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凸顯了醫學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中的重要性,疫情防控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進一步把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7月16日,北京東單三條,北京協和醫學院一號樓禮堂,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召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和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成立會議,學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作出上述表述。
當天前來參會的嘉賓包括十一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院士,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教授,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等。
王辰曾說,擁有百年歷史的協和禮堂「泰戈爾曾在那裡慶祝生日,發表演講。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經停放,供世人瞻仰。是協和醫學院的靈魂和精神依附地。」7月16日,他對臺下嘉賓說道:「感謝見證協和醫學與公共衛生新百年。」
7月1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宣布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和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
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將設10個系
協和的公共衛生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1923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公共衛生系,蘭安生(John B Grant)教授擔任首任系主任。他創立的北平第一衛生事務所和河北定縣農村衛生試驗區不僅是中國醫學教育史上專為醫學院本科學生和護理學生教授公共衛生學的開端,在世界醫學教育史上也是一創舉,成為我國最早開展城市和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典範。
1989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成立。為推進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核心基地」和一流學科建設,2020年7月16日,在原公共衛生學院的基礎上,正式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由王辰擔任首任院長。
據悉,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以推動醫學教育和醫學科技創新、促進醫防協同為使命,下設10個學系,分別為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系、環境與職業健康學系、營養與食品安全學系、社區醫學學系、感染性疾病學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學系、血液安全學系、核與輻射安全學系、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系、老年健康系。執行院長為原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楊維中教授。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旨在建設中國衛生健康卓越管理人才的核心基地,培養高層次衛生健康管理人才,建立國家衛生健康管理政策智庫,發展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科,開展管理政策科學和實踐探索,推動衛生健康之力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學院下設衛生健康體系學系、醫院管理學系、衛生健康政策學系、社區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系和健康經濟與醫療保障學系等5個學系。執行院長為原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教授。
建院初衷是「醫防融合」
2020年冬春,王辰「逆行武漢」,看到超負荷運轉的醫院,他提出建立方艙醫院的建議,對患者要應收盡收。在新華社的採訪中,他表示,方艙醫院是「國家在當前關鍵時期的關鍵之舉。是我國公共衛生防控與醫療的一個重大舉措。」
新冠肺炎疫情並非他第一次「戰疫」。2003年4月,「非典」疫情爆發,王辰臨危受命,擔任北京防治「非典」專家組組長,接管了12人的「非典醫療專家組」和宣武醫院「非典」重症病房。
今年5月2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的王辰成為首位站在「委員通道」接受中外媒體採訪的政協委員。在採訪中,王辰表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很重要的一點是注重醫防結合。只有醫防融合起來,才能更有力地應對重大挑戰。」
7月16日,王辰指出,這也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 「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和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的初衷:「彌合醫防裂痕,推動醫防協同,實際上更準確的說,應當是醫防一體。」
2018年1月,王辰卸任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被任命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協和人」成為了他的新身份。那一年的開學典禮,王辰在雨中向新生發表講話,「你們身後,馬路對面的小禮堂,是協和的一號樓。過去,協和每屆的畢業生在那裡舉行畢業典禮。學生數擴增以後,改在九號院內。泰戈爾曾在那裡慶祝生日,發表演講;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經停放,供世人瞻仰。一號樓,是協和醫學院的靈魂和精神依附地。」
2020年6月最後一天,協和醫學院舉行了百年歷史上首次「雲畢業典禮」,王辰告誡協和學子,「衷心地希望你們超越你們的老師們,成為我們期望的大知識分子。所謂大知識分子,其內心本質是以無我為自我。你們,協和畢業生,一定不要在考慮自己上太過用心。你們應當是小至考慮學科、中至考慮行業、大至考慮社會和人類前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