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川大、南大、中科院……各高校碩士研究生擬錄取成績公布後,2011學院書院1604班考研同學全部「上岸」,成為實至名歸的學霸班級。班級22名準畢業生中,6名同學獲得研究生入學免試資格,其中3人推免本校進行本碩博連讀,3人分別保研到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15人一次考研全部「上岸」,考研成功率100%。15名同學中13人考上985高校,包括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1人考上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部,1人以初試總分417排名第一(超第二名38分)的優異成績考上蘇州大學。1人申請出國。
究竟是怎樣一個班級會如此厲害?100%的考研成功率背後,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經歷與付出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學霸班級是如何學習的。
個人+班集體,
學習自覺有動力
2011學院書院1604班是重組過的班級,大家來自不同的學院, 憑藉面試和筆試的成績過五關斬六將,最終綜合素質較為突出的一批學生被選拔進入該班級。經過大學不懈的努力,在大家共同奮鬥下,書院1604班獲得校「時鈞班」、「江蘇省先進班級」、「校先進班級」、「校先進團支部」等一系列榮譽。
班級裡,「神」一般存在的同學比比皆是。大家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學習專業內外的相關知識。班級四級通過率100%,且全部在540分以上。六級通過率100%,計算機二級通過率95.5%。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很遠。本科期間發表SCI二區一作,成功保研至電子科技大學的團支書茆睿說:「個人的優秀造成集體的優秀,集體的優秀又帶動個人更加優秀。」
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除了自律外,往往受到班級、宿舍學習氛圍的影響。班裡保研至西北工業大學的學霸鄒欣說:「因為大家都是來自各個院的優秀同學,在這樣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就會產生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一點點的懈怠心理,都會被周圍同學努力學習的身影趕跑。
學風建設+平臺搭建,
基礎夯實有方向
2011學院很注重學風建設和日常考評,每個月都會安排考試進行檢測,與此同時,學院積極推動本科生導師制,把學生早早「交到」專業導師手中,早早「送進」實驗室和科研項目中,正是這些強有力的舉措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帶動了整個班級的飛速成長。
參與2011學院本碩博連讀計劃,推免至先進材料研究院王建浦教授團隊的學習委員畢曉穎和心理委員褚穎說:「學院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臺,讓我們在本科期間很早地就進入實驗室,參與大創項目和工程科學實踐項目,早早地接觸到科研領域,為今後研究生發展打下了基礎。」
這只是班級中一個宿舍同學的部分榮譽
同樣參與2011學院本碩博連讀計劃,推免至先進材料研究院王琳教授團隊的體育委員劉超回憶起四年的學習生活時感慨良多:「我們學院盡心盡力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從大一到大二都安排晚自習,每天大家聚在一起學習,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對於比較難的課程,學校還會安排高年級的學長和學姐做助教幫助大家解答難題。學院也為每個班級安排了學業導師,這些資歷豐富的導師給予的指導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劉超同學本身就是一面旗幟,他學習成績突出,獲得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張家港市政府獎學金、一等獎學金、創優獎學金等,在本科期間很早就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項目。同時他也是一名體育健將,在第十六屆校園會獲得男子800米金牌,第十七屆校運會獲得男子4×400米銀牌、精神文明運動員等一系列體育競賽的獎。
成功考入浙江大學的左修慧和南京大學的朱霏霏在分享自己的考研經驗時表示:「學院給考研的同學們提供了舒適便利的學習條件,暑假提供教室供同學們學習,教室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更讓同學們備受鼓舞。另外,我們在大一的時候就接觸了數學競賽,在老師的帶領下打好了紮實的數學基礎。在英語學習方面,學院更是給予了極大的幫助與鼓勵,大一大二兩年外語課,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除了拓展英語以外,還有筆譯、口譯課、視聽媒體課等等,大二一整年還有外教幫助同學們學習。」
成功考入南京大學,也是校紅十字會救護隊隊長的王靖瑜說:「小班制讓班級中的每一個人在外教課中都能參與其中,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
第一課堂+第二課堂,
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
你眼中的學霸是帶著厚厚的眼鏡,穿著格子襯衫,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嗎?這個學霸班可並非如此!在學習之餘,他們還參加各種競賽和社團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校級組織中不乏學霸班同學的身影:學生會主席、校紅會幹事、校運動隊成員、國旗護衛隊等等。
書院1604班的同學還積極參加各種競賽,跟著導師做實驗,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或是取得了專利,這樣的榮譽,班級幾乎每一位同學都有。再加上同學們的表達能力也很強,這些都成為同學們複試中的加分項,成為班級考研成功率極高的原因之一。
考入浙江大學的班長丁岸汀說:「剛進入班級的時候擔心班級凝聚力不夠,所以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我經常組織班級聚餐、參加集體活動。令人欣慰的是,這些班級活動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之間的了解加深了,班級凝聚力也增強了。」
成功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部的組織委員雷鈺也為班級建設不斷添磚加瓦,策劃各類素拓活動,讓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既能鍛鍊身體、親近自然還能放鬆心情。在梅園新村開展的公益活動讓她最為印象深刻:大家迎著和煦的春風,伴著溫暖的陽光,一路上大家歡聲不斷,雖然大汗淋漓,卻樂在其中。
來源:南京工業大學 圖文來源 | 2011學院 編輯 | 王膠露 值班編輯 | 楊菲璠 責任編輯 |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