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常批評孩子太懶嗎?可你知道嗎?批評孩子太懶,是他最喜歡的一種批評方式,卻無法讓他變勤奮。
我認識一個寶媽,平時帶娃的時候,她經常跟我抱怨,她女兒子娟太懶,要是不懶,學習成績就不會這麼糟糕。子娟馬上讀五年級了,也算是個大姑娘了,有時她媽媽還是會當眾批評她,可子娟似乎並不惱火,有好幾次我看到孩子做個鬼臉,開心地跑開了。
子娟的媽媽便恨鐵不成鋼的對我說:「你看看,我女兒簡直無可救藥了,連起碼的羞恥心都沒有。」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責罵孩子太懶時,孩子似乎並不怎麼上火,如果我們責罵他太笨,他往往會立馬火冒三丈,大發雷霆。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被人罵作懶惰呢?這就要我們去了解孩子太懶的心理原因。
孩子懶惰,有的是本性,但更多時候孩子懶惰的行為背後藏著小秘密,懶惰能讓他們收穫很多好處,通常有兩種情況:
第一,懶惰是為了贏得更多的關注
小亮上二年級那年,媽媽給他生了一個小妹妹,有了小妹妹之後,小亮最大的變化就是不愛學習了,每天寫作業都要磨蹭到很晚,父母不盯著他,不督促他,他就不寫作業,父母要坐在他身邊,看著他寫作業,他就能很順利地寫完作業。
小亮的父母特別生氣,他們既要照顧二寶,又要花精力督促小亮學習,搞得焦頭爛額,怪小亮越大越不懂事,經常責罵他太懶。可不管怎麼責罵,小亮還是一切如故。
從表面上看,小亮不願意寫作業是因為太懶,實際上他是需要更多的關注,妹妹的到來,他感覺父母的愛被剝奪了。孩子往往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通過行為表現出來——不寫作業,需要父母催促。
第二,懶惰是能力不行的保護屏障
每每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少家長都會責怪孩子太懶,「如果你不這麼懶,就不會考得這麼糟糕了」,就是我們自己遭遇失敗時,也會這樣安慰自己,「如果當初再努力一些,或許……」
這樣的說辭,其實是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認為自己學不好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自己不夠勤奮,這對於那些沒有自信的孩子來說,是一劑安慰劑。可如果我們批評孩子太笨,能力不行,他就會非常惱火,因為這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戳中了他的痛處。
所以說,懶惰是能力不行的保護屏障,批評孩子懶惰比批評孩子能力不行溫和的多,容易接受的多,那麼孩子也可以以這個為藉口,繼續不努力學習,下次成績不理想,又可以拿「我不夠努力」來掩飾自己的能力不行,保護自己了。
孩子成績不好,犯錯誤也罷,我們的批評都不是最終目的,幫助孩子改正才是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用把太多精力花費在批評上,而是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對症解決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成長。
若孩子故意懶惰,只是為了贏得父母的關注,父母就應該花些心思去陪伴孩子,向孩子表達愛,而不是默默地為孩子付出,我們付出的愛與孩子得到的愛是不相等的,我們百分之百的付出,如果孩子只感受到百分之二十的愛,那麼我們的愛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孩子是以感受到多少愛,來衡量父母愛他多少的。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愛,要表現在言行中,多表達,多擁抱,是孩子最直接地感受愛的方式。當孩子被愛包裹時,他會更有動力去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若孩子是因為能力不行,導致學習成績提高不上去,不要批評他,更不能諷刺他,幫他找到好的學習方法,糾正不正確的學習態度,才是關鍵,當然,我們還應該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促進心靈的成長,他才能更好地面對自己,克服困難,不斷進步。
總之,父母倘若經常批評孩子懶惰,就會讓孩子變得消極不進取,因為這樣一來他就不會承受他人的期待,即使自己沒什麼成就,別人也會覺得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個體心理學認為所有兒童都天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內部動機,聰明的父母要保護孩子的進取心,鼓勵和表揚他,才能調動他自身內在的追求卓越的動機,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