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怎麼懲罰孩子?聰明媽媽用這5個技巧代替!

2021-02-07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思考者

之前浩浩媽一直對家長們說,不能責罰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犯了難:孩子犯了錯,難道就不管了嗎?孩子有錯不但要指出來,懲罰也不可少,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

只不過,不過懲罰不等於打罵,萬一沒注意,打傷了孩子,自己可能會後悔一輩子,而且還可能給孩子留下陰影。

今天浩浩媽就教你,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些懲罰方式,各個很科學

懲罰有多種方式,而我們要說的當然是科學的懲罰,下次孩子做錯事,媽媽們可以根據不同情景選擇運用,可千萬別只會大吼大叫哦。

肢體語言的暗示

帶浩浩出門吃飯,不知道哪學的毛病,菜沒上時用筷子勺子敲打餐具,聲音有些刺耳,這時候我叫了聲浩浩的名字,認真的盯著他並搖了搖頭頭,這樣的暗示讓孩子明白:我不可以這樣做。

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有他最喜歡的一些特別待遇呢?比如看哪一個動畫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點上床睡覺?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你可以剝奪他這個特權。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

如果第二天表現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點獎勵特權,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種不能得到獎勵的壓力,他就能夠約束一下自己的行為了。

口頭警告或批評,提醒「事不過三」

比如,孩子在遊樂園,和別的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打了起來,媽媽就要口頭批評:「出手打人是不對的,這是第一次,媽媽原諒你,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了三次,之後你就不能來玩了!」。當孩子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直到出現第三次的話,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後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緩和矛盾、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孩子犯錯,有些父母就喜歡針對問題喋喋不休地說教,孩子很容易越聽越煩,引起心理牴觸情緒。

與其這樣,還不如帶他出去走走,換個環境。走一段時間後,再告訴他:「我很愛你,但是我決不允許你打人。」這樣反而能夠使他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父母用各種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給孩子的過激行為降降溫,使他不要再有這些不好的行為了,所以,一些低調的緩和方式有時也可以試用,也許就足以達到你們期望的效果呢。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因為和孩子自身「利益」有關,所以我覺得實施起來其實也是最有效的。講一個我家的例子:

浩浩在客廳看電視,可能有些饞了,偷偷拿冰激凌吃,結果一不小心,「哐」的一聲,把一大桶牛奶打翻了,整個廚房的地上都流淌著乳白色的牛奶。

我聽見聲音就過來,確認孩子沒事後,就想著必須給孩子一點懲罰,「浩浩,家裡的牛奶都被你弄灑了,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沒有牛奶喝了,你要怎麼補償我們呢?用你的冰淇淋補償好不好?」

浩浩想了想,答應了。

我又說:「浩浩來把廚房地板用拖把洗一洗吧。」

「啊?」浩浩瞪大眼睛。

「浩浩把地板弄髒了,就要負責弄乾淨。」我笑著說,「媽媽教你。」

我拿來拖把,開始教浩浩怎麼拖地。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對別人造成損失要補償,做錯了事情是要負責任的,讓他知道做了某一件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當他發現這樣的後果是他不願意承擔的,他自然就不會這樣做了。

除了方法,原則也很重要

浩浩媽覺得方法是一方面,想要取得好的效果,這些原則不可少:

意見統一

最忌諱的就是今天一個標準,明天又一個標準,這樣很難達到好的效果。最常見的是,爸爸跟媽媽意見不一致。

對孩子的要求,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致,不然很容易讓孩子鑽空子,耍小聰明來逃避懲罰。

不重複數落孩子

不要因為孩子這次的錯誤就把過去的所有錯事重新數落一遍,這不僅會讓孩子反感,還會覺得自己只要犯了錯誤,就永遠無法擺脫,既然擺不脫,改又有何用。

而且反覆說教不斷給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使孩子養成「心理惰性」,失去對父母的敬畏。最終當再次出現相同刺激時,教育效果便隨之下降,甚至消失。

不貼標籤

孩子犯了錯誤,可以幫助他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後果,千萬不要給孩子下結論,貼標籤。因為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產生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怎麼都做不好的想法。

比如說你對孩子說:

「你個愛哭鬼,動不動就哭!」孩子是不是哭的更厲害了?

「你就是太懶了,每次都收拾不好」孩子就心安理得的懶下去。

因為你隨口一說的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產生的影響卻是很大的,給孩子貼負面標籤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可能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自身的不足,破罐子破摔。

懲罰不是目的,無論什麼原因,在懲罰孩子前,都該先自己學會冷靜,處理好心情。

歸根到底,懲罰並不是打和罵,有效的懲罰既是溫柔的教育,也是最深入心底的教訓。

分享自網絡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孩子?全職媽媽教你用這3種方式代替!
    打罵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技巧,懲罰有多種方式,今天帶你學習以下3種方法:一,肢體語言的暗示帶孩子出門吃飯,菜沒上時用筷子勺子敲打餐具,聲音有些刺耳,這時候我叫了聲他的名字,認真的盯著他並搖了搖頭,這樣的暗示讓孩子明白:不可以這樣做。
  • 孩子犯錯、撒謊、沒禮貌……聰明媽媽不打不罵,有更好的辦法引導
    面對孩子平時出現了小錯誤,聰明的家長不打不罵,有更好的辦法引導,值得每個家長借鑑。很多家長還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錯必須打一頓才長記性的做法。但是你打你罵結果呢?或許還是當時是長了記性,但是過後又忘了,換來的又是一頓毒打或者責罵。周而復始,孩子被打罵的疲沓了,這才真正的壞事兒,形成了習慣以後再改就難了。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5招科學的懲罰辦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孩子不聽話犯錯怎麼辦?當然要管教。怎麼管?說他、罵他、打他。當然,打罵確實是管教孩子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但同時也是最沒用的。所以到底應該怎麼管教孩子?孩子不聽話犯錯了又該怎麼辦?不用打不用罵,教你這5個科學辦法,輕鬆管孩子1.
  • 「不打不成材」?聰明的父母從不打孩子,他們會用這7個技巧
    今天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一份調查,超過80%的家長承認有打過孩子的經歷,認為傳統教育中的「不打不成材」現如今依然適用;近20%的家長表示從未打過孩子,認為動手打孩子就是教育的失敗。 贊同打孩子的159位家長中,認為傳統教育中的「不打不成材」現如今依然適用。現如今風行的「虎媽」、「狼爸」理論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不贊成打孩子的家長則認為,打孩子很可能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教育孩子應該多溝通。
  • 這樣懲罰孩子,不打不罵,效果更好
    需不需要「懲戒」?其實每個母乳餵養的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是孩子心理髮育過程中非常正常的現象,既然是正常的,說明孩子沒有錯,那就根本不必要懲罰。但是我也遇到過一個媽媽,孩子每次咬她的乳頭,她就在孩子屁股上打一下,打了幾次,孩子再也不咬了,她很得意地向其他媽媽傳授她的經驗,但她不知道自己懷裡無故「蒙冤」的孩子
  •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教你三招懲罰方式,不打不罵輕鬆解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對於家長來說如何管教才是真正的難事,現在的孩子就像是瓷娃娃,不能打也不能罵的,難道要對他們的錯誤&34;?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要把握好度,照樣能夠做到立規矩又不傷孩子。
  • 熊孩子撒野,媽媽不打不罵,孩子乖乖聽話
    一個中年男人讓三個女兒在自己面前跪下,用衣架輪流抽打,打的孩子尖叫求饒,四處跑還不停止,甚至衣架彎了,還掰回來繼續打,持續了很長時間。可能又有人說了,現在的孩子打也有人譴責,罵也有人譴責。不打不罵的話,那孩子豈不是無法無天了嗎?
  • 不打不罵不傷自尊,以後懲罰孩子就用這6種方法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都不喜歡懲罰孩子,但有時候這是很有必要的。為了孩子能夠知錯就改,成為更好的自己,懲罰孩子的這6個原則,家長要注意!千萬別爸爸罰了,媽媽趕緊來拆臺、彌補,這樣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讓懲罰失效。
  •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既能立規矩又不傷害孩子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之前我在某文章的一處提到了「有些懲罰毫無意義」,有幾位家長留言說他們都懵了,不知道孩子犯錯後該不該懲罰,要怎麼懲罰。其實文章當中說到的是「極端的、消極後果的懲罰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先來花1分鐘時間了解一下這種懲罰長什麼樣子:「這道題又做錯了,必須打你手心才能長記性」;「你這個壞孩子,去小黑屋反省一個小時」;「如果不道歉,媽媽再也不喜歡你了」。
  • 八個科學懲罰孩子的小妙招,不打不罵讓孩子乖乖聽話,改掉壞習慣
    給孩子一直講道理,時間久了孩子根本不當回事,依舊我行我素,而對孩子進行打罵顯然不夠理智,而且時間久了,孩子越打越皮,到底怎麼還能科學有效的懲罰孩子呢?其實我理解各位父母,並不想以打罵孩子為初衷,而是用打罵的方式,希望孩子能別再犯錯,但這種錯誤的懲罰方式並不適合孩子,反而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影響。
  • 孩子犯錯,怎樣教育不打不罵又管用?秘訣看這裡
    我認識一位男孩的媽媽,小男孩今年3歲,剛上幼兒園,經常跟別的小朋友搶玩具,搶不過就咬其他小朋友。每次被打的小朋友家長都過來鬧,幼兒園的老師也很無奈,只能把男孩家長叫去賠禮道歉。男孩的媽媽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說話都是細聲細語,不過男孩的爸爸每次都以打或者罵的方式教育。說到底,孩子很多行為方式都從家長處學習,因此,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的問題。
  • 孩子犯錯怎麼辦?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三個好辦法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行為都需要學習,所以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家長的責任正是幫助孩子在錯誤中不斷的成長,在錯誤中找到真正的自己。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卻採取了一些不恰當的方式懲罰孩子,給孩子的成長蒙上了陰影,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
  • 深度解析:孩子犯錯時,家長用打全部代替罵,為何只有好處沒壞處
    我建議所有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孩子面前,從此把「罵」給戒了。也就是無論怎樣,都不再罵他們。那怎麼辦呢?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直接打,打手心,打屁股,都行。不要為這個言論震驚,也不要懷疑它的科學性。下面我會具體給大家深入解析:為什麼用打全部代替罵,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是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 孩子講不通,罵不聽,所以打一頓就解決了?
    講道理,罵孩子,打一頓,是三種大家認知中常見的管教方式,可有的媽媽覺得孩子皮太厚,講不通罵不聽,打一頓才能知錯。實際上,我們大概太久沒當孩子,已經忘記了孩子是一種越打越皮厚的物種。甚至你越講她越生氣,心裡還想著「媽媽怎麼那麼不懂我」。換個方式,媽媽抱著你哭吧,陪著你哭吧,不想哭不想鬧了咱再討論。
  • 孩子犯錯,不打不罵!懲罰熊孩子的9個好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苦惱一件事:孩子罵也不聽,打也不改,就是要一路皮到底!所以不少中國父母本著「不打不成器」的思想,把親子關係鬧的越來越僵。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好方法!
  • 處罰犯錯的孩子,家長掌握這3個小技巧,不打不罵效果好
    父母掌握3個懲戒技巧,不打不罵也能讓孩子乖乖聽話1、懲戒要有限制性當你讓孩子罰站的時候,孩子直接說不去,其實這也從側面說明孩子害怕罰站,是有效的懲戒方法。孩子罰站的時候扭來扭去,只要還在父母規定的區域內,就說明罰站是有效的。當孩子對罰站表示無所謂的時候,父母不要認為罰站沒有用,可以延長罰站的時間。
  • 孩子犯錯不打也不罵,學會這些懲罰小妙招,家長省事孩子懂事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懲罰孩子的小妙招!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被父母打過的經歷,有一個家長在回憶時說,「小時候太淘氣,經常挨揍。」我問他,「那你打過你的孩子嗎?」他有些尷尬地點了點頭。我再追問他,「打完孩子有效果嗎?」他回答,「沒太用,但沒辦法啊。」
  • 懲罰是把雙刃劍,不如試試代替懲罰的方法吧
    儘管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正在學習科學育兒,但是很多時候還是在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我自己也是一樣。我們事後往往懊惱:「哦,我怎麼又這樣和孩子說話」、「我不應該責罵孩子的」。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懲罰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的呢?
  • 不打不罵,這樣懲罰孩子更管用!家長:知道得太晚
    根據研究,如果用以下這幾個方法懲罰孩子,不用打不用罵,孩子也能很聽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有的錯誤不能罰。首先,父母必須明確表明為什麼要懲罰孩子,為了讓他們糾正錯誤,在下次做得更好。一些父母只要看到孩子做得不好就懲罰,其實並不對。
  • 孩子犯錯只能懲罰嗎?不,掌握7個技巧,孩子不再受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很多錯,換句話說,孩子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可能有些寶媽奶爸不認同了,孩子怎麼可能在錯誤中成長的呢? 掌握這7個技巧,孩子犯錯了不再只是用懲罰來教育,讓孩子快速從錯誤中成長起來。小學年的孩子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貪玩的現象,寫作業馬虎出錯,這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跟孩子說:寶貝,媽媽/爸爸現在在忙著什麼事,請寶貝幫忙檢查一下作業好嗎?看看寶貝今天的作業是不是都完成的很好呢?3、提供兩個到三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