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提赫·阿金這部影片《金手套》改編自上世紀70年代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弗裡茨·洪卡(Fritz Honka)的真實犯罪事件。
講述連環殺人狂的電影有很多,從早些年的《沉默的羔羊》,到去年拉斯馮提爾的《此房是我造》,還有昆汀還未上映的新作《好萊塢往事》。
裡面的主角都是殺人如麻、嗜血如命的殺人狂魔,但如果說以上影片的反胃程度有100的話,《金手套》憑藉一己之力將閾值都提高了不止一倍。
相信有不少影迷都會偏愛血腥暴力的影片,但《金手套》的噁心之處並不在殺人的過程以及血漿的堆積,甚至相比那些真正的邪典經典,血漿量真的是小巫見大巫,真正令人反胃的是裡面的「審醜」觀。
主角洪卡是一位如同社會蛆蟲一般的底層人,滿臉痤瘡留下的噁心印記,一頭油膩的溼發,發黃的牙齒仿佛隔著屏幕就能聞到口腔中積攢了多年的牙垢惡臭,是那種在街上碰見一定會躲開八丈遠的瘟神級別人物。
而他的獵殺目標也並不比他清爽多少,在他散發惡臭的住處旁的金手套酒吧,裡面長期遊蕩著酗酒如命、肥胖過度且油膩無比的中老年婦女,給她們買上一杯酒,她們就會跟著你回家。
洪卡用這樣的方式帶著這些毫無性吸引力的女人回家,進門就直入主題,酒精上了頭就會暴怒殺人。
殺人場景同樣也是不留餘地的噁心你沒商量,直面鏡頭的肢解場面,極為真實的屍塊展示,而把屍塊藏匿在自己家中櫥櫃長達四年之久,也讓洪卡打開櫥櫃瞬間嘔吐的那一刻,成為了影片中最噁心的一幕。
影片的視角始終保持著一個幾近靜態的窺探視角,攝影機好似潛入近洪卡住處的一隻蒼蠅,觀察著洪卡的生活、酗酒、殺戮、以及分屍。
影片中令人難以置信的真實感和極端暴力,看得出來是導演有目的地打破了以往累積的品味界限,是種挑釁,也是種試驗,似乎在考驗觀眾是否願意體驗這樣的厭女和殺戮。
事實證明,人們對重口味一向是越覺得難受越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