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學院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棟樓

2021-01-08 騰訊網

他在圖章上刻著:「博學、審問、慎思、試驗、明辨、篤行」

2020年12月29日,矗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下簡稱「協和」)東單三條5號的新科研大樓有了新名字——吳憲大樓,為致敬其創建者吳憲院士。

這一天恰逢協和生化學系建立100周年,協和舉辦了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

中國工程院院士、協和校長王辰院士指出,吳憲先生的卓越成就使他成為世界級生化大師。大樓命名既表達了對吳先生及其精神的感念,也隱喻醫學院原本局限的空間在功能與產出上能成為「無限大樓」。

圖為吳憲大樓揭牌儀式

發明血糖測定法、

編著國內首部《營養概論》

吳憲是不僅是中國的生物化學和營養學之父,更是第一位為諾貝爾科學獎提名的中國科學家。

自1920年至1942年在協和工作期間,他潛心治學,主要研究領域涵蓋臨床生物化學、蛋白質化學、營養學、免疫化學、氣體與電解質平衡以及胺基酸代謝等六個方面,一生發表研究論文163篇,專著3種,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生物化學學科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在揭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院校長劉德培教授和吳憲的嫡孫Albert Wu分別介紹了吳憲的生平經歷。

1893年,吳憲在福建福州出生,早期以舊學啟蒙,後受到新學教育。

通過留美考試後,吳憲赴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有趣的是,他最初的專業是造船工程,但受到赫胥黎《生命的物質基礎》一文的影響,於1913年改為主修化學,副修生物學。

隨後,吳憲進入哈佛大學,在奧託 · 福林(Otto Folin,美國著名生化學家)的指導下研究血液化學。他在兩年內完成博士論文《一種血液分析系統》。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又隨福林教授從事為期一年的博士後研究,進一步完成血液化學分析,這些研究發表後成了血液化學經典著作。

吳憲在此期間提出首個血糖測定方法,也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福林-吳憲法,大大推進了後來的胰島素的發現。該方法在國際上沿用長達70年,為此他被譽為國際血液分析權威。甚至當Albert Wu到醫學院讀書時,學校仍在向學生們教授祖父發明的這套方法。

1920年,吳憲應聘回國,進入協和醫學院生理化學系工作。吳憲於1924年晉升為系主任後,將該系更名為生物化學系。當時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系主任,開啟了中國生物化學研究的黃金時期。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他和他的同事們在血液分析、蛋白質營養、蛋白質變性和免疫化學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劉德培回憶,吳憲的一枚圖章上刻有「博學、審問、慎思、試驗、明辨、篤行」的字樣,這既是他一生追求,亦是真實寫照。

他的同事說:「無論是他發表論文,還是審閱別人稿件,對文稿中每一句話,每一個數據,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他都仔細推敲、修改,直到他認為滿意為止。」

在協和校園內孜孜不倦地工作同時,吳憲也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侶——嚴彩韻。她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獲碩士學位後,來到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助教。兩人在1924年底結婚。

1929年,吳憲先生與嚴彩韻合著的《營養概論》出版,這是中國最早的營養學專著。他們對中國人當時的的膳食成分進行了大量分析,證明中國人身材比西方人矮小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人的膳食以素食為主,蛋白質營養較低所致,有力地駁駁斥了西方對中國的種族歧視。

在一次分配戰後救濟物資會議上,美國衛生當局有人提議給中國兒童豆粉即可,無需提供奶粉,聲稱中國人腸胃只適應素食。吳憲聞之極為憤怒,當場駁斥。在他據理力爭下,後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派遣到中國的運送救援物資的船上都載有奶粉。

吳憲/圖源:wiki百科

解決蛋白質變性難題,

首創免疫化學標記手段

吳憲在協和期間主持了一項與蛋白質變性相關的較大規模研究。

當時,蛋白質變性本質的難題在國際上仍懸而未決。吳憲與鄧葆樂(C.Tenbroeck)、林國鎬、劉思職、楊恩孚、周啟源等同事一起,對蛋白質分別經過熱、酸、鹼、醇、振蕩、超聲作用後產生的性質變化進行了系列研究。

1929年底,吳憲在第13屆國際生理學大會首次提出蛋白質變性學說。他認為天然球型蛋白可摺疊形成緊湊的結構,而蛋白變性是因為蛋白質分子摺疊被打開而變成不定型的開鏈。這為蛋白質的變性作用下了明確定義。

這一理論得到包括X-射線衍射分析、溶液性質測定等實驗的支持,為蛋白質大分子高級結構研究寫下了最具有科學價值的一頁。

此外,吳憲還於1927年開始免疫化學的研究,並作出不少領先的成績。他在國際上首創了標記手段。他用帶色基團的血紅蛋白,繼而又用碘化清蛋白作為標記抗原,這種方法比用同位素作標記進行類似的研究要早許多年。利用這一方法,吳憲等人在其他蛋白質存在的同時進行了抗原、抗體沉澱物的定量分析。吳憲教授還純化了某些抗原與抗體,驗證了免疫反應的一元假說。

吳憲與家人合影

教學、抗戰與家庭

吳憲在協和任教期間,十分重視學生課程設置。他根據自己多年教學和國際生物化學的發展,用英文撰寫《物理生物化學原理》,並親自講授。

他嚴格選擇師資和重視培養青年,除了醫學院學生外,他還先後吸引了十餘位剛回國的青年化學家到實驗室工作,並接受培養進修生和研究生20餘人。據估計,到50年代,「中國的生化教師和研究人員有70%以上曾在協和醫學院受過訓練。」他們後來或在教學、或在研究單位擔任領導任務。

抗日戰爭期間,協和被迫解散,吳憲隱退家中,「埋首讀書、練習書法、整理著作,但抗日之心,未嘗或己。」1944年他離開北平,前往重慶,在西郊歌樂山南麓中央衛生實驗院籌組和領導營養研究所。

同年7月,他被派往美國,作為營養學專家、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中國代表,參加研究戰後經濟恢復與重建會議。

抗戰勝利後,吳憲回到重慶,起草進一步擴大發展營養研究所的計劃。隨後兩次作為訪學教授出國進行教研工作。

1952年,吳憲突發心肌梗死,不能緊張工作,在家人一致勸說下,他辭職退休。後由於心肌梗死復發健康每況愈下,他於1959年8月8日凌晨逝世。

吳憲與嚴彩韻共同撫育了五個孩子:吳婉先、吳瑞、吳婉蓮、吳婉明和吳應。他們長大後都在燕京大學讀書。其中,吳瑞先生後來成為美國康奈爾大學理伯蒂·海德·貝利教授,作為第一個測定脫氧核糖核酸序列的人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並在水稻遺傳學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在業餘時間,吳憲改造了自己居住的四合院,在那裡他招待了許多學生、教師和訪問學者,其中一些人至今仍記得在他家聚會的情景。

遠在美國的Albert Wu在視頻最後表示:「我可以想像大樓的樣子。如果我閉上眼睛,我可以看到一個開展實驗工作、進行發明創造的明亮、動態空間,我可以看到才氣橫溢的年輕人在大樓內得到培養。我也可以想像那裡的重要發現將服務於全世界人民。我衷心祝願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下個百年繼續繁榮發展。願你們繼續推動科學進步,為子孫後代的健康和福祉造福。」

來源:醫學界

整理:從小新

審稿:田棟梁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學界的霸主,北京協和醫學院,一所別具一格的大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於1915年開始籌建,從1927年正式命名至今,該校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名字也經歷了多次變更,直到2007年重新復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它是我國衛生和健康委員會(原衛生和計劃委員會)直接管理的唯一一所重點醫科大學,坐落於首都北京,雖然沒有985、211之稱卻是超越985、211的存在,是中國最著名的醫學高等學府,北京協和醫學院能夠享有如此大的盛譽,
  • 北京協和醫學院紀念生化系創建百年
    原標題:北京協和醫學院紀念生化系創建百年(記者王倩)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京舉辦「緬懷吳憲先生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10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1920年,他到協和醫學院創建生化系,1924年擔任系主任。在協和工作期間,他為我國醫學、特別是生物化學領域培養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表示,吳憲的愛國精神、科學追求與治學精神都值得後人效仿、傳承與發展。(王倩)責任編輯: 小雲【來源:健康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中國最強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和清華大學息息相關!
    比如南湘雅是指中南大學的湘雅醫學院,東齊魯是指山東大學的齊魯醫學院,西華西是指四川大學的華西醫學中心,中同濟是指華中科技大學的同濟醫學院。而作為五大醫學院校之首的北京協和醫學院,情況與其他醫學院類似,但似乎又有所不同。北京協和醫學院,起源於1906年的協和醫學堂,1912年,改稱協和醫學校。1917年,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
  • 國內四所醫學院在醫學方面遙遙領先 北京協和醫學院穩居第一
    在國內,有四所醫學院在醫學方面遙遙領先,不斷創下佳績,北京協和醫學院穩居第一,另外三所也毫不遜色,都是哪些醫科大學呢?1.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我國的一所重點醫科大學,有「中國醫藥殿堂」之稱。北京協和醫院創建已有百年之久,在經歷了一系列改革後,最終以「北京協和醫學院為名」。
  • 【院校介紹】北京協和醫學院
    一、學校介紹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北京協和醫學院由美國基金創辦,是我國最早設有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教育的重點醫學院校。它招收的八年制的學生基本都是每年高考時的省內狀元級別的學生,招生人數相當少,每年也就20-30個學生。
  • 清華大學正式成立臨床醫學院 清華、協和為何終未合併?
    剛剛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業的李榮顯(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他並不清楚本文一開頭所說的清華大學秘書長撇清關係的傳言,但清華自己的清華醫學院確實從2001年10月25日成立以來就從未取消過。只不過清華醫學院在2007年之前一直都沒有聽說有什麼具體的東西,讓他之前覺得有點「名不副實」。但清華醫學院近幾年的發展卻是頗為引人注目。
  • 北京高校——北京協和醫學院
    #高校#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學校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會於1906年共同創辦的協和醫學堂。1912年,改稱協和醫學校。1917年,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1919年,改名北京協和醫科大學。1929年,更名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1951年1月,學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衛生部接管,且改名為中國協和醫學院。歷經傳承與發展,學校先後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 維吉尼亞大學,有一棟以中國人命名的樓和教育基金
    在中國的大學,以人名命名的教學樓不外乎那幾棟「田家炳教學樓」、「邵逸夫教學樓」……都是為了紀念為社會、學校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北京協和醫學院
    本報北京9月5日電(記者原春琳)今天,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接受教育部、衛生部雙重領導,其原有的隸屬領導關係、資產關係和經費管理體制保持不變。
  •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通知 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通知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藥物所)將於2020年7月份舉辦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
  • 清華大學醫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什麼關係?弄清楚了再報考
    對於很多學生來言,即使專業確定了之後,選擇哪一所學校又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很多學校的實力表面上看起來差不多,甚至有些學校的名字聽起來讓人分不清楚。比如想填報醫學專業,卻不知道報清華大學還是北京協和,對兩者的關係傻傻分不清,清華大學醫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到底是不是一家?如果不是一家,又是什麼關係?為什麼經常會把他們放在一起說呢?
  • 【醫學院校介紹】北京協和醫學院
    一、學校介紹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北京協和醫學院由美國基金創辦,是我國最早設有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教育的重點醫學院校。國家的領導人對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發展也十分關心支持。歷屆主席和總理對院校發展寄予了深切關注和殷切期望,協和具有辦學的有利條件和優良的教學傳統,應該辦好,也一定能夠辦好,辦出協和的特色,為國家培養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 北京協和醫學院2020全國排名
    那麼,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全國排名第幾呢?  北京協和醫學院所在地區排名  北京協和醫學院位於北京,那麼在北京市內,都有哪些大學最好,他們的排名情況是怎樣的呢? 學校名稱 全國排名 星級排名 辦學層次 北京協和醫學院 50 6★
  • 協和醫學院紀念吳憲創建生物化學系百周年,新樓吳憲大樓揭牌
    12月2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京舉辦「緬懷吳憲先生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10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共同回顧協和生化學系百年發展歷程和精神傳承,致敬以吳憲先生為代表的幾代協和生化學系人對中國醫學科學事業發展所做的傑出貢獻,共謀未來發展。吳憲大樓揭牌現場。
  • 走進北京協和醫學院(之一)
    正面臨研究生報考之際,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所被教育部列為重點資助的小規模培養、高質量輸出的有特色的好學校。一提起「協和」兩個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北京協和醫院吧,協和醫院根本不用我介紹,中國最好的醫院大名鼎鼎誰人不知?但我今天要介紹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比協和醫院多了一個「學」字,是不是更牛了呢?今天我就帶您走進這個蘊藏在北京東單三條古建築群中的北京協和醫學院。
  • 協和醫學院紀念吳憲先生創建生物化學系100周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12月2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京舉辦「緬懷吳憲先生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10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共同回顧協和生化學系百年發展歷程和精神傳承,致敬以吳憲先生為代表的幾代協和生化學系人對中國醫學科學事業發展所做的傑出貢獻
  • 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部
    2007年5月18日,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鑑於與清華大學緊密合作辦學的需要,同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名稱,接受教育部、衛生部雙重領導。1916年,負責設計協和建築的柯立芝來華考察豫王府,決定設計建造一座中西合璧的有著宮殿式外觀的校園和醫院群建築。1917年9月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幫助建立北京協和醫學院,開辦醫預科,附屬醫院為北京協和醫院。
  • 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王辰院士擔任首任院長
    7月16日,北京東單三條,北京協和醫學院一號樓禮堂,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召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和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成立會議,學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作出上述表述。王辰曾說,擁有百年歷史的協和禮堂「泰戈爾曾在那裡慶祝生日,發表演講。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經停放,供世人瞻仰。是協和醫學院的靈魂和精神依附地。」7月16日,他對臺下嘉賓說道:「感謝見證協和醫學與公共衛生新百年。」
  • 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開學典禮
    9月10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2020年開學典禮。 當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2020年開學典禮。開學典禮以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400餘名協和新生代表在典禮現場莊嚴宣誓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人類健康守護者。
  • 說自己是第二,就沒有人敢說是第一,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什麼模樣?
    圖行大學之北京協和醫學院。 冷絲今天帶你參觀我國最古老的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一方面獨立辦學,保留「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校名,一方面與清華大學合作辦學,又可以稱呼為清華大學醫學院。這是遊人聞名而來參觀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照片。北京協和醫學院直屬科研和醫療單位較多,設有18個研究所(以及5個分所)、7所臨床醫院(含與北京市共建的天壇醫院)、6所學院、1個研究生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舊址離首都心臟——北京天安門其實很近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科研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物以及與醫藥學有關的生物、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覆蓋了醫學科學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