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基因組滲入的起源

2021-01-10 科學網

科學家揭示基因組滲入的起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1:33

法國蔚藍海岸大學Gianni Liti研究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利用酵母揭示了基因組滲入現象的起源。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2020年11月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了雜合酵母祖先的無性後代,後者形成了現存的釀酒酵母Alpechin亞群,該亞群攜帶豐富的奇異酵母滲入。研究表明,該克隆後代(以下定義為「活祖先」)保留了第一代雜合祖先的基因組結構,其包含釀酒酵母和奇異酵母的亞基因組。該雜合祖先通過一百多次有絲分裂重組產生了嚴重的基因組不穩定性,主要表現為由於雜合性喪失而產生的純合基因組。

這些純合序列通過恢復減數分裂重組而阻止了雜合物種的繁殖,並且是Alpechin譜系中基因滲入的直接起源。研究人員提出了物質在滅絕階段通過重建進行基因組滲入進化的可行途徑,並提出基因組不穩定性允許雜合物種克服生殖隔離並利於基因組滲入出現。

據悉,基因組滲入促進了動物、植物和真菌的進化。基因組滲入最先發生在古老的雜合物種中,然後反覆回交到一種親本物種。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在生殖隔離的物種(如酵母)中如何發生基因組滲入。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yeast living ancestor reveals the origin of genomic introgressions

Author: Melania DAngiolo, Matteo De Chiara, Jia-Xing Yue, Agurtzane Irizar, Simon Stenberg, Karl Persson, Agns Llored, Benjamin Barr, Joseph Schacherer, Roberto Marangoni, Eric Gilson, Jonas Warringer, Gianni Liti

Issue&Volume: 2020-11-11

Abstract: Genome introgressions drive evolution across the animal1, plant2 and fungal3 kingdoms. Introgressions initiate from archaic admixtures followed by repeated backcrossing to one parental species. However, how introgressions arise in reproductively isolated species, such as yeast4, has remained unclear. Here we identify a clonal descendant of the ancestral yeast hybrid that founded the extan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lpechin lineage5, which carries abundant Saccharomyces paradoxus introgressions. We show that this clonal descendant, hereafter defined as a 『living ancestor』, retained the ancestral genome structure of the first-generation hybrid with contiguous S. cerevisiae and S. paradoxus subgenomes. The ancestral first-generation hybrid underwent catastrophic genomic instability through more than a hundred mitotic recombination events, mainly manifesting as homozygous genome blocks generated by loss of heterozygosity. These homozygous sequence blocks rescue hybrid fertility by restoring meiotic recombination and are the direct origins of the introgressions present in the Alpechin lineage. We suggest a plausible route for introgression evolution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extinct stages and propose that genome instability allows hybrids to overcome reproductive isolation and enables introgressions to emerge.

DOI: 10.1038/s41586-020-2889-1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89-1

相關焦點

  • 俄科學家:新冠病毒基因組片段無法滲入到人類基因組中
    舉報   俄羅斯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細胞增殖實驗室主任彼得•朱馬科夫向網絡媒體Ura.ru表示,新冠病毒基因組的片段無法滲入到人類的基因組中
  •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5 13:05:36 近日,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丹麥奧爾胡斯大學Mikkel Heide Schierup和Laurits Skov
  • 研究揭示人口結構變異的群體結構、分層和滲入
    研究揭示人口結構變異的群體結構、分層和滲入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4 23:12:31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Yali Xue、Mohamed A.
  • 朱玉賢團隊合作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朱玉賢團隊合作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4 20:17:29 武漢大學朱玉賢團隊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科學研究院南方平原試驗中心John Z.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皮膚單個黑素細胞的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皮膚單個黑素細胞的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1 21:47:36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 Hunter Shain研究小組繪製出人類皮膚單個黑素細胞的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公布第一階段人類基因組「差異圖」
    由美國、中國、日本等國200多位科學家參加的「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HapMap)」日前取得階段成果,科學家於26日公布了第一階段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科學家說,這份描述人類基因組中最常見差異的圖譜,將大大促進疾病和人類進化的研究。    人類基因組擁有大約32億對鹼基。
  • 研究揭示陸生植物起源標誌
    研究揭示陸生植物起源標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12:57:13 美國康奈爾大學Jocelyn K.C. Rose、Zhangjun Fei、斯基德莫爾學院David S.
  • 中外科學家合作繪製萬種鳥基因組圖譜
    中外科學家合作,構建起了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了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萬種鳥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萬種鳥基因組計劃」旨在從全基因組水平構建鳥類的生命之樹,解析鳥類輻射性演化的分子動力,解碼動物遺傳變異和性狀差異之間的聯繫,揭示分子演化和生物地理學及物種多樣性格局之間的關係,評估環境氣候及人類活動對物種演化過程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且揭示整個鳥綱物種的種群變化歷史。目前,全球有超過200位科學家參與到這項宏大的計劃中。
  • MPE:桂建芳等揭示銀鯽的兩輪多倍化起源
    最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課題組通過兩個分化的Dmrt1基因揭示了銀鯽的兩輪多倍化起源。首先他們在銀鯽中鑑定了兩個歧化的Dmrt1基因,且發現這兩個基因分別位於三條同源染色體上。隨後分析了銀鯽的近緣物種鯉和鯽的Dmrt1基因,發現這兩個物種中歧化的Dmrt1基因分別位於兩條同源染色體上。
  •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自1861年第一塊始祖鳥化石報導以後,鳥類的起源更成為科學家們感興趣的課題。早期鳥類祖先自恐龍演化形成後,經歷了快速的物種大爆發,形成了現今鳥類的物種格局。100多年來,科學家們對現生鳥類物種的分化過程和物種關係樹提出了眾多猜想,然而答案仍莫衷一是。
  • bioRxiv: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揭示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機制
    2020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specific mutation pattern between human coronavirus SARS-CoV-2 and Bat-SARSr-CoV RaTG13」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浙江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技術揭示了人類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
  • 我國科學家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
    在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資助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並揭示其獨特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這是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揭示栽培茶樹進化史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組裝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並揭示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科學家繪製出地球微生物組的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地球微生物組的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2:33:40 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Emiley A. Eloe-Fadrosh小組繪製出地球微生物組的基因組圖譜。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新華網】科學家揭示體內受精生殖方式的更早起源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朱敏研究員參與的國際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一項新發現,揭示了三億多年前泥盆紀一種披盔戴甲魚類的「私密生活」,證明體內受精的生殖方式比過去所認為的起源更早,可以追溯到目前所知最原始的有頜脊椎動物類群之中。
  • Advanced Science共同一作 | 單細胞輪藻基因組解析陸生植物起源!
    本研究藉助二代、三代PacBio和光學圖譜的方法,組裝獲得了最古老的單細胞輪藻Mesostigma viride高質量的基因組。通過比較基因組以及轉錄組分析,發現單細胞輪藻已經擁有了大量和陸生植物性狀相關的遺傳信息,同時陸生植物從單細胞輪藻中繼承了很多「遺傳工具」,該研究揭示了植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進化歷程與陸生植物的起源。
  • 科學家完成穀子基因組測序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成功構建了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為揭示穀子抗旱節水、豐產、耐瘠和高光合作用效率等生理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並為高產優質、抗逆穀子新品種的培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水稻、玉米、高粱、短柄草等重要禾本科物種的基因組相繼被解密,科研人員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夠破解更多的重要禾本科作物基因組,以期能揭示重要禾本科作物的保守性及差異性、闡明禾本科作物的基因組進化過程、進一步挖掘作物重要性狀功能基因。穀子是重要的禾本科作物之一,其脫殼前被稱為穀子,脫殼後被稱為小米,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被稱為「五穀之首」,從南到北均曾被廣泛種植。
  • 科學家在5700多年前的「口香糖」中提取出完整人類基因組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成功地從一塊5700年前的「口香糖」中提取出了完整的人類基因組,據悉,這塊「口香糖」則是在丹麥南部發現的。通過對DNA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曾經咬了這塊「口香糖」的人是一位女性並給她取名L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