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看到過一段這樣的小視頻:一個媽媽穿著睡衣來到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孩子從學校裡跑出來,媽媽去領孩子的手,第一次被孩子躲開了。媽媽第二次拉上了孩子的小手,被孩子大力甩開了。媽媽蹲下身子想和孩子說話,孩子一把推開她,快速地跑遠了。
我想這個孩子並不是真的討厭自己的媽媽,而是他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媽媽不應該穿著睡衣,就來到學校門口接孩子。
雖然這並沒有什麼規定不允許,但是這樣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孩子都感覺到不合適了,大人為什麼不能提前考慮一下呢?
知乎上面曾經有一個問題,:女人結婚生子以後,還應不應好好打扮自己?
很多女性網友都紛紛留言討論:有人就說,結婚生子以後,還是應該好好過日子,因為化妝包裡面的瓶瓶罐罐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孩子還是節省點的好。
也有人說,不管什麼時候女人都要好好打扮自己,讓老公看起來賞心悅目,家庭才會更幸福。
為了拴住老公的心打扮得精緻漂亮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孩子節省錢,也不應該成為女人不修邊幅的理由。
筆者認為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媽媽更應該好好打扮自己,確實不應該為了節省那一點點錢和時間,而讓自己看起來邋邋遢遢的。
因為媽媽好好打扮自己,對孩子既是一種影響也是很好的教育,寶媽別太節省!
①媽媽的裝扮影響孩子對生活的態度。
在上大學的時候,宿舍裡有個女生,長得很漂亮的,但是幾個舍友就都非常嫌棄她,因為這個女生太邋遢了。
這個女生不喜歡換衣服,衣服上總是帶著多多少少的汙漬,自己卻渾然不覺。她即使換下來的衣服也不會及時清洗,每當她打開櫥子的時候,宿舍裡就飄著一股怪怪的味道。
後來大學臨近畢業,大家都先後籤約了不錯的工作,只有她縷縷面試,次次以失敗告終。試想一下,哪個應聘官會喜歡一個頭髮油膩,指甲裡全是黑黑的汙泥的員工。就算是你有再強的能力,也沒有人願意去挖掘的。
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幾乎全部來源於家庭教育。一個媽媽每天都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把孩子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是對美好生活的享受和尊重,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總是不修邊幅,孩子就會慢慢適應生活的懶散拖沓,生活中的條理性差,缺乏積極面對生活的心態。
②媽媽的裝扮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的成長。
孩子會不會嫌棄媽媽醜,如果他是一個不出門,只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大概是不會嫌棄的。但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走出家庭,進入集體生活,慢慢地融入進社會。
很多小學生在剛剛學習寫作的時候,基本都會遇到一個題目《我的媽媽》。孩子們的文章,每一篇的開頭幾乎都是:「我的媽媽長得非常漂亮,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膚。」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媽媽是漂漂亮亮的,所以,當那些精緻漂亮的媽媽出現在學校門口、家長會上,帶給孩子的是一份自信心。
那些整天不修邊幅的媽媽出現在同學們面前,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③媽媽影響孩子的審美能力。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美育」。比方說,有的人穿的衣服都是很昂貴的,但是搭配起來就是很彆扭。美育,其實就是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而是長期家庭教育的薰陶練就的。
所以,經常有人說,美和氣質是會遺傳的。一個懂得欣賞美,願意打扮得美美的媽媽,會帶出一個有眼光、有氣質的孩子。
如果媽媽自己不會打扮,也不會打扮自己的孩子,那他長大以後可能就是一個審美能力有限的人。
當然,美也有內在美和外在美之分,做媽媽的,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優秀,自己也要內外兼修,做一個有內涵、有修養的人,而不是簡單的漂漂亮亮。
拋開孩子不說,我們即使作為女人,走到大街上,看到漂漂亮亮的小姑娘們都要多看上幾眼。她們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而是渾身上下洋溢著自信、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人活一世不容易,做女人更不容易,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要活得漂亮,不是嗎?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