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生命如畫,有濃墨潑灑,也有淡筆輕描;生命如歌,有輕吟淺唱,也有黃鐘大呂。生命都是美好的,它代表著希望,象徵著幸福。每個人對生命都有不同的解讀。
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便渴望三尺講臺,教書育人,桃李遍布;如果我是一名軍人,那我便渴望萬裡疆場,保家衛國,英姿颯爽;如果我是一名歌唱家,那我更加渴望歌聲嘹亮,遍布山河,愛我中華。這是責任,亦是使命。在此,我可以驕傲地說出我的職業——護士,而且是一名精神科護士。
初入職場,領悟職業的偉大
精神科病房不同於綜合病房,我們面對的都是一些特殊的病人。值夜班一夜未眠的辛苦,看護飲食時被吐一臉的尷尬,這是我們工作的常態。病人必須24小時都在工作人員的看護範圍內,非常消耗工作人員的精力、體力。然而,如果讓我再重新選擇一次,我不後悔,我仍然會義無反顧地踏上精神科護士這條路。
記得那是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天灰濛濛的,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來了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她衣衫襤褸,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滿頭、滿臉的糞便,她掙扎著、怒吼著:「蘭蘭、大強,你們在哪啊!快回來吧,回來吧!」我一陣錯愕,後將她帶進病房,掙扎間,她竟一巴掌打在了我的臉上,頓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委屈地對她喊道:「大娘啊,我是在幫你啊!」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蘭蘭和大強是老人的一雙兒女,幾個月前在一場車禍中去世了。是啊,人生最難過的不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嗎!我對老人也多了份同情與憐憫。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與護理,老人的情況總算有所好轉。出院時,她緊緊地拉著我的手,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那時我才明白,我們將這位老人瀕臨「脫軌」的生命列車又重新地拉回了軌道。經過這件事,我更加熱愛我的職業,愛這身衣服的潔白,愛這個名字的神聖。選擇護理行業,選擇精神科護理,我驕傲,更無悔。
經歷戰疫,見證最美的自己
2020年是尤為特殊的一年,一場由新冠肺炎引起的疫情席捲大地,我們的地球母親好像生病了一樣。人們每天戴著口罩,濃濃的消毒水味遍布各處,從前的車水馬龍、熱鬧繁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寂寞、冷清、孤獨、恐懼。當然此次疫情,也把所有人的生命推上了風口浪尖,一輛名為「生命」的列車正在不停地加速前行。它在和病毒對抗,與疫情鬥爭。
我很榮幸是本次抗疫的一份子,為人民的安全與健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我身穿笨重的防護服穿梭於隔離病房,當我以弱小的身軀轉運著幾百斤重的醫療垃圾,當我配比著高濃度的消毒液,當我一日多次進出隔離病房反覆洗澡消毒,當我摘下N95口罩臉上留下血紅的痕跡時,常汗流浹背、眼眶溼潤,我也已經不知道那是汗水還是淚水,但我不感疲倦、不覺辛苦,看著一個個康復出院的病例,看著鏡子裡面的自己,那個樣子我一輩子不會忘記,因為那是我生命中見過自己最美麗的樣子。
在不平凡的2020年,我感恩生命的偉大與堅強,身為「生命列車」上的一份子,身為醫護工作者,我們必當與患者同行;身為精神科護士,更當踐行南丁格爾誓言。我們承載的生命列車不會停歇,會不斷加速前行。
來源:現代護理報
作者:黑龍江省伊春市第五人民醫院 張連香
責編:仇家興
-THE END-
現代護理報
中國護理第一報 最權威護理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