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獎勵和懲罰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兩大法寶,怎麼用?裡面有技巧

2020-11-07 中國人的幸福課堂

獎勵和懲罰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兩大法寶。通過獎勵可以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激勵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通過懲罰可以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和習慣。獎勵和懲罰是一種家庭教育的藝術,只要父母換一種角度換一種方式去獎勵和懲罰,教育的效果往往會更佳。接下來,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獎勵和懲罰。


獎勵一定要多樣化。一般來說深受孩子歡迎的獎勵可分為四種:精神獎勵、情感獎勵、活動獎勵和物質獎勵。精神獎勵包括對孩子的成長表示鼓勵、肯定、尊重、佩服和欣賞。情感獎勵包括微笑、擁抱、拍肩、關注、撫摸、鼓掌。活動獎勵包括與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玩兒,聽大人講故事,跟小朋友一起做遊戲。物質獎勵包括買孩子喜歡的圖書和零食,給孩子買他(她)想要的東西,給他(她)的獎勵越多就會讓他(她)延續好的行為習慣。心理學家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事實上孩子更看重精神獎勵,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是這樣,相比男孩而言女孩更是如此。下面就來介紹一位母親如何獎勵女兒的事例。前段時間孩子的老師告訴我說「孩子在班裡不愛讀書,也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一天晚飯母親就把女兒叫到跟前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孩子說:「她不好意思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回答問題或者大聲朗讀,她怕讀錯被別人笑話。」為了鼓勵女兒克服心理障礙,母親就給孩子特製了一張智力表,如果當天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或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就可以得到一顆星,如果一個星期她能得到3顆星,就可以在周末時獎勵她到商店去買她喜歡的文具和玩具,如果一個星期她能到5顆星,她就可以得到在周末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如看電影、到餐館吃飯、去遊樂園的獎勵,此外她還可以晚半個小時上床睡覺,多看一會兒圖書。事實證明這樣的獎勵很有效,幾個星期後孩子變得自信多了,這位母親的獎勵方法很科學,採用了多種形式的獎勵。比如:精神獎勵,頒發進步小星星;物質獎勵,到商店買女兒喜歡的文具或玩具;活動獎勵,看電影、到餐館吃飯、去遊樂園、多看半小時的書,隨著獎勵的不斷升級,孩子也在不斷的提升和進步。此外父母還應知道獎勵孩子時要給到給孩子一些主動權,比如:讓孩子來決定全家周末的活動,選擇到哪家餐館吃飯,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讓孩子選擇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是最受孩子歡迎的獎勵,同時這種給孩子更多主動權的獎勵,還十分有助於孩子多種能力的培養。


懲罰不是給孩子過多的批評。說到懲罰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18世紀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盧梭,他提出的自然懲罰法。自然懲罰法也是自然後果懲罰法,這種教育方法在孩子的行為上發生過失或者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不要給孩子過多批評,而是在孩子不危險的前提下承擔行為過失或者錯誤直接造成的後果,使孩子在承受後果的同時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從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覺彌補過失,糾正錯誤。比如:一位媽媽在運用自然懲罰方面就做得很成功,有一次孩子去夏令營,媽媽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孩子不耐煩地說:「都好了,你就別管了!」媽媽一看衣服帶的不夠,手電也沒帶,就問他「那邊的氣候你知道嗎?衣服夠不夠?晚上活動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孩子說:「沒問題。」這位媽媽就沒再說什麼,一個星期後孩子回來了,媽媽問「玩得開心不開心?」孩子說:「挺開心的,就是衣服帶的不夠,沒想到山裡那麼冷,還有就是晚上很不方便。」媽媽說:「這可是個教訓,那以後該怎麼辦?」孩子笑了笑說:「看來以後我得像爸爸一樣出差之前列個單子,準備得再充分一些。」這位媽媽就是智慧的,她的懲罰不僅讓孩子體驗到了自己過失的後果,更促使孩子想出了避免出現此類問題的具體方法,由此可見,讓孩子適當經歷一點麻煩一點不愉快是父母懲罰孩子的最有效手段。如果過失造成的後果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折磨,父母最好慎重地使用這種方法。


不要懲罰孩子的失敗。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懲罰的運用要遵循一定原則,這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可以懲罰孩子的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的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特別是對於容易受傷敏感的女孩來說這個原則尤為重要。比如:女孩子看到媽媽工作很辛苦,就決定幫媽媽洗碗,但她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媽媽跑過來馬上說:「你這孩子這不是添亂嗎?快點快點一邊去,我就知道你會考不好,平時就知道玩,罰你不許看動畫片。」以常人的心理來看失敗了孩子往往會感到沮喪、難過、並且自責後悔,這個時候是她最傷心的時候,也是最脆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她需要父母的安慰、理解和鼓勵,如果此時自尊心極強的孩子,從父母那裡只是一頓責罵她心裡會留下陰影,並不再去做更多的嘗試。其次與懶惰依賴等不良行為不同,失敗是一種可以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懲罰失敗很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讓孩子變得自卑和氣餒,所以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共同面對問題和戰勝失敗,把它視為一個增長智慧的契機。

講師: 王輝 文案:張紅榮

文自《滄州前程 ——幸福課堂》

王輝簡介

高效學習指導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沙盤師


相關焦點

  • 管教≠懲罰,用愛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用懲罰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甚至動用「竹筍炒肉絲」和「男女雙打」。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懲罰背後的真正含義——愛!管教和懲罰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通過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來達到控制的目的,沒有愛的管教和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 父母管教孩子的四大誤區:控制、放縱、獎賞、懲罰
    》父母管教孩子的四大誤區文 | 三 一 冰你是希望孩子出於對你的恐懼而聽從你的建議,還是出於對你的愛戴和敬重而聽從你的建議呢?提倡情感引導法的作者從眾多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中大致歸類出四個常見誤區:一,控制型父母與放任型父母控制型父母的特點:用的策略是懲罰、命令和威脅。更注重孩子的行為、在乎結果,總想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放任型父母的特點:對規定限度和嚴格要求缺乏信心,對孩子的行為變為「怎麼都行」。
  • 高情商父母如何做到從正面管教?別讓懲罰和嬌縱毀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我們來討論並且一起來分享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管教我們的孩子。就是我們正面管教當中提到的和善與堅定的堅定。我們一家人圍繞在一個特定的興趣,或者裡面進行創新。和改善產生一些新的點子,提出一些新的方法。頭腦風暴有幾條原則。第一點就是頭腦風暴上不存在壞主意,任何一個主意都是好的。第二點是不對任何的主意做積極或者消極的評判。第三點,要注意數量,而不是質量。在他人提出觀點之上,建立新的觀點,每個人和每個觀點都有。同等的價值,這就是頭腦風暴。
  • 你會嚴厲懲罰孩子嗎?不要把管教和懲罰混為一談
    如果孩子不守規矩,你就要給他有效的管教,這很重要,但過於嚴厲的懲罰有可能適得其反。你是否歲孩子做過以下事情:我曾經用羞辱的方式來讓孩子守規矩我把注意力放在控制孩子上面,而不是讓他學會自我控制。我絕不容忍任何不守規則的行為我對孩子不守規矩的懲罰遠多於對他良好表現的誇獎。
  • 孩子表現好了就獎勵,表現不好就懲罰,這種管教模式已經過時了?
    很多人在成為父母后,都會說與孩子一起成長。實在是因為,育兒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而且沒有標準的答案。現在的社會急速變化,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而且電子產品在每個家庭被密集使用,孩子們的自控力正受到嚴重的威脅。通常,家長們的做法是孩子表現好了就獎勵,表現不好就懲罰。但是,據說這種管教模式已經過時了?
  • 「懲罰」和「管教」的區別究竟有多大?絕大多數父母都分不清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很多父母都在用懲罰的手段,達到管教的目的,而隨著孩子越大,父母越失控,最終孩子出現了叛逆、厭學、網癮、拖拉等問題,父母和孩子都深陷痛苦之中,所以分清「懲罰」與「管教」對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
  • 《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用和善的語氣和用責備的語氣說出來,效果會大相逕庭;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會更客觀地看待孩子犯的錯誤,比如,孩子打翻了牛奶,正是學習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的好機會; …… 有了正面管教,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自律、有責任感、合作、自己解決問題、喜歡學習的孩子。
  • 體罰孩子是最糟糕的管教方法,但獎勵更糟糕,各位家長還在用嗎?
    01/棍棒和體罰,只會讓孩子更加糟糕我想問問各位家長朋友,你們有沒有什麼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呢?也就是說,不需要鞭打、責罵以及其他的懲罰,就能有效地約束住孩子。如果有,歡迎您評論區留言哦!前段時間,恰巧看了一個視頻:有一個男子用衣架瘋狂地鞭打三個小女孩,尤其是聽到孩子們發出的慘叫聲,真的太讓人心疼了。
  • 孩子任性難管教,掌握這3個小技巧,管教孩子更加得心應手
    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商場超市看見想要的玩具,見媽媽不答應買,就在地上大聲哭喊、打滾;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可孩子看完還想繼續看,關掉電視後,孩子就一直對著你大哭大喊的;明明現在是完成作業的時間,可孩子玩玩具玩著玩著就捨不得放下來,催急了孩子就大發脾氣;……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也讓不少父母感到苦惱:如何管教孩子,才能避免他們任性和大喊大叫
  • 3-12歲家長必看:如何有效管教你的孩子
    在他30年諮詢生涯和無數次家長面談中,他總結出一整套可複製的、被上萬對父母驗證過的有效管教經驗,即《有效管教指南》。這本書先客觀分析孩子淘氣背後的原因,讓父母體諒和寬容孩子的淘氣,緊接著就給出了有效管教的7大法則,告訴家長在孩子教育中一定要遵守的有效原則
  • 你還在用「懲罰」的方式管教孩子嗎?看完你就知道自己大錯特錯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犯錯。更多的家長都會以最嚴苛的方式加以管教,因為他們認為懲罰可以達到立刻糾錯的效果。 雖然看起來管用,但是時效性太差。就比如我家大寶,因為是男娃,平時特別的調皮搗蛋,又不愛吃飯、偏愛零食。平時出去玩,回來就變個泥娃娃,而且還不好好走路,蹦躂蹦躂地回來,搞得家裡地板秒變溜冰場。吃飯的時候挖一勺飯,用舌頭粘幾粒在嘴巴還吧唧吧唧出洋相。
  • 《正面管教》:不懲罰、不驕縱,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與孩子對話
    她養育了7個孩子,並有20多個孫輩。作為一名諮詢師,同時也是多個孩子的媽媽、奶奶、和姥姥。:如何不懲罰、不驕縱地有效管理孩子》這本書,旨在幫助那些處於迷茫期不知怎樣教育孩子的父母,提供了一套可行、簡便、易操作的教育方法,讓父母老師不打罵就能教好孩子,用正確管教孩子的方法與孩子們溝通交流,讓親子關係更親切、更融洽,進而給予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 教育的無力往往從懲罰和獎勵開始
    ,不想收拾玩具,不想做的任何事情,我們都能用一個動畫片或者玩具賄賂成功。孩子表現好就獎勵,表現不好就懲罰,這種「」命令服從」的管教模式早已經過時。孩子不是騾馬,前面吊根胡蘿蔔就能哄著走。作為家長,與其試著操控孩子,不如教導孩子們進行自我管理,最終走向獨立。
  • 父母管教越嚴厲,孩子越容易「出圈」,界限比懲罰更有效
    上網課的這段時間裡,常常聽說有孩子邊玩遊戲邊上課,還花父母的錢買道具。其實,他們的父母管教不是不嚴厲,可是似乎越嚴厲,孩子越各種「出格」。我就曾聽一位專車司機說,他孩子因為玩手機,被媽媽用皮帶抽的身上一條一條的傷,可孩子卻半夜起來偷媽媽的手機玩,還用媽媽的指紋付款買道具,花掉了幾千塊。
  • 精讀爆款書籍《正面管教》教你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倡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棄二者之短而採其所長,既有嬌縱的和善,亦有懲罰的堅定,而剔除了嬌縱的無規矩和懲罰的過分嚴厲,在這樣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是解決「熊孩子」的大招,更是培養好孩子的法寶。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將學習到以下乾貨:-懲罰和嬌縱為什麼對孩子都不好,並且不管用?
  •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孩子?聰明媽媽用這5個技巧代替!
    這些懲罰方式,各個很科學懲罰有多種方式,而我們要說的當然是科學的懲罰,下次孩子做錯事,媽媽們可以根據不同情景選擇運用,可千萬別只會大吼大叫哦。肢體語言的暗示帶浩浩出門吃飯,不知道哪學的毛病,菜沒上時用筷子勺子敲打餐具,聲音有些刺耳,這時候我叫了聲浩浩的名字,認真的盯著他並搖了搖頭頭,這樣的暗示讓孩子明白:我不可以這樣做。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5招科學的懲罰辦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孩子不聽話犯錯怎麼辦?當然要管教。怎麼管?說他、罵他、打他。當然,打罵確實是管教孩子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但同時也是最沒用的。沒有誰一出生就是「熊孩子」,也沒有誰一出生就是「好孩子」。孩子將來長成「好孩子」或者「熊孩子」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沒有不好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所以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怎麼管教、怎麼引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父母,怕管教方式不當反而適得其反,給孩子造成傷害。
  • 管教並非懲罰,而是培養孩子良好品質,兩者教育孩子天差地別
    管教並非懲罰,而是培養孩子良好品質,兩者教育孩子天差地別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如何去好好的管教一下自己家的寶寶,成為了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心病,孩子這麼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偶爾對孩子發起火吧,可能自己心裡還愧疚的不行,有的教育孩子的父母可能行為過於極端了一點,被發到了網上就說打罵體罰以及家庭暴力。
  • 聊聊家庭教育中「懲罰」與「管教」的區別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長會給孩子制定很多規則,如果孩子違反了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久而久之,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小的時候,還比較聽話,懲罰還是有效果的,可是越長大,孩子越反感,懲罰的效果越來越小了。「懲罰」和「管教」之間存在根本的區別。制定規則不是為了限制孩子,而是對孩子有益。制定規則是為了讓孩子能夠獲得良好的管教,而不是為了總是懲罰孩子。
  • 聰明的父母從不打孩子,他們會用這7個技巧
    7歲女兒被親生父母活活打死,原因竟是嫌孩子吃飯慢!許多父母使用懲罰,是因為沒有人教給他們更好的管教方式。——弗特茲。道森《怎麼做父親》」,那麼用什麼可以代替懲罰的方法嗎?當然是有的,下面就是7個代替懲罰的技巧:比如孩子在圖書館裡大聲說話,你想讓他安靜下來不打擾其他人,你可以這樣做:1請孩子幫忙「你可以幫我把那本書拿給我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