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的習性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個懶於做事、懶於參加各種活動、懶於思考問題的孩子,必然接觸事物少,獲得知識少,思維無法活躍,久而久之,會成為行動與思想都比較呆滯的人。
父母非常辛苦,如果孩子勤快,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能力,還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如果孩子懶惰,不僅自己要兩頭忙,而且看到孩子那副不思進取的樣子就會揪心。
因此,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克服懶惰的心理,變得勤奮起來。
孩子懶惰怎麼辦?這6招專治懶惰的孩子,家長必讀
1、孩子設計一個時間表,讓孩子變成一個自律的人
任何一個自律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時間表,我們也可以為孩子設計一個時間表。
譬如吃飯的時候只有30分鐘時間,數學作業必須要在7點之前完成,以此類推。
如果說耽誤了時間耽誤了進程,那麼就需要立刻奔往下一個任務當中,然後不斷的讓孩子去反思,到底是為什麼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任務。
這樣的教育方法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危機感的,與此同時孩子的自律也就慢慢的形成了。
2、該自己做的事,不要推給別人
比如收拾自己的圖書和玩具,削鉛筆、整理書包、做值日。
對於大孩子來說比如收拾自己屋子、洗自己的衣服和鞋子。
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可以解決自己吃飯的問題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自己面對的問題,所以,從現在起就試著自己來做做看。
3、對於工作,不要挑肥揀瘦。
我們之中有很多人對於那些不得不做的工作,經常會撅著嘴巴挑來揀去。
不是覺得這個工作太難了,就是覺得那件事太簡單,自己去做簡直是在浪費時間。
最後就變成這個不想做,那個不願做了。
如果我們真的要訓練自己,克服那種懶惰的個人習慣,就一定不要在工作面前挑肥揀瘦。
4、我們比想像中還要能幹
我們的很多同齡人在面對一項勞動任務的時候,經常是還沒開始做就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因為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做過。
然而事實是,很多工作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難,因為我們比自己想像中要能幹。
5、有勇於吃苦的精神
其實,一個人之所以會變得懶惰,大多是因為先從思想或者說是精神就已經開始變懶了,因為精神上的懶惰,我們才變成身體上懶惰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做事拖拖拉拉,答應孩子的事情也是一拖再拖,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有很深的影響。想要孩子有自律意識,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