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是孩子的一把保護傘,責罵和懲罰都不會讓孩子變勤奮

2020-09-03 沛澤媽讀心理


你經常批評孩子太懶嗎?可你知道嗎?批評孩子太懶,是他最喜歡的一種批評方式,卻無法讓他變勤奮。

我認識一個寶媽,平時帶娃的時候,她經常跟我抱怨,她女兒子娟太懶,要是不懶,學習成績就不會這麼糟糕。子娟馬上讀五年級了,也算是個大姑娘了,有時她媽媽還是會當眾批評她,可子娟似乎並不惱火,有好幾次我看到孩子做個鬼臉,開心地跑開了。

子娟的媽媽便恨鐵不成鋼的對我說:「你看看,我女兒簡直無可救藥了,連起碼的羞恥心都沒有。」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責罵孩子太懶時,孩子似乎並不怎麼上火,如果我們責罵他太笨,他往往會立馬火冒三丈,大發雷霆。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被人罵作懶惰呢?這就要我們去了解孩子太懶的心理原因。

孩子太懶的心理原因

孩子懶惰,有的是本性,但更多時候孩子懶惰的行為背後藏著小秘密,懶惰能讓他們收穫很多好處,通常有兩種情況:

第一,懶惰是為了贏得更多的關注

小亮上二年級那年,媽媽給他生了一個小妹妹,有了小妹妹之後,小亮最大的變化就是不愛學習了,每天寫作業都要磨蹭到很晚,父母不盯著他,不督促他,他就不寫作業,父母要坐在他身邊,看著他寫作業,他就能很順利地寫完作業。

小亮的父母特別生氣,他們既要照顧二寶,又要花精力督促小亮學習,搞得焦頭爛額,怪小亮越大越不懂事,經常責罵他太懶。可不管怎麼責罵,小亮還是一切如故。

從表面上看,小亮不願意寫作業是因為太懶,實際上他是需要更多的關注,妹妹的到來,他感覺父母的愛被剝奪了。孩子往往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通過行為表現出來——不寫作業,需要父母催促。

第二,懶惰是能力不行的保護屏障

每每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少家長都會責怪孩子太懶,「如果你不這麼懶,就不會考得這麼糟糕了」,就是我們自己遭遇失敗時,也會這樣安慰自己,「如果當初再努力一些,或許……」

這樣的說辭,其實是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認為自己學不好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自己不夠勤奮,這對於那些沒有自信的孩子來說,是一劑安慰劑。可如果我們批評孩子太笨,能力不行,他就會非常惱火,因為這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戳中了他的痛處。

所以說,懶惰是能力不行的保護屏障,批評孩子懶惰比批評孩子能力不行溫和的多,容易接受的多,那麼孩子也可以以這個為藉口,繼續不努力學習,下次成績不理想,又可以拿「我不夠努力」來掩飾自己的能力不行,保護自己了。

批評不是目的,幫助孩子成長才最重要

孩子成績不好,犯錯誤也罷,我們的批評都不是最終目的,幫助孩子改正才是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用把太多精力花費在批評上,而是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對症解決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成長。

若孩子故意懶惰,只是為了贏得父母的關注,父母就應該花些心思去陪伴孩子,向孩子表達愛,而不是默默地為孩子付出,我們付出的愛與孩子得到的愛是不相等的,我們百分之百的付出,如果孩子只感受到百分之二十的愛,那麼我們的愛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孩子是以感受到多少愛,來衡量父母愛他多少的。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愛,要表現在言行中,多表達,多擁抱,是孩子最直接地感受愛的方式。當孩子被愛包裹時,他會更有動力去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若孩子是因為能力不行,導致學習成績提高不上去,不要批評他,更不能諷刺他,幫他找到好的學習方法,糾正不正確的學習態度,才是關鍵,當然,我們還應該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促進心靈的成長,他才能更好地面對自己,克服困難,不斷進步。

總之,父母倘若經常批評孩子懶惰,就會讓孩子變得消極不進取,因為這樣一來他就不會承受他人的期待,即使自己沒什麼成就,別人也會覺得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個體心理學認為所有兒童都天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內部動機,聰明的父母要保護孩子的進取心,鼓勵和表揚他,才能調動他自身內在的追求卓越的動機,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假勤奮」,比真懶惰更可怕
    自古以來,勤奮都是我們歌頌的優良品質。然而很多人又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上去很勤奮,可成績總是不理想呢?」有人說,這是因為孩子不夠聰明,學習能力差。可事實上,天資聰穎和天資不足的人都是佔比極少的,大多數人都是智商相近的「普通人」。
  • 懶惰是缺乏自信的保護傘
    今天讀阿德勒《兒童心理學》,裡面有一節感觸頗深。這一章節談的是:獲取特權的小手段。作者阿德勒表明,許多孩子的家人經常會說:「這孩子如果不懶惰,就沒有他幹不成的事。」其實,懶惰是孩子緩解自己處境的一種手段。他們總是把無所建樹歸咎於懶惰,似乎這樣,比別人說他愚笨很樂意聽。
  • 你覺得孩子很聰明就是有點懶?其實錯了,孩子在幼兒園就被耽誤了
    當孩子發現懶惰的藉口沒用時,孩子就是開始找其他方法追求卓越。阿德勒卻提醒:嚴厲的懲罰只能讓父母的注意力轉移,將責罵作為關注的重點,而不是孩子的能力。懲罰的作用和責罵相似,不能真正的幫助孩子。大家也見過很多破罐子破摔的孩子,他們寧可接受責罵也不改變,就是因為接受責罵就已經獲得父母的關注、教師的關注,那就接著這樣做吧!
  • 一招讓孩子起床被動變主動,99%家長都不會!
    這往往是現在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景象。「懶家長造就勤孩子,那麼勤家長呢,自然就會造就懶孩子」,什麼事情家長都給孩子包辦了,那孩子的這種主動的能力何時才能夠得到鍛鍊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招,讓孩子對起床這件事情,自己去著急。
  • 為什麼說假勤奮比懶惰更可怕?北大教授給出答案請孩子遠離假勤奮
    身邊很多小學的家長很苦惱:我家孩子每天寫那麼多的作業,可是考試成績依舊不理想。看著他這麼勤奮,我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其實,孩子的勤奮並不一定會有優異的成績。方法和習慣才是好成績的根源。請告訴孩子必須遠離低質量的勤奮,你認為的勤奮,比懶惰更無用!
  • 孩子犯錯該不該懲罰?
    許多父母懲罰犯錯的孩子,無非是想讓孩子實現自己自我學習和自己的目標。但是,懲罰不僅不會讓孩子減少不良行為,反而強化了不良行為。把孩子關在小黑屋裡看恐怖片不僅無效,而且還顯示出懲罰者冷血的一面。所謂「懲罰陷阱」是指父母對孩子負面行為的一次注意、一次生氣或一次處罰,非但沒有讓孩子變好,而助長了壞行為。然而,說對於缺少父母陪伴和愛的孩子來說,被罵遠勝於被忽視。既然懲罰無效,那麼,如何才能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呢?
  • 我們對懶惰兒童的認識可能有問題,他們…… | 網師閱讀
    其中一種行為方式就是懶惰,表現上看這似乎有悖於我們關於所有孩子天生就會追求優越感的觀點。事實上懶惰的小孩之所以會受到責罵,是因為表面上看起來他沒有爭取優越感,沒有雄心,但是如果我們更近距離觀察他的境況,會發現這個原因錯得有多離譜。懶惰的孩子也具備一定的優勢,就是他不用承擔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在某種程度上,他也就不一定實現這些願望。
  • 孩子懶惰怎麼辦?這6招專治懶惰的孩子,家長要讀
    孩子懶惰怎麼辦?這6招專治懶惰的孩子,家長要讀懶惰的習性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個懶於做事、懶於參加各種活動、懶於思考問題的孩子,必然接觸事物少,獲得知識少,思維無法活躍,久而久之,會成為行動與思想都比較呆滯的人。
  • 聰明的媽媽,都用科學的方法「懲罰」孩子,孩子會越來越厲害
    ,許多父母認為只有毆打和責罵孩子才能讓孩子記住。1.我認為體罰是改變孩子的最好方法許多父母認為對孩子進行身體上的懲罰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孩子們知道每次做錯事都會受到身體上的懲罰,他們開始明白自己將來不會繼續做錯事。大多數父母堅持讓孩子知道犯錯的想法是通過毆打和跪在搓衣板上等行為來付出代價。
  • "懶惰"不是孩子的錯,實驗告訴你,遺傳也是孩子懶惰的原因之一
    我想,朋友的顧慮也是不少人的擔心,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勤快,懂事,偏偏孩子就不想爸媽&34;,懶得不得了,家長一味地責怪小朋友,卻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弗蘭克教授用一則實驗證明:懶惰和遺傳有著很大的關係。
  • 孩子挨了罰,卻和您更親!怎樣是懲罰孩子的正確姿勢?
    這種方式就很莫名其妙,因為遊樂場玩耍和吃飯不專心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孩子並不會因為被這樣懲罰而明白吃飯不專心的後果。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受罰,反而助長了孩子的不當行為。例如,孩子不專心吃飯,飯點後過後,擔心孩子挨餓,不斷地給孩子各種零食,這樣下次孩子當然會繼續不好好吃飯。因為孩子不專心吃飯的行為受到了變相獎勵。
  • 克服懶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來,養成勤奮的習慣
    人們一旦背上了懶惰這個包袱,就只會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喪、無所事事,這種人完全是無用的人。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在工作中,懈怠會引起無聊,無聊又會導致懶惰。許多人都抱著這樣一種想法,我的老闆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僱主,但傷害更深的是你自己。
  • 壞性格毀掉孩子的一切:懶惰是孩子成功路上的大敵,4大招克服它
    行為上懶惰的孩子,從小沒有勤勞的概念,沒有幫忙做家事的習慣,如果父母突然叫懶惰的孩子去做家務,孩子會說:「這是你們大人的事情,和我沒有關係。」02 懶惰是孩子成功的大敵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可以講給你家懶惰的孩子聽,孩子都不願意聽大道理,但是願意聽故事的:池塘邊有兩隻青蛙,一綠一黃,綠青蛙經常去稻田捉害蟲,而黃青蛙卻經常懶洋洋地躲在路邊的草叢中睡懶覺。一天黃青蛙睡得正香,忽然聽到綠青蛙叫:「老弟,老弟在這也太危險了,不如到稻田裡一起住吧!
  • 揭開孩子「努力」假象,假勤奮比真懶惰更可怕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努力」這個詞是看得見的行為,卻並不是既定的結果。很多人擅長用「努力」來掩飾自己的懶惰,欺騙自己:「我已經很努力了,結果不是我能掌控的。」以此來逃避家長的責問,不願意面對現實。需要明確的是這種「假勤奮」最後只會毀了自己而已。
  • 獎勵和懲罰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兩大法寶,怎麼用?裡面有技巧
    獎勵和懲罰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兩大法寶。通過獎勵可以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激勵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通過懲罰可以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和習慣。獎勵和懲罰是一種家庭教育的藝術,只要父母換一種角度換一種方式去獎勵和懲罰,教育的效果往往會更佳。接下來,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獎勵和懲罰。
  • 自然懲罰一一讓孩子承擔行為的後果
    在孩子道德和品質教育中,應更多地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儘量少地使用人為懲罰。怎樣區分自然懲罰和人為懲罰呢?前者是本著基本等值、等同的原則,對一種錯誤行為的回應,目的是讓孩子在這種回應的經歷中增加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經驗。後者是由父母老師根據孩子的錯誤行為,人為決定的懲罰回應。從下面幾個例子可以進一步區分二者的區別。
  • 遇到懶惰的孩子不要怕,這三招專治懶惰,父母可以多多嘗試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其實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勤勞一些,這樣的話才能夠讓孩子培養出一種良好的性格。不過現實中有很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是比較懶惰的,而且根本讓父母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就好比父母從來都沒有告訴過孩子,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所有的東西全部做完,又或者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也展現出一副懶惰的樣子,這都可能使得孩子受到一些改變。所以說有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在這方面做得並沒有那麼出色的話,那麼孩子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必然也是比較被動的。
  • 人民日報推薦:批評孩子的8個科學方法和懲罰孩子的十個科學方法
    每個孩子的獨特個性,主要由他自己的氣質、性格、天賦、心智、成長經歷等不同所決定的,需要全面的了解,和用心的觀察與溝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孩子的共性也會因不同的成長環境與不同的發展時代而不同,有些曾經管用的教育經驗,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會變得不再適合現在的孩子。因此,在教育中,老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成長,與時俱進。
  • 家庭教育中,媽媽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是充當保護傘怎麼辦?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除了眾所周知的「喪偶式」家庭教育方式,另一種讓很多人都很頭疼的問題就是:老人總是充當孩子的保護傘。老人成了家庭教育路上的攔路虎,多少人因為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有老人阻攔而夫妻爭吵不斷,夫妻矛盾增多,夫妻關係緊張。
  • 孩子只想不做懶惰成性?寶媽這樣做,你的孩子會更勤奮
    孩子的性格都是各種各樣的,有些孩子從小就很勤快,有些孩子則從小就很懶惰,讓很多的家長為此煩惱不已,甚至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太懶,擔心自己孩子將來要吃大虧。那麼孩子懶惰家長應該怎麼辦?一.懶惰的原因孩子很善於模仿,而且很常模仿父母的行為,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懶惰則是孩子懶惰的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