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
編輯/Cici
在婚姻關係中,很多人會很容易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孩子面前吵架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次數越多,孩子的心理就會越扭曲,從而導致孩子長大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大大增加。
小騅的人生經歷就是一個例子。小騅是一名大學生,在外人看來,她是個挺可愛、生活得挺幸福的女孩子。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並不幸福。在她印象中,童年時是灰色的、是有陰影的,也正是這一層陰影,導致現在的她很難真正開心起來了。你可能會好奇,她的童年陰影是什麼呢?我要很嚴肅地告訴你:在她小時候,父母的吵架聲把她多次驚醒了。可能你會說,父母吵個架而已,哪會帶給孩子那麼大的影響呢?我想,你錯了,但凡你真正地體會過那種無助的感覺,便不會這麼說了。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怎麼樣呢?我想,他的心理一定會受到影響。那主要會影響哪些方面呢?
一、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父母的每一次激烈的吵架過後,無辜的孩子總是不能很快地讓自己的心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出現茶飯不思的現象,也會經常性地發呆,然而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樣麻木、痛苦的感覺什麼時候會消失。這樣負面的狀態嚴重地影響了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身體素質下降等情況。
二、不相信愛情、更不相信婚姻。在一個不和睦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主觀上會認為「婚姻就一個痛苦的代名詞」,這樣一種對婚姻的看法深深紮根在腦海裡,導致他長大後出現恐婚的狀態。成人後,即使他的知識水平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心底下的陰影仍然提醒著他「不要跟異性有太多接觸,婚姻是不幸福的」。因而,他會從心底裡去恐懼婚姻,結婚的可能性很低。
三、習慣性心情煩躁,嚴重者患有躁狂症。當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反覆多次地在孩子面前爭吵,這時,孩子會感覺很害怕,但是他又不知道怎麼去制止它,心理的那股煩躁一直被壓抑著。長此以往,這個孩子輕則容易心情煩躁,重則會患上躁狂抑鬱症。這種病是一種以情感的異常高漲或低落為特徵的精神障礙性疾病,它的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應激性的生活事件。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爸媽那劈裡啪啦的吵架就像是世界末日要來了,他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會打起來,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去解決它。這樣一件對於父母來說或許是一件小事的事情,卻成了孩子生活中的應激性生活事件,並且成為他患精神疾病的根源。
既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帶來的不利影響那麼大,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去避免出現這種不利影響呢?
一、吵架過後,父母雙方真誠地認錯。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激烈地吵架,事後都不主動地認錯的話,孩子會以為這樣子吵架是合理的並且會覺得父母吵架是自己的錯。為了避免給孩子帶來錯誤的認知,父母雙方應該在事後好好檢討自己,然後雙雙到孩子面前解釋「父母吵架並不是你的錯,而是我們的錯。」這樣,孩子在認知上便不會覺得,父母是因為自己才吵架的。,在認知上也不會覺得吵架是正常的。
二、父母要儘可能地不在孩子面前吵架。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抓住源頭,既然是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那麼,為了不影響到孩子,父母雙方一定要遵守「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原則,這樣,孩子不知道你們吵架,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把對他的傷害減輕。
三、父母在經常同孩子進行溝通。在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成長的孩子,唯一的特點就是:心裡的痛苦沒有人知道。因此,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不想也不敢跟別人進行正常的交往。這時,父母跟孩子的溝通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父母可以時常問孩子「在學習上是否有不如意的地方」、「最近是不是有什麼痛苦」等,讓孩子把煩惱講出來,緩解心理壓力。
一個孩子的成長關係到一個家庭的未來,請家長們不要讓孩子在本該天真爛漫的時候背負上來自家庭的傷害。你們可以不愛彼此,但是不要傷害孩子,孩子是最無辜的。有時候,我們不知道,這樣的一種傷害是否會把孩子逼向生命的邊緣,這絕對不是唬人的。我想,父母能夠給孩子的,除了物質保障,還應該有情感需求。人是講情感的,如果家庭中沒了溫度,那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