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北大畢業的他,論文查重率0.77%!俞敏洪:怎樣才能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我承認我是個Workaholic(工作狂)——馬浚偉,我的輕鬆是擠時間擠出來的——俞敏洪。
7月20日,據《中國青年報》相關報導稱,49歲的馬浚偉順利通過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並順利畢業,引起網絡熱議,其中「馬浚偉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話題超過了千萬級的閱讀量,有過萬名網友參與話題討論。
以49歲高齡從中國最高學府北大畢業,而且作為一名主演過《鹿鼎記》、《洛神》、《隔離七日情》、《鐵血保鏢》等電視劇的知名藝人,論文查重率達到了0.77%,這引起了網友的驚嘆,因為「學位論文查重率一般是20%以下,0.77%的重複率令人膜拜」。
轉身高校,」康熙「的時間管理大師養成之路是這樣的
1、北大入學前,學習咖啡師課程並拿到執照;
2、北大求學期間,圓滿完成課程的時候,同步完成了寫劇本、演話劇、演電影等,包括自編自導自演舞臺劇以及兼任編導演三職的同名電影,而且同時還在運營公司開教育輔導,而且還創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3、北大碩士畢業後,曾經的」康熙「扮演者馬浚偉表示自己將去繼續攻讀中醫。他在博文中表示,因為受到母親抗癌22年的堅強精神的影響,所以自己的學醫,「不是為成醫,而是為成全!」
新東方俞敏洪:我的輕鬆是擠時間擠出來的
成功者背後的邏輯總是相通的,和馬浚偉一樣,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算得上是一個時間管理大師。有一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談了自己時間管理的經驗:在工作時,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然後會半散步半跑步3000步左右,在跑步時,同時也會聽知識性節目,這樣,等於跑步的時間也沒有浪費。
其實,沒有人會輕輕鬆鬆成功,時間管理大師都是靠這樣練出來的。有時我們會想讓自己放鬆一下,但放鬆不是放縱,放鬆的同時,我們一樣可以讓自己很勤奮,正像俞敏洪所說的那樣:「輕鬆和勤奮是不矛盾的,我的輕鬆是一種擠時間的輕鬆,比如說我到別的國家旅行,旅行的同時也在工作,但寫出來的文章你會覺得好像我就是在輕鬆地玩。」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50-30-20「原則,說的就是你要把自己所擁有的50%的時間花在有益於你長期發展目標的事情上,30%的時間用於中期目標(兩年左右)的事情,最後20%時間用於完成未來90天以內的任務。真正能幫到我們的習慣絕對不是你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而是系統的一直在你腦海裡的,只不過你把它落到了自己的行動上。
從這件事中我們有什麼啟發?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可為什麼就出現了時間管理大師,膜拜時間管理大師的我們,以及嘲笑的人。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針對時間管理,我們是選擇上,還是中,還是下?叔本華說,普通人只是想如何打發時間,有才能的人則設法利用時間。在本文的最後,送上一個關於時間管理的小建議,請在每周的周末或周一,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想想你目前的生活狀態,給出自己的評估:哪些方面你比較滿意?什麼方面出問題了?你能怎麼改變?能不能定下一個為期一周的時間表,然後就是像本文中兩個北大人那樣去做了。格局第一,學習應該從大不從小,關於時間管理,你有沒有經驗要告訴我們,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