此地球出現了第一種生物原核生物。在環境的影響下這些原核細胞逐漸進化,不適應環境的生物就被淘汰剩下的是通過進化適應當下的環境,我們都知道每個事物都是由簡單到複雜,其實這個並不是憑空出現的理論在遠古時期就應正著這條理論,我們剛提到的原核細胞也一樣,它們的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從而演化出真核細胞它們兩個的區別就是細胞核不一樣,除此之外真核細胞有許多的細胞器而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顯而易見真核細胞還真複雜
  •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 中國科技館免費展覽
    4月4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館共同主辦的「希望的力量——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主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東大廳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這是繼中國科技館1月27日將《流浪地球》收為首部館藏電影後的又一重要活動。    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生動表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大而深遠的主題,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熱愛祖國、熱愛家園的鄉愁情結與民族情懷,充滿了人類對浩瀚星空的憧憬和對未知宇宙的遐想。
  • NASA助你街頭看地球!紐約這些展覽也太太太酷了!!
    從致敬萊昂納德·科恩、NASA助陣看地球到極具個性女性肖像展覽等等,總有一個你會感興趣。Julian Opie504 24th St.Ojanen帶來了樓上動態的混合物和神奇的生物;將泥土變成漂亮的雕塑的興奮感是陶瓷藝術快樂的一個組成部分。看著這些泥成型,變得永久,然後被釉成柔和的顏色,使其發亮發光。他希望大家在他的展覽中體驗到他工作的奇妙魔力。
  • 「去看展」這場沉浸式展覽,試圖讓人暫時抽離並思考萬物
    展覽信息名稱:每當星辰變換時時間:2018 年 12 月23 日- 2019 年 3 月 10 日地點: 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創意園香山村6 棟燕晗高地二層>藝術家團隊:GeeksArt目前在深圳的華僑城創意園正在進行一場沉浸式展覽,名為「每當星辰變換時」。
  • 「創憶·三山五園」展覽開幕 首次再現圓明園海晏堂盛景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於立霄)「創憶·三山五園」數字文化體驗展21日在北京開幕,展覽運用數位技術和視覺藝術,首次將圓明園內的海晏堂盛景全貌呈現。「三山五園」是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統稱。
  • 「童心繪延慶·百花聚世園」主題展覽在北京世園會開幕
    「百花爭延—童心繪延慶·百花聚世園」主題展覽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生活體驗館開幕。人民網尹星雲 攝 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 (尹星雲)昨天上午,「百花爭延—童心繪延慶·百花聚世園」主題展覽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生活體驗館1號館開幕,四大展區175幅作品同時展出,展覽在世園會園區內將持續到10月7日。10月10日後,將在延慶區內主要景區、文化場所、民宿,以及西城區紅樓藏書閣圖書館相繼展出。
  • 展覽│廣西民族博物·園韻文心——蘇州園林文化特展
    D1展廳 展覽介紹:廣西民族博物館與蘇州園林博物館合作舉辦「園韻文心——蘇州園林文化特展」。 本次展覽分為園之史、園之觀、園之趣三部分,共計展出蘇州園林博物館館藏精品實物一百餘件,包括家具、花窗、匾額、書畫、刺繡、印章、貢墨、筆洗等多個種類。
  • 展覽|陳淑霞和尹秀珍相約美侖:「廢園」無「邊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2019第七屆藝術長沙丨「邊·際」陳淑霞&「廢園」尹秀珍雙個展相關信息:展覽時間:2019-12-07 - 2020-01-07展覽機構:美侖美術館開放時間:9:
  • 地球10億年前就有高度文明了?難道是地球原始單細胞生物創造的
    植物雖然也是生命但是走的路線和動物截然不同,是創造不了文明的,宇宙的產生至今已經有137億的歷史了;而地球的產生距今也已經有46億年了。地球上出現生命的時間大約是在距今的38億年前。從地球的產生到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的產生經過了大約8億年的時間。
  • 這個單細胞生物,幾乎滅絕了地球生命
    這是一個改變了世界的生物,曾經引發了地球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滅絕,但也為之後複雜生命體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地球的大氣層並非一直都像我們現在呼吸的空氣那樣富含氧氣。甲烷一直是使地球保持溫度的強效溫室氣體,但現在,富餘的氧氣與甲烷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大氣層保溫效果大打折扣。這導致了地球上第一次,可能也是最長的一次冰河時期——休倫冰期。在那段時間,整個地球基本上就是一個大雪球,並持續了數億年。
  • 2020地球母親告急!|地球|聯合國環境署|生物多樣性|聯合國大會|...
    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標誌著全世界認識到人類、其他生物物種和地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決定將6月5日設為世界環境日並迎來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開端。在今年的國際地球母親日到來之際,我們要比以往更深切地意識到,轉向發展更加可持續的經濟,造福於人類和地球的需要。
  • 近期親子展覽大搜羅,趁著沒開學,帶孩子去看看
    今年北京世園會可是妥妥的A1級別,是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批准,由中國政府主辦、北京市承辦的最高級別的世界園藝博覽會,約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名副其實的「百園之園」。真的強烈建議大家抽空帶娃來逛一逛,而且現在不僅有日間票,還開放了跨夜兩日票,不用說,條件允許的話建議大家選後者,少排隊還能欣賞日夜景觀。
  • 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全球招標
    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全球招標 2020-12-22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球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97%生物消失,持續了500萬年
    而接下來要給大家重點說到的,則是發生於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時期,因為這是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最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亡事件了!科學家根據地球上的巖石,地殼,化石等證據推測當時這場生物大滅絕持續的時間大約在5百萬年。陸地生物大約有97%徹底消失,而海洋生物的滅絕概率也達到了96%以上。堪稱是人間烈獄。
  • 病毒:古老、微小、神奇的地球生物!
    不可思議的數字病毒的故事也許最好通過令人費解的數字來講述,根據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Curtis Suttle的說法,病毒的物理特性使其難以被理解,首先其體型很小,如果人體中的每一個病毒都生長到針頭大小的尺寸的話,那麼一個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將會達到150公裡(95英裡),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Suttle就發現,每天有超過8億個病毒會在地球上每平方米
  • 這玩意兒居然是地球生物?
    (本文圖片有高能,請謹慎滑動)前兩天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有哪些看起來不像是地球生物
  • 太古時期,地球發生大氧化事件,這些生物迅速爆發
    地球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的環境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歷史上地球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導致地球有80%以上的生物都處於滅絕的狀況,這5次生物大滅絕也讓地球的環境一片生靈塗炭。
  • 地球最大的生物不是藍鯨,這個星球上的生物體積極限到底是多大?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生物的體積往往受到周圍條件的影響,一方面,它們需要保全自身的安全,所以只能不斷適應周圍的環境;另一方面,生物們無法突破地心引力的限制,骨骼和身體始終承受著壓力,所以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體積。
  • 藍藻:生命最初的先行者,地球上最早的生物
    然而,在如今會消耗氧氣導致生物死去的藍綠藻,卻是地球大氣擁有氧氣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藍綠藻又稱藍藻、藍細菌等,它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的生物,雖然種類不多,卻遍布五湖四海,大部分種類的藍藻都生存在淡水之中,也有少部分種類生存在海水之中,藍藻也生存在土壤、巖石表面、生物體內乃至冰原、高溫等極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