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療往往「無效」,患者為什麼也不能放棄心理建設

2020-11-06 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

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無效,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不僅因為精神分裂症這個問題特殊,屬於世界性難題,而且影響心理治療效果的變量很多,成功需要各個要素協同作用,而失敗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足矣。

對於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考慮時間、精力和經費等因素,充分利用政策紅利,享受醫保和各種福利資金,堅持服藥防復發,仍然是最為可行、最符合患者利益的選擇。除非患者或家人提出,我不會主動建議患者心理治療,因為影響結果的不可控變量太多。

心理治療的效果與治療師特質及專業能力、患者病情及自身投入、治療方法、家庭支持等多種因素有關,很多人只看到了這個心理治療現象無效的存在,卻很少有人去關注無效背後的複雜原因。

本文是關於心理治療意義、價值、取捨、替代方法的終極篇,也是對讀者關於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療取與舍的集中回復。



心理治療屬於個性化服務,離開患者覺察與堅持,效果就會嚴重打折,而堅持做一件事,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理治療同時對配套服務的跟進要求也比較高,很多患者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

首先,你找的心理治療師得與患者的病情匹配,這是第一個難題。心理治療不同於藥物,適配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目前不僅具備治療資質,經驗成熟豐富的心理師並不易找,而與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匹配的心理師就更少了。

再次,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很難在此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指望一、兩個月,解決精神分裂症這種世界性的醫學難題,根本不現實。康復沒有止境,好了要求更好,需要患者用一生的努力去鬥爭的。成長過程需要不斷適應新的變化,這是每個人的發展任務,直至生命的終點。

第三,你的家庭環境需要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持。沒有良好的支持系統,心理治療只能事倍功半,患者重新回到原來生活的那種環境裡,高標準的康復期望就會變得更加困難,而吃藥往往更為經濟、簡單、直接。

第四,一般家庭難以承受心理治療費用。即使支付得起,也可能覺得不值得。對於精神分裂症這種人格、認知、情感和行為多方面存在發展缺陷的疾病,精神康復耗時以年為單位的,三五千費用投下去,杯水車薪!

藥物治療多少年好不了,沒有人否定藥物的作用,但是心理治療三個月不顯效,絕大多數人都會放棄。人們對話療為主要手段的康復措施,本身信任度就不高。長期堅持,沒有幾個人能堅持得下來。

投入決定你的態度,3000元的態度與3萬的重視程度,顯然是不一樣的!100元買一件衣服,你會隨便丟棄,10000元一件衣服,你肯定會好好收藏。如果去觀察一下,你就發現免費的心理諮詢、心理治療,效果是最差的,即使諮詢師很用心,效果也很難好到哪去,態度決定了高度,雙方沒有形成正式的權責關係。

經過了一年、兩年的心理行為治療訓練,你會發現結果有些不同了,患者發生了一些改變,但還可能是脆弱的。但這樣的時間和經濟投入,不是每個患者和家庭都能承受的。



醫生和心理師都不是義工,不過是一種職業而已,如果付出與產出不成比例,同樣會掛冠而去。用道德來批駁和綁架並不能改變這個現象,這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違背市場規律的東西,在市場上是不會長久的。目前醫院很少提供心理服務的根本原因,也與時間成本與產出不成比例有密切關係。

一個成熟心理師的培養成本是高昂的,需要幾年的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還要繼續教育和諮詢督導,前期投入都是幾萬到幾十萬元。一個心理師每天的服務時間是有限的,滿負荷工作在三例左右,需要事前準備和事後記錄和總結,還需要心理師注入自身的情感,這將導致心理師大量的心理消耗,如果不能定期休息和接受督導,不可避免引發職業倦怠。

5-10分鐘可以看一個患者,諮詢一例個案需要60-90分鐘,如果你是醫院,會怎麼選擇?醫療市場的行為真實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市場上那些療效很好,但價格很低的老藥,能買到的越來越少了。原材料上漲,工人工資不斷上漲,運輸倉儲費用上漲,藥物價格不斷上漲,不再生產,直接從市場消失就是唯一的選擇,沒有人會做虧本的買賣。

醫療保險是為滿足基本的公共需求服務的,而心理治療屬於個性化的特需服務。當你投入了足夠的經費、時間和精力,才有可能出現勇士揭榜,來調動一切可用資源,讓那些高成本措施的個性化特需服務才能全面啟動,為提高服務質量,達成患者期望的服務目標,全力以赴地努力,即使不吃飯不睡覺,加班加點都有人願意為你服務,這將為康複目標的實現大大增加了可能性。

心理治療有沒有意義和價值,是根據你自己的具體情況和需要而決定的,你認為值得,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精神病學》精神分裂症章節用很大的篇幅對心理治療的意義作了清晰說明。



正是由於精神分裂症本身的特殊性,人格的穩固性、認知的偏執性、行動上的惰性,負面情緒的累積特徵等,使精神分裂症的康復任務變得異常艱巨和複雜,所以在臨床上我極少推薦精分的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因為實際情況與患者的期望存在巨大的差距!

如果是我的嫡系親屬,我會建議他在心理行為康復訓練上苦下功夫,但是對於其他患者,我真的沒有勇氣,堅定地建議去做心理治療,因為其中的不確定性因素,不是容易控制的。

我不推薦,並不意味著你不需要心理建設,恰恰相反,沒有條件做心理治療,你更需要自己來心理修正,你仍然需要去主動覺察自己的問題,並為此去積極行動。對於患者自身而言,如果你想與大多數患者的結果不一樣,就得比大多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自渡自救,是沒有條件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可以選擇的康復之路這個過程需要意志,需要學習,需要堅持,對康復也是同樣有效果的,適合部分有覺知能力、有自發要求的康復期患者。如果你自己能力與意志不夠強大,也有一定條件,那可以考慮請個家庭醫生。

不要告訴我,你不想改變,沒有人要求你改變。你可以覺得當下就好,你也可以討厭這篇文章,這都是你的權利。不要告訴我,你找不到辦法,也找不到好的心理師。

你自己才是最好的心理師,少想多做,接受現實,放棄偏執,增加心理彈性,沒有自我覺知和行動,任何心理治療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專注分享精神分裂症心理行為康復訓練經驗,我在多篇文章中已講過各種方法,為問題的來龍去脈做過各種分析,需要你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轉化為更具體的實際行動,如果你無法理解和轉化,那你就去花錢請專業心理顧問帶領你、監督你堅持訓練!

如果你想獲得更好的轉變,又不想花錢,那就認真地去閱讀我前面寫的很多關鍵性文章,一句一句地去理解和執行吧,同樣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

精神分裂症康復,不僅需要方法正確,方向對路,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情感捲入,當康復僅僅被當成一項任務去應付時,你的結局就已預定。

只有走對了方向,才能離預定的目標越來越近,最終實現從量質到質變的飛躍,而理念和認識的轉變,則是走向命運轉折的第一步!

上一篇:《改變不了基因缺陷和大腦病變,藥物和自渡都很重要》

下篇預告:《精神分裂症:過濾「車流」大腦放假,才能提升「高速」的整體效能》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做有溫度的精神科醫生,專注分享植物神經紊亂、精神分裂症、雙相障礙、抑鬱症等疑難雜症心理行為訓練經驗。關注@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收閱新文章。

相關焦點

  • 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五種心理治療整合模式
    有時心理治療被作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治療方式,而有時它卻幾乎被棄用。同時也一直存在哪一種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最適合的爭論。近來隨著康復運動的發展,在新發展的心理健康的整體模型下,精神分裂症的不同心理治療方法整合統一,並已形成五種整合的模式。
  • 精神分裂症,到底需要不需要心理治療,教科書這樣告訴你
    我比較關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每每遇 到十幾歲、二十來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走向了精神殘疾,既不能上學,又不能工作,只能蜷縮在家中那方寸之地,我就感到無比心痛,生命之花尚未綻放就已凋零!還有的患者家屬說,主診大夫認為精神分裂症不需要心理治療,說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沒有什麼用。也許是患者家人對精神科大夫的建議領會有偏差,也有可能是大夫真的如此而言,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確實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屬產生了導向作用。對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療認識不足的,不僅是患者和家屬,不少臨床大夫對此也是如此認識。那麼精神分裂症到底需要不需要心理治療呢?
  • 精神分裂症與心理因素有何關聯?
    研究證實,精神分裂症的發病與病前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以往較多地做了軀體健康的科普宣傳,對心理健康卻討論較少,近幾年這方面已引起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工作者的重視。有學者曾於1995年在北京某精神病專科醫院,對住院的、病史資料齊全的、家屬能提供可靠情況的52例確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研究。
  • 精神分裂症怎麼治療? 精神分裂症應吃什麼藥?
    原標題:精神分裂症怎麼治療? 精神分裂症應吃什麼藥?   由於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產生心理疾病的也越來越多,所以在壓力越大越來越大的社會條件下,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就會變大。因此,不管如何我們如何都應該適當的來讓自己得到身心放鬆,這樣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就會降低,自己也會越來越開心,但是假如我們患有精神分裂症,我們應該怎樣來緩解它們呢?
  • 精神分裂症7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未必都要終身服藥,心理治療有效
    原來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不一定需要終生服藥,也未必不能治好,全球的數據顯示有25%-50%的患者在二十年的跨度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不過我很驚訝在中文世界中從沒聽說過類似的研究,或者看到類似的科普,告訴我們精神分裂症也可以是個服藥和心理諮詢控制的疾病。原文講述了大眾及精神健康從業者對精神分裂症的7個誤解(myth)及對應的真實情況(reality)是什麼樣的。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
  • 心理科普 | 精神分裂症
    (二)思維障礙1、聯想過程障礙在與精神分裂症患者交談時,常有「費勁」的感覺,其原因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推聯想過程中缺乏連貫性以及必輯性是最具有特徵性的表現。情感不協調是指患者的內心體驗或情感反應與周圍的環境不協調,或完全不顧周圍的環境,如嬉笑無常、無故哭泣或自笑等。精神分裂症出現的焦慮抑鬱情緒。既可能出現在疾病早期,作為一種早期症狀、又可能出現在疾病的發作高峰期,受到精神症狀的影響,還可能出現在疾病的緩解期。
  • 康復期精神分裂症,找工作的路再艱難,都不要輕言放棄
    一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不能工作,成家立業的希望就很渺茫了,除非家庭背景足夠強大。 參與社會分工,對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個性,提升患者的綜合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你雖然生病,但是早上起來跑步健身、買菜做飯,又不是飛天登月的高科技工程,不需要動什麼腦力,為什麼不能主動一些呢。如果不重視激發患者的正性力量,就會越來越懶,最終要走向精神衰退的。
  • 心理所發現IL-10和COMT基因多態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上的...
    一些研究表明,攜帶Met型的人群有更高的多巴胺水平,表現出更好的認知能力,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較低及治療效果較好。白介素10(IL-10)是一類抗炎性細胞因子,可以抑制機體的炎症反應,被認為是一類保護性因子。IL-10也具有一個常見的SNP位點-592A/C(rs1800872)。
  • 精神分裂症是多重人格嗎?心理專家揭秘6大真相!搞明白了
    然而,僅有1/5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能夠完全緩解。因此,研究人員正在嘗試一種大膽而有爭議的新方法:在確立診斷之前便對風險人群進行治療。 199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精神病學家派屈克(Patrick Mc Gorry)博士開始治療存在精神分裂症風險的年輕患者。 在31例接受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利培酮治療的志願者中,僅有4例患者在其停藥後的6個月內出現了精神病症狀。 相反,在僅接受心理治療的28例患者中,10例患者在相同的6個月內發展為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是不是一旦發作就會終生不愈?該怎麼治療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的黃金治療期 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在青壯年,較隱匿,患者發病初期因為症狀不典型經常被人忽視,這也就造成很多病人在症狀的前驅期沒有得到有效的救治,延誤了病情;如果病人出現了精神症狀的前驅期表現,那麼在疾病發生和發展的五年之內是治療的黃金時間,因為在這一時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腦功能即使受損,也會大體保持在同一水平,這樣患者在積極救治的情況下預後會比較理想,症狀較輕的病人是能夠恢復部分社會功能的
  • 精神分裂症:如果你想得到與眾不同的結果,行動是唯一的方法
    【張懷禮一句話治療精神分裂症系列之3】寫給那麼沒有條件心理治療,又渴望積極自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我撰寫了很多精神分裂症心理行為康復訓練的文章,並不意味我建議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去做心理治療,也不是我要否定藥物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作用,我更不會輕易地去接收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療,我的主要工作還是一個精神科醫生。
  • 分享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康復的歷程
    在精神衛生臨床一線的工作人員都知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難治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診和諮詢的比率較低,往往也不及時,大約2/3精神分裂症患者保留有明顯的精神病性症狀,大約1/4的患者能夠達到臨床治癒(精神病性症狀得到有效控制,但社會功能沒有康復),所以精神分裂症的治癒率很低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及雙相障礙患者情感體驗與動機行為...
    快感缺失是不同的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共同的症狀之一。近期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難以將情感體驗轉化為付出努力的行為,也難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目標導向的行為動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能進步,不能後退
    對於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越來越進步,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應該努力,因為疾病首先是心理問題,我們要克服它,就要從心理開始。進步其實是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進步是不斷成熟,追求更堅強 的自己。人應該不斷進步,向更有價值的自己去追求。
  • 濟南神康醫院提醒:精神分裂症自測,早發現,早治療
    濟南神康醫院張淑芹院長指出,精神分裂症如果不治療或治療不當,會遷延性發展,病程可長達數月或數年,嚴重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甚至引發病人自殺和他殺行為。【自測】精神分裂症自測,早發現,早治療精神分裂症越早發現,治好的機率就越大。很多精神分裂症病人由於沒有及早發現精神分裂症,從而錯過了佳治療時間,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 心理障礙與精神分裂症,上網這樣求助,才能得到網絡醫生詳細回復
    心理障礙在網上如何才能得到網絡醫生更多的幫助,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自從在今日頭條上撰稿以後,每天都會收到全國各地的求助私信,經常看到求助者為得不到回復而抱怨。網絡具有開放性和虛擬性,患者和網絡醫生之間屬於弱關係。本文結合兩個多月的自媒體寫作體會,具體談談心理障礙患者、精神分裂症與雙相障礙患者如何才能獲得網絡醫生更多的幫助。
  • 精神分裂患者校園貸近百萬做心理諮詢,盲目心理幹預使得病情惡化
    長期服用的毒副作用能讓人出現藥源性帕金森症候群、急性肌張力障礙、靜坐不能、遲發性運動障礙、肥胖、內分泌失調、睡眠紊亂、心血管異常、藥源性強迫、精神活動壓抑等症狀,從整體而言,脾胃和肝腎傷害極大,甚至出現不可逆傷害。很多患者及家人也認識到精神類藥物的危害性,力圖擺脫對精神類藥物的依賴,但又擔心停藥後突然發病威脅患者生命,兩難之間,對於其他治療手段抱有極大的期待。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覺統合功能受損與其小腦激活減弱相關
    神經軟體症是指在運動協調、感覺統合以及抑制功能上的一系列輕微損傷,廣泛見於分裂型特質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級家屬等精神分裂症譜系群體。已有研究表明,神經軟體症與精神分裂症症狀相關,在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 【觀影識心理】《美麗心靈》:患上精神分裂症的他 為何能拿到諾貝爾獎?
    但就在他蜚聲國際時,他的出眾直覺因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擾。然而這並沒阻止他向學術巔峰攀登的腳步,最終憑藉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和頑強意志,如願以償。那麼問題來了,患有精神分裂症對人的影響有多大?怎樣合理治療?症狀表現在影片中納什有非常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陽性症狀:有幻覺、有妄想,同時也具有一些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