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孔廟首次拍攝樂生紀錄片 推廣文化傳承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9月10日電(記者許雪毅、王驍)臺北孔廟10日舉行樂生傳承紀錄片首映儀式,首次藉由影像將樂生訓練過程中的故事傳達給大家,以拉近祭孔大典與民眾的距離,更好推廣文化傳承。

  每年9月28日,臺北孔廟都會舉辦「祭孔釋奠典禮」。這一典禮流傳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在祭孔大典上,除了佾舞之外,莊嚴肅穆的古樂也引人注意。負責演奏祭孔古樂的即為「樂生」。

  為了推廣祭典禮樂文化,臺北孔廟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樂生·聲年」,聚焦臺灣重慶中學樂生們辛苦訓練過程。

  紀錄片導演、臺師大民族音樂所畢業的莊敏慈表示,紀錄片拍攝長達一年,以重慶中學2018、2019年度受訓樂生以及樂長孫瑞金老師為主要拍攝對象,記錄了孩子們經歷風吹日曬,從完全不懂樂器到慢慢摸索,練習用最端正的姿勢演奏古樂的過程。

  孫瑞金說,祭孔當天樂生要在高溫中站立近2小時,必須通過不斷練習增強體力和意志力。學生們在最炎熱的暑訓期間每天練習站立一兩小時,他們稱之為「鐵板燒」考驗。

  「雖然只是典禮配樂,但如果祭孔典禮從頭到尾都沒有音樂,該是多麼枯燥乏味。」孫瑞金認為,正是有了一代代樂生們的努力,祭孔文化才能傳承至今。

  紀錄片「樂生·聲年」將於9月28日在臺北孔廟4D劇院放映。臺北孔廟表示,除了樂生紀錄片,未來還將陸續推出「佾生」「禮生」等紀錄片,讓更多人認識祭孔典禮傳承的艱辛和意義。

相關焦點

  • 臺北孔廟樂生紀錄片首映 全程記錄祭孔大典背後的付出
    9月10日,針對臺北孔廟祭孔大典的樂生們進行拍攝的紀錄片《樂生·聲年》在臺北首映,通過影片將文化故事傳達給大眾。  【解說】《樂生·聲年》紀錄片由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畢業生壯敏慈導演拍攝,在長達一年的跟拍中,記錄了樂生學員經歷風吹日曬雨淋,學習從未接觸過的古禮樂器,從無到有的排練過程。2019年8月,該影片入圍上海首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競賽複賽。
  • 臺北孔廟首個紀錄片《樂生·聲年》首映
    中新社臺北9月10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臺北市孔廟首個以祭孔釋奠典禮上的樂生為拍攝對象的紀錄片《樂生·聲年》,10日在臺北舉行首映記者會。一年一度的臺北市孔廟祭孔釋奠典禮將於本月28日舉行。典禮秉持尊師重教傳統,參與典禮的執事禮生、樂生、佾生,絕大多數為中小學生。從完全未接觸古禮樂器,到正式典禮上站兩個多小時並完成雅樂鳴奏,樂生們為此付出的辛苦,此前鮮為人知。在一年的拍攝中,《樂生·聲年》記錄了臺北市重慶中學的學生們為擔任臺北市孔廟祭孔大典樂生,辛苦訓練歷程及心境上的成長。
  • 展示中華文化傳承,南寧孔廟拍攝跨年祈福微電影《月夜·孔廟》
    臨近元旦,南寧孔廟博物館要搞「新意思」。12月13日,由該館主辦的公益微電影項目《月夜·孔廟》拍攝活動,在南寧孔廟進行。微電影拍攝現場。據悉,南寧孔廟將首次在元旦舉行大型跨年祈福,而這一微電影則將在跨年祈福活動上正式與大家見面。與此同時,南寧孔廟還計劃與曲阜孔廟等進行聯合祈福。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在拍攝現場看到,導演組對場景進行了不同的設計,太極表演、漢服展示、詩書朗誦等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都有體現。
  • 臺北孔廟紀念孔子誕辰 隆重釋奠典禮雨中舉行
    中新社臺北9月28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臺北已連續兩天陰雨綿綿。28日上午,臺北市各界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在孔廟冒雨隆重舉行。9月28日上午,臺北市各界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在臺北孔廟冒雨隆重舉行。圖為典禮現場。
  • 臺北孔廟舉行祭孔大典展現中華文化傳承
    新華社臺北9月28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晨光微亮,鼓擂鐘鳴。28日清晨6時起,臺北孔廟舉行隆重的釋奠典禮,紀念孔子誕辰2569周年,緬懷這位受到中華民族世代尊崇的「至聖先師」。  臺北市民劉冠毅凌晨4點半就從家裡出發,5點半前趕到了孔廟。「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祭孔大典,很是震撼。」
  • 臺北孔廟隆重舉行祭孔大典
    9月28日電 (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9月28日清晨,臺北孔廟隆重舉行祭孔大典。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上任後首次出席祭孔典禮。  典禮之初,主辦方邀請臺灣古琴演奏家袁中平遵古禮演出孔子所作的《幽蘭》琴曲,在清晨破曉時分,以「古音迎曉,琴德合一」的莊重氛圍,引導參加典禮的民眾寧靜心神,以示對孔子崇敬之意。9月28日清晨,臺北孔廟隆重舉行祭孔大典,紀念孔子誕辰2567周年。活動遵循傳統古禮儀節,分37個步驟進行。
  • 臺北孔廟舉辦揮毫贈春聯活動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臺北孔廟舉辦揮毫贈春聯活動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2017-01-14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臺北1月1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陳林)農曆春節將至,臺北孔廟14日舉辦揮毫贈春聯活動,邀請近30位臺灣書法教學研究學會的書法老師現場揮毫,免費贈給民眾。
  • 臺北孔廟舉行隆重釋奠典禮紀念孔子誕辰
    中新社臺北9月28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臺北市各界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28日上午在臺北孔廟隆重舉行。6時許,孔廟大成殿前,隨著鐘鼓聲響起,分別身著深紫、朱紅、鵝黃色傳統服飾的禮生、樂生、佾生,依序出場,立於大殿丹墀兩側。
  • 【華廣報導】臺北孔廟與上海孔廟「 儒行雙城」 2020年上海孔子文化節19日在兩地同時開幕
    嘉定主會場開幕現場圖(玉龍攝)首次以上海臺北孔廟交流為載體,以「儒行雙城」為主題的2020年上海孔子文化節今天下午在嘉定孔廟與臺北孔廟同時開幕
  • 臺北孔廟雅樂舞團曲阜孔廟展演佾舞祭奠孔子
    目前海內外共存有1300多處孔廟,每年孔子誕辰曲阜孔廟、臺北孔廟等多地孔廟、文廟都會舉行祭孔大典。8時整,30位臺北孔廟雅樂舞義工身著典雅漢服,持翟與籥,在曲阜孔廟大成殿前展演「三獻禮」雅樂舞,整場表演由進饌、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四部分組成。臺北孔廟管理委員會約聘企劃師陳靖怡介紹說,臺北市孔廟保存完整祭孔音樂、舞蹈原貌,承襲古代宮廷雅樂舞,演奏傳統八音樂器。
  • 上海嘉定孔廟「牽手」臺北孔廟,幹了這件大事
    9月19日,首次以上海、臺北孔廟交流為載體,主題為「儒行雙城」的2020年上海孔子文化節在嘉定孔廟開幕。此次孔子文化節,嘉定孔廟設主會場,臺北孔廟設分會場,全程線上直播,並進行實時互動,共同宣揚和傳承儒家文化。
  • 臺灣孔廟:源流一脈中華情
    臺南孔廟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潘元正介紹說,這個創立於清道光年間的孔廟樂局如今仍活躍在春秋祭典的舞臺上,他們所傳承的「雅樂十三音」堪稱「古樂活化石」。而臺南孔廟也是全臺唯一採用清制釋奠禮樂的孔廟,近年來與山東、福建等地多有交流。臺南孔廟是臺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太學」以下,府設府學,州設州學,為中等教育;鄉設鄉學,為初等教育。「凡民八歲入學,課以經史文章。」
  • 古禮春祭緬懷先師 臺灣孔廟弘揚傳統
    中新社臺北3月22日電 題:古禮春祭緬懷先師 臺灣孔廟弘揚傳統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啟扉……」,伴隨著臺北孔廟內鼓樂齊鳴,在執事者抑揚頓挫的禮唱下,一身白衣黑褲傳統服飾的禮生,依序打開大成殿前三道正門,揭開一年一度春祭典禮序幕。
  • 臺北孔廟舉辦春祭典禮
    臺北孔廟春祭典禮現場。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新華社臺北3月22日電 (記者曹典、李寒芳)臺北孔廟春祭典禮22日在孔廟大成殿廣場隆重舉行,典禮依循29道儀程,以「禮、樂、藝、歌、饌」向孔子表達敬意,千餘名民眾前來觀禮。
  • 特寫:臺北孔廟雨中祭孔
    新華社臺北9月28日電(記者彭培根、趙博)下了一夜的秋雨,擋不住人們祭奠先賢的熱情。28日清晨,雨聲窸窣裡,臺北孔廟已是人潮湧動。9月28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早上6時許,一年一度的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隆重舉行。
  • 臺灣最早孔廟整修過半 古法傳承中華文化
    新華社臺北11月8日電(記者彭培根、陳斌)「我們使用的工藝都是傳統工法,許多是從大陸傳過來的。」參與臺南孔廟漆作工程的寺廟彩繪工藝第三代傳人陳文松說。臺南孔廟正經歷30年來最大整修,如今整修進度已經過半,孔廟主殿大成殿內部整修基本完成。
  • 央視大型人文紀錄片《傳承》欄目深入霞浦拍攝
    9月21日至9月29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大型人文紀錄片《傳承》欄目組在沙江鎮竹江村取景拍攝,近距離呈現竹江鄭氏竹蠣養殖技藝,拍攝記錄非遺項目傳承人的故事,並深入挖掘竹蠣養殖技藝的文化、學術和經濟研究價值。
  • 臺灣寫真:臺北孔廟"春祭" 五種語言誦《論語》
    中新社發 符永康 攝   中新社臺北3月13日電 題:臺北孔廟「春祭」:五種語言誦《論語》  中新社記者 符永康 董會峰  3月13日早上8時許,臺北孔廟鼓樂齊鳴,隨著執事者一聲悠揚的禮唱——「啟扉!」身著白色唐裝的禮生打開三道正門,掀開了一年一度「春祭」典禮的帷幕。
  • 臺灣寫真:臺北孔廟裡的經典誦讀嘉年華(圖)
    中新社臺北八月四日電 題:臺北孔廟裡的經典誦讀嘉年華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黃少華  居住在基隆的吳女士四日早晨七點和該市讀經學會其他志工搭上公車來臺北。七個頑皮的讀經學童隨她們趕往臺北市孔廟,和數百個北臺灣的孩子一起誦讀《大學》、《老子》中華文化經典。
  • 曲阜孔廟,帶你找尋消失的祭孔雅樂
    孔廟用樂,由來已久。孔子去世後,以宅為廟,陳列孔子生前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琴為孔廟記載最早的樂器。孔廟雅樂,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廟堂祭祀樂舞,孔子的後代、地方官吏及歷代皇帝舉行祭祀孔子儀式中的專用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