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懶惰,多半是家長過於勤快,3個方法改變他們

2020-09-05 薇薇媽咪家

導語:現代社會,有很多家長為了教育孩子,放棄了工作,專門帶孩子,就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好,考個好的大學將來有出息。但是很多家長忙於孩子學習,卻忽略孩子身邊的一些習慣。比如說懶散,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太過於懶惰,沒有太強的上進心,得過且過。這樣也導致了孩子做事比較拖拉,幹什麼都不是心甘情願。

前段時間去了朋友小劉家,小劉的孩子小天就比較懶惰。孩子到了九點多還沒有起床,一直賴在床上玩手機。小天看到我們來了才知道起床,趕緊的收拾自己找東西吃。小天吃完飯就和我們打了聲招呼,自己又去上屋裡玩手機了。小天過於懶散,整個暑假就是這樣過來的,也很少出去社交,作業也是簡單的對付,這樣小天生活都不能自理,在家裡過暑假,還要朋友一直督促著。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毛病,孩子懶惰可能是家長太過勤快了。家長看家裡比較髒亂,就會忍不住的收拾,孩子懶惰沒有做,家長就會勤快的幫忙。平時家長很是勤勞幫助孩子做很多事情,這樣孩子自己不用做家長幫助孩子做。

孩子習慣成自然,孩子自然就會懶得做,只知道享受,這樣時間長孩子就形成不用動手,也可以豐衣足食的壞習慣。

還有的是家長沒有教會孩子生活還有學習上的知識,孩子只有家長命令孩子才能完成。家長不說話孩子也就懶於實施,孩子有自己不會的理由,就會出現懶惰的現象。很多孩子總是找各種理由不做事情,家長就要教會孩子生活常識,多跟孩子說要做什麼,這樣孩子也能多做些事。

還有的是家庭環境造成的,很多家長也是比較懶散,家裡也是比較雜亂無章。這樣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孩子也會出現懶惰的情緒。孩子喜歡模仿他人,尤其是模仿家長,孩子看到了家長總是休息,不忙於家庭的打掃,加上孩子自己也比較懶,這樣時間長,孩子形成了懶惰的習慣。

如何改掉孩子懶惰的習慣呢?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家長學會放手。

家長在那個不要大包大攬的幫助孩子,孩子的事情自己解決。這樣家長幫助孩子,孩子會有依賴性。孩子習慣家長幫助做,自己就不用做事。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就算孩子不會做,或者老是做錯,家長也不要驚慌,多引導孩子,教會孩子怎麼做。

只有這樣孩子自己獨立起來,這樣孩子形成習慣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這樣家長不用幫忙,孩子自己也能做完,慢慢的就會告別懶惰。

第二個方法:刺激孩子。

家長也可以刺激孩子做些事情,比如家長可以把家裡的工作分成幾塊,可以用金錢刺激孩子勞動,這裡的獎勵不要太多。這樣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家長在一旁多給孩子鼓勵。不要說孩子太懶這些話,多鼓勵孩子一些勤勞能幹的話語。

這樣孩子內心被家長鼓動起來,也會有很大的力量做這些事情。孩子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孩子不是天生懶惰的,很多都是孩子貼上了懶得標籤,經常說孩子懶惰,孩子習慣成自然,認可別人說的。

第三個辦法: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定時間,每天時間段要幹什麼。這樣孩子的時間被規劃,孩子也能在家長的規劃下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只要時間長,孩子養成規律的習慣,就會知道每個時間知道幹什麼,孩子就不會像原來那樣無所事事。這樣孩子有規劃的勞動就不會出現休息的場景,孩子也能變得勤勞。

總結:學習生活中孩子都會出現懶散的情況,導致孩子不能盡心的投入。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懶還不是什麼大毛病,就對孩子放任不管。這樣時間長,孩子會從懶散中衍生很多壞的習慣,這些壞的習慣容易毀了孩子。所以家長發現孩子任何問題,不管問題大小,都要從根本解決,這樣就無法危害到孩子,孩子也能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懶惰,往往是家長造成的,家長用好這三個對策,孩子能變勤快
    但與此同時,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可能養成懶惰的習慣。懶惰已經成為許多小孩的通病,那麼這種懶惰是怎樣形成的呢?原因一:家長太勤快,為孩子包辦一切,讓他失去了鍛鍊機會有的父母確實非常勤快,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能安排得很好。但對孩子這種情況,這可能是一種負作用。如果事情你都幹了,那麼他幹什麼呢?
  • 為何有些孩子做事拖延懶散?這個"鍋"要甩給勤快的家長
    很多孩子在家中完全&34;,各種事項都由父母一手包辦。即便是他們表達出積極做事的請求,父母也會以&34;為理由拒絕。長期如此,孩子做事的主動積極性被打壓,自然會認為很多事情是父母的分內之事。長期養成的懶惰習慣,使得他們做任何事情都下意識地拖延。
  • 行為懶惰被動,對孩子有哪些負面影響?家長要及時放手
    聽到他們各種幼稚的理由之後,或許還會&34;。當然也有較為&34;的家長,認為小孩子的主要任務便是&34;,不需要參與各種勞動。但過於懶惰的孩子,會逐漸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給勞動打上&34;的標籤,不願意憑藉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理想。
  • 孩子做事拖延懶散,打罵起到反效果,3個方法讓他們變得勤快
    導語:孩子做事拖拉,明明10分鐘能完成的事情非要拖到半個小時。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面對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自己都感到非常著急。一些性子急的家長就更頭疼了,往往就會被孩子的拖拉行為氣的頭暈腦脹。很多家長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知道孩子的這種拖拉行為一旦形成,對孩子的危害也是特別大的,對其將來造成巨大的影響。做事拖拉的人,往往工作效率就會變得非常低,對時間沒有任何概念,這是對其非常不利的。
  • 孩子做事像烏龜,打罵只會反效果,用3個詞語改變孩子
    孩子不願意面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但又沒有辦法逃避,內心會變得焦慮不安,只能通過拖延的方法逃避。即便孩子做事拖拉是「掩耳盜鈴」,但他們的內心卻獲得了極大的安慰,焦慮感消失不見,頻繁如此孩子便會拖延「成癮」。
  • 孩子懶惰怎麼辦?這6招專治懶惰的孩子,家長要讀
    孩子懶惰怎麼辦?這6招專治懶惰的孩子,家長要讀懶惰的習性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個懶於做事、懶於參加各種活動、懶於思考問題的孩子,必然接觸事物少,獲得知識少,思維無法活躍,久而久之,會成為行動與思想都比較呆滯的人。
  • 孩子懶惰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還你一個自律的孩子
    勤快的父母不應會有勤快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方法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果家裡面有懶惰的孩子,父母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問題,到底在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家長要學會放手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天生就懶,而是家長從來就給孩子包辦一切,什麼事情家長都要插手,這就會在孩子的心裡產生很強的依賴感,感覺自己什麼都不用做,自己的家長就會安排的很好,自己也不會有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欲望,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鍊他們的自理能力。
  • 盯著孩子做事情,會讓他們變得懶惰,有遠見的家長只做這3點
    盯著孩子做事情,這是很多家長習以為常的動作。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未進入學校教育,各方面發展都未完全,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家人盯著;有的家長認為,如果不盯著孩子,他們很容易就開始胡亂地出「事故」,惹父母生氣。但是,大多數家長忽略了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盯著孩子做事情?如果不盯著孩子,是不是能夠更好地讓孩子自由發揮?
  • 孩子天生就是懶惰的嗎?
    懶惰的孩子可能有勤快的家長懶惰其實是我們家長給孩子貼的標籤,也是父母的縱容造成了孩子的懶惰。第二,父母要撕下自己為孩子貼的標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TA不是天生就懶惰的,TA可以選擇勤快的。父母要承認是自己為孩子貼上了懶惰標籤,要跟孩子承認是自己以為孩子懶,事實是孩子你很勤快的,試著這樣去鼓勵孩子,找回那個本來勤快的自己。
  • 遇到懶惰的孩子不要怕,這三招專治懶惰,父母可以多多嘗試
    當孩子沒有了時間觀念使得自己變得越來越懶惰的時候,他們就會與這個社會脫軌。有很多孩子正是因為存在著這一點,所以在做事的時候只會展現出被動的狀態,而沒有可能將一件事情按照原本的計劃全部給做完。而且這類孩子存在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他們的節奏過慢,在這個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當中,這類孩子是很容易被別人打敗的。
  • 孩子懶惰是家長慣的,與其說教,不如試試這3個方法
    孩子懶惰是家長慣的,與其說教,不如試試這3個方法很多家長平時對孩子也都是十分寵溺,只要孩子想幹什麼,家長基本上只要不過分也都隨他去裡。在家裡,家務活也不讓孩子幹,孩子自己的衣物什麼的也基本上是大人幫著洗了。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懶,以至於大人再也&34;不動了。
  • 「懶惰」的父母,能成就優秀的孩子,這些小建議家長可以試試
    有這樣一種情緒,讓你懶惰到什麼都不想做,就想偷奸耍滑渾渾噩噩的過一天算一天,這就是懶惰的情緒。一個天資聰明的人,如果開始懶惰,那他的人生就要開始下坡路了,懶惰的情緒會毀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養成懶散的習慣前,將這壞習慣扼殺在搖籃中,培養一個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摒棄懶惰情緒。
  •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父母太「勤快」,會培養出「懶惰」孩子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對於每個父母來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都是一個質樸而遠大的目標,其中最要緊的無過於孩子的學習成績。然而,若是當你的孩子把許多的精力放在其它的事情上,那作為家長又應該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 "懶惰"不是孩子的錯,實驗告訴你,遺傳也是孩子懶惰的原因之一
    ,長大之後就不僅是身體懶惰了,如果孩子因為自己沒能給他培養好良好的習慣而變得思想懶惰,做事情不思進取,沒有上進心可怎麼辦?我想,朋友的顧慮也是不少人的擔心,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勤快,懂事,偏偏孩子就不想爸媽&34;,懶得不得了,家長一味地責怪小朋友,卻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弗蘭克教授用一則實驗證明:懶惰和遺傳有著很大的關係。
  • 想讓孩子規範成長,家長要培養他們這3個習慣,塑造懂事孩子
    導語:很多家長都把孩子有出息,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目標。這樣家長把孩子的學習還有健康放在重心,忽視了孩子的日常行為還有習慣。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家長平時不在意,日常很多小的毛病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這些行為形成一些壞習慣,導致孩子平時做事都會影響到他人,孩子年紀小容易改正的時候家長沒有引導孩子,等長大了就會影響孩子一生,想要改正也比較難了。
  • 孩子懶惰不全是他的錯?「懶鼠」實驗告訴你,懶惰也會「遺傳」
    家長們都喜歡勤快的孩子,可是勤快這種品質並不是能夠一朝一夕培養出來,可家長們反過來是想孩子的懶惰是否遺傳到自己的基因了呢?其實懶惰基因真的會遺傳,那麼到底是什麼基因特徵會與人類的懶惰聯繫在一起呢?很多的父母都喜歡催促和指責孩子,但他們又去很少教孩子們具體怎樣去做,怎樣提升效率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本身也沒有學會這些技能,反而在父母的催促下會使得他們更加否定自己。
  • 孩子沒時間觀念做事總是拖拉,3個方法助孩子擺脫拖延勤快起來
    所以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就要更加的重視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什麼叫做幾分鐘,或者是幾個小時,所以有些時候難免會沒有辦法在大人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 孩子寫作業不積極,做事又拖拉,找準方法是改變孩子的第一步
    ,幫助孩子改變現狀呢?有些孩子之所以會表現得非常磨蹭,是因為之前家長太縱容他,導致他養成習慣了。畢竟要是孩子剛開始磨蹭的時候,家長就及時幫他改正,那麼他絕對不會將這件事變成習慣的。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年齡還小,做事比較慢也是應該的,這無意間就讓孩子覺得磨蹭並沒有什麼不對。比如說家長要跟孩子出去玩,孩子卻一直在磨蹭,就連換個衣服都要半個小時。
  • 清華老校長直言:家長在這4個方面"越懶",孩子長大後會越出息
    大部分60後和70後的父母早年間生活都是比較貧困的,大概是由於自己的經歷比較坎坷,所以他們總想把最好的一切送到孩子的面前,想著多為孩子做一點,孩子就會少辛苦一點。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一定。從現實中的例子來看,某些方面過於勤快的家長,培養出的孩子其實特別糟糕。因為家長給孩子做的越多,孩子收穫的就越少。
  • 孩子懶惰、拖拉、膽小內向,我用了3個心理學規律,徹底將其改變
    在大社會的要求下,我們不但要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要給孩子好的家庭環境,還要給孩子好的教育。孩子懶惰,旁觀者:"一定是你們父母太勤快了,捨不得給孩子幹活。"孩子拖拉,老人:"你們夫妻倆墨跡,孩子也跟著墨跡拖拉。"孩子膽小內向,陌生人:"一定是你們帶孩子出去玩得太少了,得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