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抱有美好的期望,有的甚至還沒等孩子出生就開始張羅為孩子取一個充滿寓意的名字,希望他的未來就如名字一樣,實現家人對他最美好的期許。
那父母可以將任何充滿寓意的詞拿來給孩子取名嗎?當然不是。今天小編就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看完您就明白孩子的名字應該如何取才不會違規。
這件事發生在前幾年,一對夫妻給孩子取了個充滿寓意的好名字,非常好聽還超具詩情畫意,沒想到去給孩子上戶口時,竟然被派出所不予上戶口。
這對夫妻對派出所的決定非常不滿意,給自己的孩子取個名字還違法啦,幹嘛不批?一氣之下就告到法院,請求法院判令確認派出所拒絕辦理戶口登記的行為違法。
最後讓這對夫妻鬱悶的是,經過法院審理,其訴訟請求竟被判決駁回了。難道這個名字是真的取錯啦?
這對夫妻一位姓張,一位姓呂,按照我們一般人的套路給孩子取名字那肯定是姓張或呂。
可是這對夫妻偏不這麼幹,給孩子取個「北雁雲依」的名字,這名字出自於一首詩「北風休閒呼長空,雁別聲聲顯悲鳴,雲翻沙飛廣漠地,依舊瀟客踏雪行。」
這對夫妻認為;「北雁」為姓氏、選取「北雁雲依」為姓名給女兒辦理戶口登記的理由是「我女兒姓名『北雁雲依』四字,取自四首著名的中國古典詩詞,寓意父母對女兒的美好祝願」
但是派出所認為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並沒有規定可以隨第三姓。對於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行為,行政機關就不能實施。故拒絕為其進行戶口登記。
這一事件曾經引發網絡熱議,有人認為給孩子取名字不應該幹預,這是體現對個體姓名權的尊重,也有人認為給小孩取名字當然不能隨便,至少不得違反公序良俗,應該尊重傳統。
法院認為,從社會管理和發展的角度,子女承襲父母姓氏有利於提高社會管理效率,便於管理機關和其他社會成員對姓氏使用人的主要社會關係進行初步判斷。
再者,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主要來源於客觀上的承襲,系先祖所傳,承載了對先祖的敬重、對家庭的熱愛等,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而「名」則源於主觀創造,為父母所授,承載了個人喜好、人格特徵、長輩願望等。
公民對姓氏傳承的重視和尊崇,不僅僅體現了血緣關係、親屬關係,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倫理觀念、人文情懷,符合主流價值觀念,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載體和鏡像。
如果任由公民僅憑個人意願喜好,隨意選取姓氏甚至自創姓氏,則會造成對文化傳統和倫理觀念的衝擊,違背社會善良風俗和一般道德要求。
姓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特殊符號,反映著家族傳承的體系,通過姓氏我們能夠找到一種天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諸如「免貴姓什麼?」「我姓張」。「哦!我也姓張,咱們倆同根。」這種源於同一個祖先的親近感唯有姓氏才能體現得出來。
父母給孩子隨便取個名字,名就不說關鍵是這姓氏亂了,那祖先一脈相傳就得亂了,長此以往還真會造成倫理觀念的崩潰。
所以說,父母為孩子取名字還是要慎重不可胡來,要尊重傳統,有家族觀念,千萬不可把祖宗傳下來的姓氏給弄丟嘍,那可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根。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