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正是孩子心散的時候,有家長反映,孩子最近的脾氣是越來越大了,多說一句都不行,像個火藥桶似的一點就著,不僅如此,還軟硬不吃,跟Ta硬碰硬,Ta明天就能給你鬧絕食……
所以今天聞達君就來給大家支支招,孩子發脾氣時,身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
01.星媽胡可做示範
知名女演員胡可在《不可思議的媽媽》這檔親子綜藝節目上也面臨了一次孩子的情緒大爆發,而她當下的處理方法,可謂是一次滿分操作,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節目中胡可的兒子小魚兒獲得了一張玩具兌換卡,在興衝衝地選完兩個玩具後(給哥哥安吉也選了一個),卻被胡可告知:一張卡只能兌換一個禮物。
這時候小魚兒的情緒還是正常的,他馬上把給哥哥選的禮物放了回去,他打算只給自己兌換。
但胡可這時候卻對小魚兒說,:「這次先兌換哥哥的玩具,之後再來買小魚兒喜歡的玩具。」原來哥哥這次沒能跟他們一起來三亞,媽媽覺得應該先買玩具給哥哥,而小魚兒的玩具也不是不買,只是暫存在櫃檯,下午再來買。
在接受採訪時,甚至連胡可自己都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任務。」
雖然在媽媽的勸說下,小魚兒放下了自己的玩具,但到底還是個孩子,在回去的路上小魚兒心態徹底崩了,直衝胡可發脾氣。
看到這裡,聞達君忍不住為胡可捏把汗,當父母的最怕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這時候可能很多家長會怒氣衝衝地扛起孩子就走,免得在大庭廣眾之下更丟人。
但胡可卻沒有這麼做,她選擇了一種更聰明的辦法:她蹲下身抱著兒子,任孩子在自己懷裡大哭一場。
胡可在抱住孩子後說的那句「我知道」是對孩子情緒的認同,而小魚兒在感受到媽媽對自己情緒的接納後,也逐漸平靜了下來。
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一個人的情緒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即情緒敏感力,而決定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胡可一個簡單的蹲下、抱住的動作,一句簡短的「我知道」背後其實暗含玄機,這些行為直接讓一次孩子鬧騰「事故現場」轉化成了一次難得的教育機會。
那麼今天聞達君就帶家長們一起學學如何像胡可一樣正面疏導孩子的情緒,化鬧騰為教育~
02.正面疏導孩子情緒四部曲
等待孩子恢復平靜
很多時候,孩子生氣,家長更氣,這種情況下去和孩子溝通,最後往往會變成「一個情緒激動的大人在和一個情緒激動的孩子講道理,越講越生氣」。
所以疏導孩子情緒的第一步,就是等待孩子情緒恢復平靜,也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因為當你們情緒激動時,情緒腦佔據主導地位,理智腦此時處於罷工狀態,這時候溝通的效果可想而知。
和孩子建立肢體接觸
可能有家長要說了,那難道什麼都不做,就任由孩子發洩?
別急,第二步馬上送上!在你們冷靜的階段,家長一定要嘗試和孩子建立肢體接觸,比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小手。科學研究證明,任何愛的觸摸都能促進催產素釋放,而催產素正是幫助我們身體進入平靜、放鬆狀態的物質。
千萬不要高高在上地看著孩子哭鬧,如果孩子察覺到家長有意忽視自己的情緒,Ta會報復性地哭得更大聲!
先傾聽再交流
等孩子冷靜下來,不哭不鬧,能好好說話了,家長就可以開始下一步了。
接下來家長要做的就是傾聽孩子的感受。家長大可和孩子找個地方坐下,或者家長蹲下與孩子身高齊平,問問孩子:「你剛剛發這麼大脾氣是為什麼?發完脾氣感覺怎麼樣?」
然後順著孩子的回答給予溫暖的回應,讓Ta知道你理解Ta的感受。
表達立場儘量中立
如果你家孩子已經到了所謂的「七八歲狗都嫌」的年紀,或許你已經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你剛說兩句話,Ta就直接摔門,連聽都不聽。
然後你立馬暴怒,心裡只有一個想法:Ta竟然敢摔門!
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和孩子溝通,註定是兩敗俱傷。想要解決問題,家長一定要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不要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去「審判」孩子。
你可以直接和孩子說:「我知道你有脾氣,但剛剛我話還沒說完,你直接摔門,我覺得你不夠尊重我」。
而不是「怎麼回事?!現在你長大了我連話都不能說了嗎?辛苦賺錢讓你去上學就是學會這些來氣我的?……」
第一種說法,家長在描述事實;第二種說法,家長在宣洩情緒。哪種效果好相信不必多說。
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和大人不太一樣,他們更傾向於通過行為來表達,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大張旗鼓的。
對此家長們也不用過於擔心,敢於釋放情緒的孩子比壓抑情緒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也更快樂,只要家長們學會去接納和疏導孩子的壞情緒,就算是「混世小魔王」也會被改造成小天使~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家長們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