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曾遇到過孩子懶惰的時刻嗎?沒有想到要起床,沒有想到要寫作業,沒有想到要上學,喜歡懶洋洋地趴在床上,癱倒在沙發上,連吃飯都要三催四請。特別是寒假的暑假,早晨不起夜不睡,這可讓一些家長心煩意亂。
小孩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媽媽覺得,父母可以巧用「馬蠅效應」,幫助孩子變得自律。
什麼是馬蠅效應呢?實際上是關於美國前總統林肯的一個小故事。家裡有匹馬,平時很懶,很懶,很懶,但有幾天林肯發現這匹馬突然很勤快,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原來是馬屁股後面飛著一隻大馬蠅,總是在尋找機會叮這匹馬,而懶惰的馬兒由於急於甩掉這隻令人討厭的蟲子,所以很快就跑了。
那是馬蠅效應的起源,想要利用好它,幫助孩子變得自律,那就要先讓父母明白孩子為什麼懶惰不上進。##智慧兒童記#
一是兒童天生的自我照顧能力差。
有一些孩子,可能是性格造成的,或者是父母小時候的溺愛,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並且這種狀況持續的時間更長,此時的孩子非常懶惰,屬於父母說一句他才動一句,自己不會管好自己的時間,一切事情都要等,等到不能拖時再做。
現在的孩子們都很安穩。
這種孩子很滿足自己現在的狀態,覺得這樣就可以保持下去,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動力,這些孩子在班上的成績一般都是中遊偏上,屬於平平無奇、甘於平庸的孩子,沒有大志向,也沒有緊迫感,這些孩子覺得自己不算最差的,現在這樣也不錯。
這兩個想法,已經包含了絕大多數懶惰兒童的心理問題,還有一類兒童,是由於平時受到父母太多的打擊而不能給自己足夠的自信,所以選擇自欺欺人的懶惰,這樣的孩子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父母,「馬蠅效應」在這類兒童身上不起作用。
父母們又該如何巧用「馬蠅效應」,改變孩子的懶惰不上進,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一、幫助兒童建立"時間型""馬蠅"
實際上這句話說白了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起時間觀念,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孩子的緊迫感,讓孩子被「時間」這個「馬蠅」所追趕。
而真正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而是比拼課上,誰下的苦功。兒童上課時所學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會時間管理的兒童會合理地安排時間,將吃飯、睡覺和學習的時間明確地安排好,不浪費一點碎片時間,他們會在等公交車時默寫單詞,也會在早操前用碎片時間記憶知識,這樣的時間觀念不正是懶惰兒童應該學的嗎?
使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合理利用有效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再懶的孩子也可以自律了。這條魚最近很喜歡看《駕馭時間》!時間啊!」也就是教孩子們學習時間管理,
書中有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有趣的是,書中採用了一書二故事,雙向閱讀的形式,非常有趣,更能吸引孩子們。
二、幫助兒童建立「目標」的「馬蠅」
這其實很好理解,就是為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但魚媽覺得,應該為不同的孩子設定不同的目標,
例如給一些成績一般的孩子,就應該給他們樹立一個優秀的「馬蠅」,這個小目標,孩子只要努力,就能趕上,可以把孩子的同學中,一直排在孩子前五名的同學,樹立成孩子的目標,讓孩子有前進的動力和方向。而前五六名是很容易達到的,不會像追趕第一名那樣直接讓孩子們失去動力。
對於成績優秀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他們樹立一個比他們差的「馬蠅」,讓孩子有一種緊張感,知道自己後面還有個人,一直盯著自己,等自己放鬆了再超越。兒童的自尊仍然很強,他們不容許自己給不如自己的人失敗,這樣兒童就會被「馬蠅」追趕,變得不再懶惰。
這個時間表能夠貼到牆上也推薦給大家,今天孩子做了計劃,父母可以給小紅花笑一笑,孩子做不到,父母可以給小黑花哭一笑,
並且這個不是一次性的,贈送的擦紙和筆,可以根據孩子的目標隨時調整。用這種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時間表,可以促使孩子更加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