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孩子犯錯時,家長用打全部代替罵,為何只有好處沒壞處

2020-11-05 教育理論與實踐

我建議所有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孩子面前,從此把「罵」給戒了。也就是無論怎樣,都不再罵他們。

那怎麼辦呢?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直接打,打手心,打屁股,都行。

不要為這個言論震驚,也不要懷疑它的科學性。下面我會具體給大家深入解析:為什麼用打全部代替罵,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是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首先,罵一點用處都沒有。打給到孩子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痛和懲罰。

我相信所有人都會同意,罵不會有半點用。罵人的人,只是發洩了情緒。被罵的人,只要東耳進西耳出,就什麼感覺也沒有,什麼印記也不會留下。

但是打不同了,立馬讓孩子感覺到痛,疼痛可以令人清醒。腦科學認為,人在感到疼痛的時候,大腦是格外清醒、格外警醒的。對疼痛引發的事件也會格外的記憶深刻。

所以打才是真正的有效懲罰。在教育的路上,在塑造孩子優良品行的過程中發揮真正效力的東西。

其次,罵雖然對糾正孩子的錯誤沒半點用,危害卻不可估量。

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罵他就可以了。

罵這種語言暴力,屬於精神傷害的範疇。被罵的人,人格魅力會喪失,自信和自尊會被摧殘,最後成為精神上的「侏儒」,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

心理學家胡慎之曾經做過一個調查:

「你為什麼在內心深處永遠無法原諒自己的父母?」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原因是自己的父母曾經無情地貶低、謾罵、批評、羞辱過自己。

「那一刻,我只想永遠地逃離,我不想再見到我的父母。」一位網友在回憶自己被父母罵的經歷時說。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罵孩子傷害的是孩子的感情,父母靠什麼老來得到孩子的照顧?不就是孩子對父母的感情麼?

感情被毀,無法補救,永不再來。

所以用罵孩子來懲罰孩子的父母是最愚蠢的。為了孩子辛辛苦苦一輩子,只不過因為一張破嘴,所有對孩子的付出都被一筆勾銷,還說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舌頭下面壓千斤。罵人最容易,損失卻最大,父母不可不察。

第三,正確的「打」,是塑造正確行為的標尺、是父母威嚴的基礎和來源,是讓孩子尊敬、敬重父母的方法

為什麼很多家長打孩子取得的是相反的效果?

那是因為:一、有的父母打的理由不合適,比如有的家長自己喝了酒,不論青紅皂白就打孩子。二、打的方法和手段不對。比如有的人當眾打孩子,這會讓孩子沒面子,失去自尊。三、打孩子時帶著怨憤等情緒。

在這裡,著重強調一下,切記!切記!記住以下這個非常重要的一點:

打孩子千萬不要帶著情緒!

打孩子千萬不要帶著情緒!

因為如果帶著情緒,那麼和罵就是一回事,或者和罵的傷害差不多。

你態度平靜地打孩子,孩子會認為這是自己犯錯後家長應該給予的懲罰,因為你「對事不對人」,但是如果你憤怒、情緒激動地打孩子,孩子會認為你「既對事又對人」,情感上會感到痛苦和內疚。

這是本文所講的理論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我著重予以強調。

說到打孩子可以讓孩子尊敬父母,原因是:

我們可以發現,只有那些有立場、有觀點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而那些觀點和立場不那麼鮮明的人,常常會受到忽略。

這種心理也適用於父母子女之間。

只有那種觀點清晰、勇于堅守規則的父母,才能立威於子女,有威嚴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發自內心的尊重。說得更深入一些就是,當孩子懂得了敬畏規則,他們就會敬畏父母,在父母為了規則而不包庇、溺愛子女時,這兩個敬畏就同時種到了孩子心裡。

所以也就不奇怪,為什麼被打的孩子反而到最後會孝敬父母。

所以,古語「棍棒底下出孝子」並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一句有科學依據的至理名言。

只不過怎麼打是個學問。

第四,對絕大多數的家長來說,情緒都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只有打,可以解決家長的問題。

我實話跟你們說,其實最好的教育基本是不用「打」這一招的。

但是為什麼寫本文,那是因為現實中深諳教育之道的人少之又少。

面對孩子犯錯,很多家長認為不能打孩子,所以劈頭蓋臉就罵上去了。我建議你以後全部改成打,原因是人無法迴避情緒。

心理學和腦科學理論清楚地說:人的情緒只能被宣洩而不能被消滅,且情緒是優先於理智的,情緒完全不受理智管控。

我們都不是聖人,情緒來了誰也抵擋不住。

所以孩子惹火了我們,我們罵孩子,但以後不要了,你乾脆用打來代替,只是切記你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見

而且,犯錯的孩子本來就是需要懲戒的。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說:

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是要付出代價的。

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

現在的孩子老師不敢打,家長不敢罵,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受不了!教育跟國際接軌,但國際上人家教育,說白了,就是可以適當地揍。

我們這個社會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教育。我們不要輕易向社會讓步,也不要輕易向家長讓步,也不要輕易向我們的孩子讓步。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打也不罵,學會這些懲罰小妙招,家長省事孩子懂事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懲罰孩子的小妙招!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被父母打過的經歷,有一個家長在回憶時說,「小時候太淘氣,經常挨揍。」我問他,「那你打過你的孩子嗎?」他有些尷尬地點了點頭。我再追問他,「打完孩子有效果嗎?」他回答,「沒太用,但沒辦法啊。」
  • 懲罰犯錯的孩子,家長不用打也不用罵,用2個方法對孩子更有效
    都是因為孩子貪玩所以才造成了這些損失,所以,很多家長經常就是劈頭蓋臉先罵一頓孩子再說,全然不會注意孩子是不是有意犯錯。孩子犯錯父母通常的做法是什麼?「體罰」體罰孩子也是家長面對孩子犯錯最常見的方法,特別是一些家長已經教了無數次孩子卻依然聽不進的事情,家長總是會忍不住上手打。
  • 孩子犯錯,怎樣教育不打不罵又管用?秘訣看這裡
    每次被打的小朋友家長都過來鬧,幼兒園的老師也很無奈,只能把男孩家長叫去賠禮道歉。男孩的媽媽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說話都是細聲細語,不過男孩的爸爸每次都以打或者罵的方式教育。說到底,孩子很多行為方式都從家長處學習,因此,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的問題。
  • 「你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家長想用情緒控制,壞處卻比好處大
    「你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家長想用情緒控制,壞處卻比好處大!無奈之下,老人只好打了視頻電話給朋友,朋友一急就說「寶寶你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哦」,朋友以為這樣會讓寶寶能夠自覺地吃飯,卻沒想到孩子哭得更厲害了起來,還摔筷子啥的,讓人頭疼不已。
  • 孩子犯錯該咋辦,打罵真的有效果嗎?李玫瑾:不妨試試「沒看見」
    可是沒過幾天,女兒再一次因為玩水惹怒了琳琳,這一次琳琳真是打都不願意打了。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琳琳的困惑,面對孩子犯錯時,明智的家長自然知道不能縱容,總會嚴厲地制止或者批評孩子,可面對孩子犯錯該咋辦這個問題,似乎打罵並沒有效果。為什麼不能用「吼罵」的方式面對孩子犯錯?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5招科學的懲罰辦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孩子不聽話犯錯怎麼辦?當然要管教。怎麼管?說他、罵他、打他。當然,打罵確實是管教孩子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但同時也是最沒用的。沒有誰一出生就是「熊孩子」,也沒有誰一出生就是「好孩子」。孩子將來長成「好孩子」或者「熊孩子」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沒有不好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所以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怎麼管教、怎麼引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父母,怕管教方式不當反而適得其反,給孩子造成傷害。
  • 孩子犯錯時 聰明家長這樣教育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犯錯了,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當眾打罵一頓,把孩子打得大哭,巴拉巴拉教育了一番,等會孩子哭停了就又好聲好氣地哄。  孩子犯錯,爸爸媽媽適當懲罰沒毛病,但是當眾懲罰該不該呢?PCbaby首席育兒導師凌燕子強烈表示:不建議!因為雖然當眾打罵教育,孩子會害怕收斂,但是隨著而來的是負面影響可能會跟隨孩子一生。
  • 罵人的壞處,細看這麼多,看了還會輕易罵孩子嗎?
    我覺得我只是語氣嚴厲的說了她,但她覺得她就是被罵了。當然,感受是她的,我還是尊重她的感受 。事後想來,當時我的語氣、語調、聲音大小、面部表情等等,也許自己沒意識到,但是對於對方來說,她就覺得你是在罵....何況情緒激烈時,可能還有歇斯底裡的情形發生。 後來我再想,為什麼會罵?而不是心平氣和的表達呢?
  •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教你三招懲罰方式,不打不罵輕鬆解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對於家長來說如何管教才是真正的難事,現在的孩子就像是瓷娃娃,不能打也不能罵的,難道要對他們的錯誤&34;?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要把握好度,照樣能夠做到立規矩又不傷孩子。
  • 【給正在犯錯的家長們°】特別強調:學步車只有壞處沒有任何好處,好處只有讓父母偷懶
    小編想說:學步車真不推薦給孩子用。曾經有專家針對對學步車進行過曝光,而相比正常通過爬行和探索,不用學步車長大的孩子,學步車不僅用處不大,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並且還可能給孩子帶來危險。可能出現的問題有:①學步車會讓孩子習慣踮腳走路孩子學走路,這本來就是順其自然的一種本能,但有些家長就希望孩子能早點兒學會,好像這樣自己會很有面子:看看我的孩子多聰明,這麼早就會自己走路了,便想法讓孩子儘早學習走路
  • 處罰犯錯的孩子,家長掌握這3個小技巧,不打不罵效果好
    孩子第一次犯錯,父母還可以耐下性子給她講道理。如果孩子不長記性,總是犯同樣的錯誤,父母就會失去耐心,懲罰就不可避免了。父母最擅長的處罰方式無非是罰站、打罵等,可是沒多久孩子又會犯錯,似乎處罰一點效果也沒有。
  • 孩子犯錯可以罵嗎?可以,但不罵效果更好,學學明星小陶虹的做法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永遠都有很多選擇,不同性格、不同觀點的家長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各自所帶來的效果自然也不同。 有的家長性子急躁,孩子一做錯事就血壓上升,然後開罵;有的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孩子犯錯了也不會說重話,用溫柔化解矛盾。
  • 為什麼孩子受傷或犯錯後,常常不願告訴家長?背後的真相讓人心酸
    為何責罵總是先到家長是不愛孩子嗎?答案是否定的,基本所有的家長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家長的本意真的只是責罵嗎?錯就錯在這是大人的觀點,並不是孩子的觀點!孩子的思想很簡單,他會理解為:受傷=挨罵=令人討厭!當孩子受到責罵式關心時,他心裡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又犯錯了,犯錯就要挨罵,爸爸媽媽就會討厭我!
  • 犯錯的孩子,到底該不該「打」?
    成績不好請家長、不寫作業不聽話……很多人都已記不清小時候曾經挨過多少次打罵。輕微的懲戒或許容易遺忘,但是上升到暴力的「體罰」,卻總是那麼令人刻骨銘心。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當面對犯錯的孩子時,罰還是不罰?如果要罰,又該如何把握尺度?
  • 孩子失敗或犯錯,家長不用吼不要用罵。三點方法助孩子健康成長
    媽媽聞聲跑過來,看著地上的碎盤子,氣不打一處來,指著小麗的鼻子罵道:「你看你,都這很大了,這點事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小麗被媽媽這麼一教訓,委屈地哭著跑開了。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教育,去改變?很多情況下,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錯誤、嘗試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麼錯,批評和責備就已經接踵而至。這種急於求成、急功近利、不問青紅皂白的批評,往往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限制了孩子的發展。前文中的小麗還是一個三年級孩子,她好心幫忙卻不小心犯了錯,心裡已經害怕和自責了。
  • 你還在吼孩子嗎?鍾南山院士:我犯錯後,父親只對我說了1句話
    作者/小享編輯/小享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因為不想打孩子,但是又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所以只能用吼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多犯錯,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見成效。鍾南山院士就曾經說過,在他犯錯後,父親只對自己說了一句話,那就是「南山,你好好想一想」。
  • 孩子被罵時的反應,暗示著他的真實性格,父母要學會區分
    當然家長不會平白無故的罵孩子,多半是為了教育或者是產生了哪些誤會,一時有些著急生氣才會這樣對孩子。而家長特別享「權威感」,有時他們認定了孩子的行為,就不能接受孩子跟自己頂嘴,孩子虛心接受批評才是對的。可是當孩子面對家長的責罵時,所表現出的不同反應能說明孩子的真實性格,乖乖接受家長所有批評不見得是好事。
  • 孩子犯錯、撒謊、沒禮貌……聰明媽媽不打不罵,有更好的辦法引導
    導語:孩子小,容易受錯誤的引導,犯錯,亂要東西,撒謊,沒禮貌等。很多家長往往站在家長的角度,覺得孩子做錯就應該懲罰,但是打罵的結果可能導致孩子更容易犯錯。面對孩子平時出現了小錯誤,聰明的家長不打不罵,有更好的辦法引導,值得每個家長借鑑。很多家長還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錯必須打一頓才長記性的做法。
  • 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常常「說反話」,殊不知壞處遠遠大於好處
    導讀: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常常「說反話」,殊不知壞處遠遠大於好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常常「說反話」,殊不知壞處遠遠大於好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當班幹部,是好處大於壞處,還是壞處大於好處?答案很簡單
    有些父母覺得只有優秀的孩子才能當班幹部,從而會鼓勵孩子去當,而有些父母覺得班幹部工作太多了,可能會影響學習,從而會拒絕孩子當班幹部。那孩子當班幹部是好處大於壞處呢,還是壞處大於好處呢?這裡給大家做一下簡單分析,答案很簡單。在很多父母眼中,只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才能當班幹部,而且擔任班幹部能夠鍛鍊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