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環境生態修復

2020-12-22 中國水網

——以桂林兩江四湖濱水景區建設為例

  目前,城市水環境問題正逐步成為多學科共同關注的焦點,城市水環境生態修復離不開河岸帶的整治和重建。2000年以來,桂林市開始實施的「兩江四湖」治理工程,以圖在城市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平臺上,探求景觀導向下生態水修復技術在城市水系綜合整治中的運用。

  岸堤是城市水環境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濱水地帶的工程和景觀基礎。兩江四湖的河流穿梭於喀斯特地貌發育地區,按堤岸的衝淤變化可將其分為衝刷岸帶、淤積岸帶和穩定岸帶三種類型。在護岸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岸線類型及其力學特性,兼顧景觀,使生態護岸與工程護岸達到完美結合。

  兩江四湖的生態護岸建設充分汲取國內外成功經驗,在對柳枝、浮石帶、河坡模、河灣和浮島群落生境護岸方法進行結構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桂林的實際情況,從穩定性、抗水流衝擊、工程造價和施工難易等多角度,對生態岸堤的結構、形式和選材等多個角度,對介質篩、仿溼地、魚鱗角和根穩定等生態岸堤形式進行了優化,並分別運用於兩江四湖的各段岸線,從而實現生態岸堤的滯洪補枯,涵養水源、改善生境、豐富群落、強化自淨、完善景觀和人文親和的作用和功能。

  城市河道的治理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直立式護岸,這種方法可節約土地、解決防洪和排水問題,但是,它破壞了自然河流的水文循環和生態結構,林木被砍伐,鳥類、兩棲類、昆蟲類動物失去了生存的場所。另一種方法是美國著名城市規劃師麥克哈格提出「設計遵從自然」的城市河流規劃的新觀念和新方法。城市河流的自然地貌、生態環境、支植物組合都是千萬年來自然水流、陽光、空氣長期作用的結果,都會有獨特的自然形式與之相適應,相平衡,相和諧。

  在灕江和桃花江中上遊,整治前的兩岸岸堤基本呈現自然狀況,由於常年衝刷和上遊環境的惡化,存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在水系整治中,選用了寬體岸堤技術新建河堤,這是因為一方面寬體岸堤的小傾角將減緩豐水期河水對岸堤的衝刷作用,緩解洪峰快速遷移對下遊造成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寬體斜坡護岸種植植物,進一步穩定護堤,同時還能夠形成生態式的河堤景觀。因此,在桂林灕江和桃花江上遊建設了保護岸堤的生態寬體護岸,並在護坡上種植柳樹、水楊、白楊、榛樹以及蘆葦、菖蒲等耐溼喜水性植物,在坡面上間種景觀植物,追求植物景觀的多樣性,形成了生態式並與環境融合的河堤景觀。

  河流進入城市中心區後,鑑於城市用地的局限,無法採用寬體式斜坡護岸技術,主要是採用立體式石砌生態護岸技術,建設形成濱水生態空間,豐富水景景觀。從結構和功能上講,下遊立體式石砌生態護岸在解決城市的防洪問題,減免洪澇災害,保護原始河道及河流兩岸植被的前提下,側重構建魚類、島類、兩棲類、昆蟲類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使之能與城市居民和諧相處,共同生存和發展。

  在兩江四湖的護岸景觀設計時,因地制宜,依自然地形、地貌、環境而設計。在設計思路上,以整體美為基本原則,突出特色美,體現意境美,進而增強沿江景觀的變化,延伸河流水生態系統的空間,強化生態系統功能,體現和豐富生態文化;在植被選擇上,注重基本草種、樹種和花的選擇,以當地適生品種為主,儘量減少從外地引進品種;在斷面設計上,針對自然段斷面、堤壩段斷面、寬闊段斷面和收縮段斷面進行設計構思,「隨高就低」、「不拘模式」。

  通過立體式石砌生態護岸結構優化,營造了多樣豐富的岸線景觀,構築了岸邊水生動物棲息繁衍的場所及環境,使之與江堤岸上鳥類昆蟲類動物的覓食繁衍場所形成一個水陸復事型生物共生的生態系統。
潘建民

編輯:全新麗

相關焦點

  • 雁灘公園年底前完成水環境生態修復
    雁灘公園改造後將被打造為全水景城市遊園,年底前將確保水環境生態修復工程竣工,水景公園到時將初具雛形。
  • 全國水環境汙染控制與 生態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全國水環境汙染控制與 生態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 2019 年學術年會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水汙染問題,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持續改善勢頭,但是,水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 生態之城|對話城市生態修復先行者
    」體驗活動中,城市荒野工作室創始人郭陶然為參與者講解鄉土生態科普示範基地的生態修復區布局與修復技術。城市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生活,但同時也破壞了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雖然城市的面積不到地球陸地面積的1%,卻承載了地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城市生態系統的狀況關係到每個人的生活質量與安全。然而,過去的城市規劃中基本沒有考慮生物多樣性問題,城市生態系統是所有類型生態系統中受人為幹預破壞最大的。因此,生態系統的修復,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不能僅在保護區進行,更應當走進人類賴以生存的城市。
  • 生態環境部:向渤海生態修復進度滯後10城市印發預警函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6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封面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日前,生態環境部向渤海生態恢復修復任務進展滯後的10個沿海城市印發了預警函,要求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推進力度,確保按期完成任務目標。
  • 2018城鎮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大會暨上海城鎮建築水展
    【中國環保在線 展會報導】為了加快全國小城鎮水生態環境治理,大力推進小城鎮水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9月3-5日在中國·上海舉辦「2018城鎮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大會」,同期舉辦2018上海國際城鎮與建築給排水水處理展覽會。
  • ...基於海灣與流域水生態修復的綠色城市中心一級土地開發策略
    美國著名的城市規劃設計專家西裡爾·鮑米爾說過,一座偉大城市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公共空間的品質, 即人們對街道、林蔭大道、公園、廣場、購物中心和濱水地區等公共區域的品質。要尋找一座城市最高的精神表達,必須回歸文化和生態原則,充分利用城市自然生態基礎,保護歷史城鎮、街區、古老建築的城市特色和民族特色,回歸城市歷史文化和尋求環境資源依附。規劃建設綠色城市中心,才能真正意義上重塑城市個性與城市信心。
  • 中水珠江發揮生態環境治理技術優勢——圍繞水生態 做好水文章
    經濟日報 記者 吉蕾蕾 攝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由原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勘測設計研究院整體轉制而來,公司在原有傳統業務基礎上不斷拓展新業務,如今,中水珠江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雨洪資源利用、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與補償、水域岸線利用、市政給排水、海綿城市建設等領域,已取得一定領先優勢。
  • 明確水責任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 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統籌水經濟...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聶瑞平在全市河長制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 明確水責任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 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統籌水經濟 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河暢的良好生態環境市委書記、市總河長聶瑞平強調,要充分認識全面實行河長制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水責任、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統籌水經濟,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河暢的良好生態環境。市長、市總河長郭建英主持會議。聶瑞平指出,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生產生活的重要支撐。
  • 普寧流沙這段河道將實施水生態環境修復!
    為加快普寧市流沙新河 (環市北路至暉晗橋) 河道水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的實施,近日,市有關部門擬組織審核《普寧市流沙新河(環市北路至暉晗橋) 河道水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的概算。為保質保量完成概算審核編制,決定面向社會遴選高水平的工程造價諮詢企業。
  • 玉溪: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經驗簡介
    玉溪市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作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加快推進試點各項工作,以市民需求為中心,重點解決突出短板,力爭做到花小錢辦大事,主要經驗總結如下:  (一)面山景觀生態逐步修復,為市民提供休閒遊憩公共空間。
  • 生態修復主旨探尋—國內十個生態修復設計案例介紹
    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強調:「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 建議提案追蹤 | 加快礦山生態修復 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建議提案追蹤 | 加快礦山生態修復 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2021-01-14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案例盤點 | 生態修復十大案例
    「生態環境保護」今年一次又一次被推上熱搜,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到「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國務院發布相關建設意見,前不久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亦有強調......那麼,在「生態修復」上升為國策的今天,到底什麼樣的設計算是「生態設計」?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相關研究實踐,或許在這生態修復十大案例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 鄠邑天橋湖蓄水 將形成695畝水生態修復新景觀
    本報訊(記者 李天嬌)昨日,西安市鄠邑區舉行澇河蓄滯洪區(天橋湖1#)蓄水儀式,蓄水完成後將形成695畝水面,為市民提供一個新的城市水生態修復新景觀。天橋湖1#蓄滯洪區項目位於澇河平原段上遊,鄠邑區通過對6.2km的河道、生態防洪護岸進行水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從而優化澇河景觀環境、增強防洪能力、改善生態環境。目前,該項目累計投資4.04億元,鋪設河堤左岸瀝青路面3.5公裡,右岸瀝青路面2.8公裡,建成跨河景觀廊亭1座,綠化518畝。「1號湖的成功蓄水,標誌著天橋湖及澇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進入一個新階段。」
  • 高輝紅調度永和村社區微改造及八一公園水生態修復工作
    高輝紅調度永和村社區微改造及八一公園水生態修復工作 2019-08-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環境部:渤海生態修復任務滯後,已向大連等10市發預警函
    南都訊 6月30日,南都記者從生態環境部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底,環渤海三省一市計劃開展的61個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僅13個開工,完成濱海溼地修復面積僅為目標要求的4.1%,整治修復岸線長度約佔目標要求的19.6%。
  • 以高水平水生態建設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以高水平水生態建設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 鄭建新  城市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治城先治水已成城市管理者的共識。長沙位於湘江下遊、洞庭湖尾閭,水系發達、河網密布,年均過境水量達700億立方米,加強水生態建設尤為重要。
  • ESB——生態演替式水體修復技術
    前 言  水是一座城市的歷史,是財富,是資源,是文明素質和文化底蘊的象徵。離開了水,城市就沒有靈氣。樂水親水、近水而棲,是人類的天性,由水形成的環境美是一種天然美。然而近二十年來,隨著人口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區內河及相關水體的環境狀況越來越差。
  • 發揮水優勢 做足水文章——嘉魚建設水生態公園城市思考探究
    2.水生態修復任務艱巨。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雖然初戰告捷,但長江岸線生態修復、違章建築拆除、長江禁捕等工作依然壓力很大。大巖湖、蜜泉湖、西涼湖、斧頭湖等湖泊水質依然超標,6000畝退垸還湖任務還沒有完成。
  • 【Phd】聯培特輯|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 — 水安全與生態修復
    水安全與生態修復(荷蘭&中國)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荷方第一導師Prof. Chris Zevenbergen荷方第二導師Dr.YE中方導師田展副教授 (tianz@sustech.edu.cn)關於院校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是荷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理工大學,在2020年QS世界高校榜單中被評為世界第15名,水利工程專業世界排名第一,在海岸與三角洲地區的洪水風險管理,以及水利工程設施的設計方面具有很強的研究基礎,目前正在與南方科技大學水安全與生態修復國際團隊聯合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國際合作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