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8月19日訊(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鍾三軒) 再現7000年前河姆渡房屋;超精細還原世界最古老全木高塔;領略建築中的中國高度、跨度、深度、精度、速度;體驗水下住宅、垂直城市、行走之城......滿足你對未來城市的所有樣本想像。
中國建築科技館外觀。記者李永剛 攝
8月19日,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開館,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由中國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在這顆建築的「種子」裡,所有建築迷將可以自由穿越於7000年的中國建築隧道。
位於武漢光谷高新大道的這座展館,外形整體構造非常有創意,水波狀的「葉片」包裹著「種子」向天際延伸,象徵著中國建築科技館將作為建築文化與思想的孵化器;裙房部分則採用合院形式,象徵著孕育建築種子的土壤。
中國建築科技館公共大廳。記者李永剛 攝
步入展館,走進序廳,仰頭就能看到圓形天頂中央的《天文圖》,標註天文圖像;腳下則是銅刻的現存最早、最完整、精度最高的中國全國性地圖——《禹跡圖》。
古代建築展廳、荊楚建築展廳、現代建築展廳、未來建築展廳4個常設展廳分設於地下二層,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帶您先睹為快,來一趟中國建築賞鑑之旅。
古代建築展廳: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集大成
「土」與「木」是建築的最基本材料,但只有中國創造性地孕育了以鬥拱為代表的木結構建築和以伴隨這個主線所產生的各式磚石建築。這些中國古代經典建築,全部通過模型進行還原。
解鎖1:應縣木塔,高67米沒用一根鐵釘
應縣木塔模型。記者李永剛 攝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朔州應縣西北的佛宮寺內,始建於遼代,除了它的石質基礎,其他全部用木頭建造,高67米,相當於今天22層樓的高度。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重約2600多噸,沒用一根鐵釘。
全塔共用了鬥拱54種,並且每一種鬥拱都有不同的排列組合,被稱為「中國古建築鬥拱博物館」。
應縣木塔除了經受風霜雨雪的侵蝕之外,還遭受多次強地震的襲擊,但是他獨特的結構也使它千年不倒,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最高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它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解鎖2: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梁架結構的模型。記者李永剛 攝
佛光寺東大殿作為唐代最大的木結構建築,長34米,寬17.66米,採用的是單簷廡殿頂的形式,是五臺山最大佛殿之一。
這座佛殿,是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最早從法國漢學家拍攝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發現的,經過堅持不懈的尋找,最終在山西五臺山發現了佛光寺大殿,打破了日本學者對於中國沒有早期木構建築的斷言,被梁思成先生譽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河姆渡遺址幹欄式建築模型。記者李永剛 攝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河姆渡房屋、半坡遺址房屋、嵩嶽寺塔、南京靈谷寺無梁殿、五臺山佛光寺文殊殿、北京故宮太和殿等古代建築的復原模型。
古代建築鬥拱。記者李永剛 攝
北京故宮太和殿模型。記者李永剛 攝
荊楚建築展廳:標誌性建築承載著城市記憶
自1861年漢口開埠,武漢從傳統封建城市向近代都會轉型,各類型西式近代建築星羅棋布於三鎮間。這裡陳列的江漢關大樓模型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之一,漢口歷史風貌街區的核心建築,承載著幾代武漢人的城市記憶。
解鎖3:全息影像技術解碼武漢經典建築
全息影像技術還原武漢經典建築。記者李永剛 攝
通過全息影像技術,立體還原了武漢劇院、武漢火車站、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武漢科技館、武漢晴川假日酒店、武漢綠地中心、中建光谷之星9座身邊的經典建築。
武漢大學(左)、翟雅閣(右)模型。記者李永剛 攝
現代建築展廳:設計師的匠心大作、智慧結晶
這些建築模型背後透露出的是現代設計師們一次又一次追求建築高度、跨度、深度和廣度的努力和探索。
解鎖4:建築中的中國高度、跨度、深度、精度、速度
手可摘星辰——更高
中國不同時期的高層建築。記者李永剛 攝
展廳的這些模型都是中國不同時期的高層建築。最早1968年建造的廣州賓館高86米,1999年建造的上海金茂大廈高420米、2018年建造的中國尊大廈高528米、2016年建造的上海中心大廈高632米。
欲跨彩雲飛——更廣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深圳證券交易中心以及央視大樓都是一系列大跨度空間建築。
央視大樓的主樓是由兩座塔樓組成的,分別高234米和194米。施工難度全球罕見,被評為世界十大新建築奇蹟之一,並獲得2013年魯班獎。
為作太平基——更深
光谷地下空間、中信大廈等等都是通過深基坑、逆作法、地下空間等技術,實現建築超高層與地下空間。
北京中信大廈基坑(中國尊)是中國民用建築基坑的深度之最,深達地下40米,相當於地下13層樓的深度。
恪勤在朝夕——更快
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從80年代「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到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以小時為單位的「火神山、雷神山速度」,都展現了中國建築的技術能力。
細節顯匠心——更精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雄安新區投資建設的首個工程,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秉承著綠色智慧新城的設計理念,使用了節能環保的新材料,獲得了2018年魯班獎。
未來建築展廳:水下住宅、垂直城市、行走之城......
觀眾們站到地面圓形區域,抬頭可觀看影片。記者李永剛 攝
未來建築展廳的布展形態充滿奇異的未來感。7個巨大的銀白色管道從天頂墜下,站在管道下方的腳印上,即可觸發上方關於未來建築的影像。四周陳列著一些未來建築理念模型,跟著它們一窺建築師們的前人之思,後人之想。不論是行走城市、空中城市、水中城市還是插入城市都讓人對未來生活環境產生無盡遐想。
解鎖5:未來建築,滿足你對未來城市的所有想像
浮動湖濱村:為了保持中國珠江三角洲的傳統特色,採用了一種垂直懸浮的社區模式維護鄉土風格。
雲城:用簡單的三棟樓,實現多層地面的設計,破解當代摩天樓封閉的環境。
這2個設計來自國際知名度非常高的Evolo摩天大樓競賽,該大賽以獨到的腦洞和極限的設計而著稱。
愛情發生器:為了讓人們更多的遇見,這裡主張迷路、繞路,讓更多人找到志趣相投的人,找到真正的愛情。來自霍普杯獲獎作品。
空中跳躍:設想了一座圍繞煙囪結構的摩天大樓,建築內部利用堆疊效應從周圍吸入汙染的空氣,再通過煙囪結構內的過濾系統清潔這些空氣,為解決空氣汙染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可持續垂直城市:這座摩天大樓可以進行就業、生活、休閒、教育等活動,節約土地,為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鯨魚:建築師將該項目視作對基地自然景觀的一種延伸,也通過這一空間,來增加來訪者對於鯨魚和海洋生物保護的公眾認知。
水力發電潮汐房屋:採用了潮汐水力以及太陽能兩種形式獲取電力。室內的電磁渦輪系統,當海浪推動它時,即可發電。
城市中的自然工廠:未來人口眾多,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有機廢物,設想將這些廢物傾倒在建築的地下層,將它轉化成有價值的「有機肥料」,實現建築可持續發展。
摺疊式摩天大樓:世界各地每年都會發生自然災害,面對自然界的強大威力,這個用於災區的摺疊式摩天大樓,可以提供寬敞而緊湊的避難空間,方便運輸到任何地方,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和最少的人力需求下進行部署。
極地傘摩天大樓:通過循環利用海洋中的含鹽水,重塑並增厚地表保護膜,達到恢復極地冰川融化的作用。
觀眾們站到地面圓形區域,抬頭可觀看影片。記者李永剛 攝
垂下的紗幕排列的形狀像一個問號,代表了對未來建築的探索與思考,觀眾們可以站到地下的圓形區域體驗位置,有序觀看影片。
【參觀須知】
地址:
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晨暉街3號
開放時間:
8月19日-9月26日:每周五、周六、周日09:00-17:00(16:30停止入館)
9月26日起: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3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除外)
入館方式:常設展覽常年向觀眾免費開放,可提前通過「建築科技館」公眾號預約。觀眾憑本人身份證及有效證件,經安檢入館參觀。
交通:
您可以乘坐公共運輸出行,也可以自駕出行,科技館-1層地下停車場對參觀觀眾免費開放。
公交車:301路、536路、913路、373高新大道高科園路站
地鐵換乘:11號線豹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