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田進 2018年6月14日,商務部公布了中國今年前5個月吸收外資的情況。數據顯示,1-5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026家,同比增長97.6%;實際利用外資345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
外商投資企業,是指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與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由外國投資者單獨投資的企業。包括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包括股權投資)企業。今年1-5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增加97.6%,是指完成工商註冊的數量增加情況。
在中國加大開放力度與中美貿易摩擦並存的背景下,該如何分析看待97.6%與1.3%?
未來外資增長可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對記者表示,「在今年前5個月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幾乎翻番的情況下,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3%。一方面原因是外商投資企業類型的變化,另一方面則是資本的滯後」。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張燕生向記者表示,「流向中國的外資,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過去70%是製造業,現在70%是服務業」。
張燕生介紹,過去外資流向的製造業規模大,外資一個廠僱傭的工人可以上萬,甚至十幾萬,因此外資規模上升的比較快。 服務型企業大部分都是知識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企業,特點是數目比較多、金額比較小,且服務產業的增長本身就比較低。「比如一個律師事務所,一個研發中心,能有多少人啊」。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則向記者表示,「去年開始,中國對外資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吸引更多外商來中國註冊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數量翻番就不難理解。只是從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到投資會有一個滯後,剛設立的企業資金不一定馬上進入。」
「一般而言,外商註冊公司後,是不是投資、投資多少、往哪裡投,他有一個觀察過程,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等綜合考量,不會立馬開始投資。下一步外商投資增長的程度不僅取決於國內的宏觀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還需看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外商對中國的信心」,王遠鴻說。
王遠鴻向記者表示,雖然短期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的增長沒有轉化為實際的外資利用,但如果各個方面正常的話,未來外資利用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還是可以期待的。
1.3%正增長
王遠鴻對記者表示,「單看增長97.6%這個數據,說明現階段外商對中國經濟還是有信心的,中國對外政策也更加的開放,外商市場準入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2017年以來,金融等方面開放政策接連出臺。2018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從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四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對外開放重大舉措,並強調將儘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
牛犁對記者表示,「中國本身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家開放政策的不斷出臺是一個契機,因此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商來中國註冊公司」。
對於1.3%的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王遠鴻對記者表示,「近幾年中國外資利用的情況不太好,今年實現1.3%的正增長,總體表現還是不錯的」。
「對於1.3%,我們需要從全球貿易環境來分析,這涉及全球的資本波動」,張燕生對記者表示。他同時介紹說,當前處於全球資本流向和領域大幅度調整的過程,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六年,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都很不好,全球投資大部分投向了新興市場。2015美國開始加息,之前投向新興市場的錢也開始轉向美國等發達國家。其次,歐美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歐美國家對海外投資管制比較嚴厲。最後是,過去幾年全球的投資環境也一直不好。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每年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顯示,過去三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均呈現下降的態勢,其中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23%。
「綜合以上三點,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3%也就可以理解了」,張燕生說。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院長趙彥雲向記者表示,「外資企業的不斷進入,必定會對國內企業產生影響。我們要用競爭力的思想來評估,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多方位、國際高水平企業的進入,能促進中國多行業的良性的發展,提高國家競爭力。當然,中國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也需不斷完善市場機制,提高市場規範,從而進一步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