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賣雞蛋培養的博士生
經搜狐新聞當事人欄目多方核實,死者孟祥見小名「大幹」,出生於安徽省蕭縣的一個農村。
據其弟媳介紹,孟家條件並不優渥,孟母每天早上5點出門,晚上10點回來,以賣雞蛋為生,供孟祥見和弟弟一路讀到博士。
在社交網站上,孟祥見留下了一張帶著墨鏡、身穿藍色Polo衫的照片。酷酷的造型下,露出開心的笑容。
在同學的印象裡,孟祥見平時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實驗室,「從小就是學霸。」
根據資料顯示,2005年7月,孟在安徽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據同學回憶,在安徽讀書時,他特別愛踢球,暑假回家,常常約著朋友一起組球局。
之後,孟祥見成功考入華東理工大學讀研,2009年3月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還在華東理工念書時,他曾在日誌裡紀錄下了自己「一步步踩出的人生軌跡」:農村老家--小鎮黃口--縣城蕭縣--省城合肥--吉林長春--安徽蚌埠--上海--北京--上海--杭州--上海……」
即將從華東理工畢業時,他曾糾結是去新加坡還是去香港繼續深造。他在日誌裡這樣寫道,「我本人想去新加坡,家人朋友同學親戚都要我去新加坡。雖然現在三所學校都答應要我,不過經歷太多風雨的我,心還是懸著……我只想說,老天要是說付出能有回報的話,我應該能順利去,然後到美國,完成我最終的夢想吧。」
2009年,他順利進入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成功申請了該學校的獎學金。當他得知自己的導師是有機合成大師級人物,還做過全合成,他在日誌裡感慨道:「我的天,不敢想像。我的天,我真撿到一個大便宜。」
來到新加坡,他的心情看上去好多了。2010年3月5日,他寫下了第一篇長日誌,字裡行間流露出好心情:「新加坡很美,空氣品質超好,這裡的玻璃我發現透光度一直都是超好,沒有見過灰塵。但是對我來說,這裡有點熱,就和北方的晚秋似的,白日只要去外面走走就熱,這也是我沒有出去逛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沒學過英語有機化學詞彙,開始時他常常和導師產生誤解。磨合期後,他的試驗水平逐漸被導師認可,導師對他更加關心了,不讓他工作太長時間,基本每天一個「反應」(實驗),「在這裡三天幹的活,有時候還不如在上海乾一天的活多。」
他很喜歡南洋理工的大學氛圍,可以向老師借到所有的藥品,總共6000多種,只要發現有需要的藥品,他就立即向教授們要,因為「那兒的教授人都很好。」
「實驗室氣氛很好,老師人很好,我真的很幸運。加上平時和家人的VIDIO聊天,所以基本沒有想家的事……」
但新加坡的生活同樣伴隨著壓力。一次新學期的有機摸底考試,讓孟祥見「被打醒」。
「把書本一蓋,完整正確的寫出最最基本的以及最經典的人名機理,各種箭頭的使用,每一個孤對電子的轉移,每一個氫原子的得失,SN1 SN2以及E1 E2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最基本的應用。我以前覺得我還行,怎麼越來越發現,我就是個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
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少年,對自己的責任和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
「小時候想考最好的縣高中,結果跌倒二等高中,大了想考好一點的大學,結果落了個三等重點;想上牛的研究生學校,後來去了華東理工;出國想去美國,這不現在到了新加坡。然後吶……即使最後到不到自己的理想,我相信努力了上天也不會虧待我的,為了理想我奮鬥了,就不會後悔了。」
最終,2014年6月,孟祥見成功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他帶著新的夢想,來到清華。
「兒子沒了,這是挖了母親的心啊」
下午6點左右,孟祥見的母親和弟弟弟媳從天津趕到清華大學。在旁人的攙扶下,老人悲傷欲絕,邊哭邊喊「我的兒子」。
據孟祥見的弟媳介紹,上午10點多,他們就已經看到新聞。「我知道我的大哥就在何添樓2樓做實驗,我們特別擔心,一直給導師打電話和發郵件,都沒有回應,打校方電話也沒人接。」
下午2點多,校方通知家屬趕往學校,「但也沒說具體什麼事情。」
由於北京距離天津不遠,每當孟祥見有時間,他都會坐著高鐵看望弟弟和母親。「上個星期還見了面,活蹦亂跳的,周一的時候,他打電話告訴我們說要去南京工作了,合同已經籤好了,沒想到出了這個事情。兒子沒了,這是挖了母親的心啊。」
孟祥見是家中的老大,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弟弟也是博士,在天津某個大學教書。在家人眼中,孟祥見一直在奮鬥著。
孟祥見的社交網站第一篇日誌發表於2008年,他寫道,「做實驗到累趴倒為止,真的很累。哈哈,不過我心甘情願。」
2009年,他又在一篇題目是《為了目標,拼了》的日誌中寫道:「最近一個月都兩點睡覺,天天忙著補數據寫論文,今天總算基本完成了。要休息兩天了,接著還要寫文章,英文文章也不是那麼好寫的,閱讀文獻加上寫好又要一個月吧,接著又要工作加考託福,唉又要一個月奮鬥。等到四月,等我也有錢了,我要旅遊……我要旅遊……」
搜狐記者通過檢索發現,孟祥見已發表5篇論文,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網站,他的名字出現在2014年第二批CLS博士後基金入選者名單公示中。
起火爆炸的是什麼?
有媒體披露,事故起因疑與高度易燃的化學藥品叔丁基鋰有關。公開資料顯示,叔丁基鋰是一種有機鋰化合物,是有機合成中的超強鹼,高度易燃,可在空氣中自燃,儲存時必須以乾燥氮氣保護,使用時也必須非常小心。
昨日下午,對於疑因叔丁基鋰導致此次事故,清華大學表示,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調查中。
「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和實驗有嚴格的規定。」化學系一老師稱,此次事故是一起嚴重的實驗事故,「以前從未發生過這麼嚴重的事故,一定是哪個環節存在問題。」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和2009年,清華逸夫科技樓和焊接館曾分別發生火災。兩起事故原因均為實驗過程中人員操作不當,均未造成人員傷亡。
《清華大學化學危險品安全監督管理的規定》表明,化學危險品的購置、使用、儲存工作由各實驗室負責,應分類、分項存放,嚴格管理,消除安全隱患。使用化學試劑的教學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對化學試劑的使用安全負直接責任。
清華大學通報稱,昨日中午12時左右,海澱區環保局結束了何添樓現場周邊上風區、下風區的空氣監測,未監測到對人體有害的氣體,空氣狀況正常。事故發生後,學校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配合消防、安監、環保等部門展開事故調查,第一時間聯繫遇難者家屬處理善後事宜,緊急召開校黨委常委會和各單位安全工作專題會布置安全檢查,做好相關後續工作。
本周樓內實驗課暫停
有網友發布微博稱,自己在清華附中,距現場100多米。事發時,現場發出的巨響震得地面一顫。
事發後,清華大學教務處發布公告稱,「原定於本周在化學舊館、何添樓上的實驗課全部暫停。」有學校工作人員透露,「樓內至少到下周一才能恢復供電。」
本文綜合整理自搜狐網、騰訊網、京華時報等。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