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情緒,讓你懶惰到什麼都不想做,就想偷奸耍滑渾渾噩噩的過一天算一天,這就是懶惰的情緒。一個天資聰明的人,如果開始懶惰,那他的人生就要開始下坡路了,懶惰的情緒會毀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養成懶散的習慣前,將這壞習慣扼殺在搖籃中,培養一個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摒棄懶惰情緒。
想讓孩子變成一個勤勞的孩子,家長就要學會偷「懶」,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可以試試這些小建議:
讓家務成就勤快的孩子
每個家庭的必要勞動就是幹家務,這也是鍛鍊孩子最好的機會。雖然它瑣碎,卻能真真實實地鍛鍊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比如獨立性、責任感、動手能力等。最重要的是,現在家務學習的非常好的話,未來孩子能更好的更獨立地生活,雖然美滿日子中難免會有家務,但這樣的生活才是真真切切的。
試想一下,如果連簡單的家務都不會做的孩子,什麼都要父母親力親為,孩子從小到大都會讓父母擔心,因為他根本不能獨立生活。懶惰的人在生活中,眼裡根本沒有家務活,對一切家務都視而不見,想要讓孩子眼裡有活並且主動去做,不如就讓他從最最簡單的家務做起。
比如:
吃飯後可以讓他選擇洗碗,不要擔心他洗的不乾淨;
休息時候可以讓他掃地,不用擔心他掃的不乾淨;
洗衣服的時候,可以讓他清洗自己的,不用擔心,滿地是水,不用擔心洗的不乾淨;
房間髒了,就讓他自己收拾,收拾什麼樣都選擇認可他。
可能剛開始做的並不是很完美,家長要跟著孩子一起學習、進步,讓他主動獨立去做一件事。習慣是時間的養成的一種行為能力,一直堅持下來,就能看到培養他勤快的勞動成果。
讓「懶惰的父母」成就勤快的孩子
生活中很多父母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委屈,例如:
孩子剛剛摔倒,立刻就跑過去扶起來;
孩子想吃蘋果,父母直接把蘋果刮成果泥,以至於孩子吃飯的速度比同年紀的慢了很多;
孩子要吃葡萄,從來都是,把葡萄皮扒好,去籽後餵孩子;
當孩子吃水果的時候,如果不是扒好的,孩子是不會吃的,就等著父母扒好。
父母愛孩子可以,但不能溺愛孩子。讓他多去做,多去實踐也並非壞事,如果什麼事情都由父母做好,孩子只享受結果,那麼以後孩子就會缺少主動性。父母可以幫忙,但是過度幫忙只能適得其反,讓孩子養成懶惰的習慣。
你多「懶」一點,孩子就會去多做一點,慢慢的孩子也就主動了,當他去做的時候,多鼓勵他,他可能會做得更來勁,一定要學著給孩子多點學習機會,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優秀。
讓有效的時間成就勤快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做事拖延、墨跡,六歲以下的孩子非常缺少時間觀念,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學會認識和規劃使用時間。年紀小,做事沒有規劃,這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規定時間的期限,並督促鼓勵他及時地完成交給他的任務。
如果孩子能完成任務,可以適當的去鼓勵他,做不好,就要想個辦法讓他知道錯在哪裡,下次注意改正。時間長了,孩子以後做事也會保持同樣的效率,形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長大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如果他有問題,不要急於去否定他。作為父母,要學會發現他的問題,並解決問題,教會他學會控制情緒,學會克制衝動,讓好習慣會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
寶寶睡眠質量差?家長試試這五個方法,讓寶寶睡得香長得好
年輕寶媽科學育兒,也有不靠譜的時候,容易進入這些育兒誤區
寶寶學走路時,該怎麼為他挑選合適的鞋子?
貝丫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