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的地標是聖瑪利亞百花大教堂 ,它的中文名稱很多,如百花大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這座教堂造了150多年,從12世紀直造到14世紀,大教堂的粉紅、白色及綠色的大理石貼面則完成於19世紀,教堂圓狀穹頂高91米,僅這一圓頂就建造了 14 年。
米開朗基羅在設計梵蒂岡彼得大教堂的圓形穹頂時,曾這樣盛讚說,他設計的彼得大教堂可以比百花大教堂的圓頂結實,但不可能比百花大教堂的圓頂更漂亮。與眾不同的是百花大教堂內是一個空曠的149米深的大空間,它沒有一般哥德式教堂的船狀的堂,也沒有排凳。
歐洲教堂一般都是開放的,進去是不可能收費的,因為它是「上帝的居所」,是人的精神去得到安寧的場所,但教堂的有些特殊地方卻是要憑票參觀的,比如化6歐元攀登400多個臺階,可以登上百花大教堂圓頂。
在百花大教堂圓頂不僅可以鳥瞰整個佛羅倫斯市,還可遠眺佛羅倫斯周圍亞平寧山脈連綿起伏的丘陵景色。大教堂的鐘樓矗立在大教堂之側,近看似乎拔地而起,高聳入雲,由於它是由大畫家喬託所設計,所以一般遊人或書本上都稱它為喬託鐘樓。
喬託鐘樓四四方方,用的是和大教堂同樣的三種顏色的大理石貼面,因此與大教堂構成極為和諧的一體。正對著百花大教堂入口大門的是一個八角形建築,它有拜佔庭式橫型線條,這就是著名的建於11世紀的洗禮堂,當年但丁出世後便是在這裡洗禮的。
這個洗禮堂以它東西北三扇青銅大門 (建於14—15世紀) 而著稱於世,特別是東面的那扇大門被米開朗基羅稱讚「像天堂一樣的美」,因此後人便稱它叫「天堂之門」。
此門由10幅聖經故事組成。這扇「天堂之門」因年代久遠,必須用雷射修復。我們1999年來時,此門還是原件,如今所見的金光燦燦的大門卻是一件複製品了,但慕名而來的遊客人頭濟濟,依舊紛紛在那裡拍照留念。
傳說摸過這扇大門會帶來好運,難怪10年前看到這扇大門的中間部分亮亮閃閃,那都是幾百年來的遊客摸出來的。
但丁的出生故居離老城區的廣場很近。這是一間很樸素的用小石塊砌成牆面的小屋,很不起眼,如不留心,很可能一走而過。因此在但丁故居所在小巷出口處一側的牆上。築有一座但丁的半身雕象,其旁再掛著紅色綢布,上書「但丁故居」字樣,以引起遊人的注目。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者,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為什麼在佛羅倫斯,不在別的城市呢?原來文藝復興運動和梅迪齊家族關係太密切了!自15世紀以來,佛羅倫斯的行政首腦便是梅迪齊家族。
這個家族又是佛羅倫斯的巨富———當時全歐聞名的大銀行家,富可敵國的新興市民階級———早期資產階級的頭面代表,16世紀統一法國的法王亨利四世的妻子 (法國王后) 也是這個家族的女兒。
梅迪齊家族酷愛文學藝術,大力扶持新興市民階級的文化藝術 (連佛羅倫斯13世紀建造的恢弘的百花大教堂都是梅迪齊家族出資的) ,梅迪齊家族不像中國暴發戶那樣缺乏文化素質,他們代表了歐洲「富人」們的文化氣質,梅迪齊家族的全部家族財產如今都已成為義大利的國家財產!
13世紀時,七個手工業行會 (早期市民階級組織) 已控制了佛羅倫斯的政府,他們通過法律,不準貴族在政府行政機構擔任要職,致使佛羅倫斯在16世紀前就是分裂的義大利行政上最具獨立性、最強大、市民色彩濃厚的共和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