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對於家長來說如何管教才是真正的難事,現在的孩子就像是瓷娃娃,不能打也不能罵的,難道要對他們的錯誤&34;?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要把握好度,照樣能夠做到立規矩又不傷孩子。
朋友是一個典型的&34;,其他時候什麼都好說,對孩子也是萬般寵愛,就是不能忍受孩子犯一點錯誤,只要孩子犯錯,不管是大錯還是小錯,都不免要遭受父親的狠狠責罵一番,要是嚴重的錯誤更是如此,很有可能品嘗到父親的&34;。
很長一段時間,小朋友都生活的小心翼翼,父親的臉色稍稍一變就趕緊道歉,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我們一直不提倡體罰孩子,但也不提倡對他們聽之任之,掌握好的懲罰方式至關重要,很顯然,朋友沒有學會正確懲罰孩子的方式,以至於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自卑
就像朋友的孩子一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自己不小心做錯惹爸爸生氣,甚至在他的心中,已經為自己種下了&34;的種子,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不願與人交往,自卑已經深深的刻在他的心裡。
撒謊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撒謊,曾經有一項實驗證實,很大一部分孩子撒謊是為了躲避懲罰。嫂子曾經對我講過小侄女的故事:自己剛給侄女買的漂亮裙子和小靴子怎麼也找不到,便問小侄女知道它們在哪嗎?小侄女一臉認真的搖搖頭說不知道,甚至還煞有其事的&34;媽媽一起找了找。
過了幾天之後,小侄女一臉緊張的走到媽媽面前:&34;嫂子答應之後,小姑娘說出自己和小夥伴在樓下踩水坑把衣服和鞋子弄得特別髒,因為害怕媽媽訓斥自己便把衣服藏了起來。嫂子看著面目全非的衣服和鞋子不知如何是好……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會產生一種逃避心理,為了不接受懲罰不惜撒謊,但是一旦說謊成為習慣,就很難改掉。
第一個:罰站
我們都知道,暴力對待孩子的錯誤並不會讓孩子改掉錯誤,很多時候還會適得其反,所以家長不妨試著用罰站的方法。不打不罵讓其自己反思,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裡,下次才不會再犯。或許剛開始,小朋友並願意罰站,家長要狠下心來,幾次之後,他們便能接受罰站的方式,甚至自己自覺罰站。
家長要知道,罰站並不是最終目的,這樣做是為了讓其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裡,以免下次再犯。所以罰站之後,家長要和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告訴其正確的做法。
第二個:沒收心愛的玩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心愛的玩具,家長可以把它當作&34;,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將其收走,這樣就能有效的約束他們。
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走到孩子的面前,讓他知道自己正在關注他,之後告訴他這件事情是不能做的,並告訴他們不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如果他們依舊我行我素,就要沒收玩具,之後也不要忘記告訴他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以及自己生氣的原因。
對於孩子來說,犯錯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幫助其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適當的懲罰必不可免,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孩子犯錯之前就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心中有數孩子自然能夠避免錯誤。父母不妨給孩子定一個小目標或是規矩,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