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藥鋪都會掛一副對聯: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如今,藥店上面的顯示屏滾動播放:購物滿58元送雞蛋10個,多買多送……醫者仁心可見一斑。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人吃五穀雜糧,生病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普通人小病靠拖,大病等死,小病去藥店,大病去醫院。
01
藥店和醫院有什麼區別呢?
藥店更節約時間
按常見的普通病症,諸如頭痛腦熱,感冒流鼻涕等,大家都會選擇去藥店買藥,藥店有它的優勢所在,就跟買東西一樣,進店選好付錢就可以走了,而去醫院,掛號排隊就是漫長的等待,尤其在大城市,可能上午掛號,下午還輪不到你,太耽誤時間。
跟醫院相比,藥店的花費會更少一些
就算普通的感冒,如果放在以前,人家望聞問切開點藥就好了,而現在不一樣,去醫院後,首先聽肺拍片驗血,一大波的高端儀器給你過一遍,最後得出結果:沒什麼大事,開點99感冒靈就行了,以前一場感冒幾塊錢就能治好,而今現在沒有七八百,根本治不好。
當然,醫院也有它的優勢:
一是患者自己拿不清症狀的時候,需要請專科醫生做詳細的檢查,然後對症下藥!
二是需要做手術,必須去醫院,比如頭破血流、缺胳膊少腿、以及其他疑難雜症大手術,這種情況藥店是絕對不會接收你的。
如今,每個城市都有很多家醫院,但不管是大醫院還是小門診,生意火爆的不得了,尤其在大城市,門庭若市,要想住院還得排隊等床位。
同樣,滿大街的藥店數不勝數,即使在一些冷冷清清的街道藥店,都有好幾家。
02
很多人就有疑問,這麼多的藥店真的就很賺錢嗎?
先分享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
剛好昨天我因為嘴巴上火就去藥店買藥,結果賣藥的人隨手在他邊上的架子上拿了灰色包裝的黃連上清片給我,他說是最新包裝效果好,價格35.8元,然後再給我推薦了維C銀翹片,氯雷他定片等,一起差不多要60多塊。
就我這種江湖老手,想套我的錢,他還太嫩了。
我看了一會兒問他,黃連上清片不是有黃色包裝的那種嗎?結果他在架子的最底下幫我拿了一盒,15塊錢。我就買了這一盒藥,吃了兩天就好了。
從這裡,我就總結出來藥店賺錢的秘密。
第一,推薦高價藥
一般去藥店買藥的人都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症狀,比如感冒流鼻涕之類的,而且都不是很嚴重,去藥店買方便簡單,不用掛號!
而你說出症狀之後,注意觀察賣藥的人,他給你拿的藥,一定是在她身邊架子上跟他肩持平的位置,也就是顧客一眼就能看到很顯眼的位置,而且他拿取很方便的位置。
當然,這個位置的藥價格絕對是最高的。
比如有些治感冒的藥,有老包裝跟新包裝,而且有不同的廠商,往往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藥都是比較便宜的,但是他一般不會給你拿這一款。
給顧客拿取高價藥,之後懂行的人會拒絕,不懂行的人會接受。拒絕之後,如果顧客說出自己想要的藥,他再在柜子底下去拿,而這種藥一般都放在不顯眼的位置。
第二,你買一款藥之後,他會給你搭配另外幾款,其實你注意仔細觀察說明書,效果都是一樣的,他只是為了多賣藥而已,甚至藥的配方幾乎都是一樣的。
第三,賣保健品賺錢,其實保健品就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說他有用吧他又沒用,說他沒用吧,心理感覺上好像有點用,說白了,就是心理效應。
而往往這些保健品的進價,連他售賣的點零頭都不到,絕對暴利!
第四,藥品促銷。古時候有醫德的良醫,寧可架上藥蒙塵,但願世間人無病。而現在講究的是買二送一大促銷,再送一盒雞蛋。人間的病痛疾苦,在藥販子手上那簡直就是大開心的事!巴不得你全家有病!
所以,是人都會生病,或大病或小病,是一個地方就會有藥店,或大藥房或小門診,隨便賣幾盒藥就能頂你幾天的工資,不要愁,沒利潤!
這年頭,凡事逃不過一個「利」字,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的錢,賺太多了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