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數學上自洽的物理學理論不一定正確?

2020-12-12 火星科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數學是人類研究和認識宇宙的一個有力工具,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數學可以很好地描述自然。不管怎樣,數學確實是一種很好的經驗事實。正因為如此,人類可以用數學公理來闡述理論並從中得出結論。雖然這並不是物理學理論在歷史上的發展方式,但這是思考理論和數學之間關係的好方法。

數學在物理學中的作用

無論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還是廣義相對論,或者是弦理論,現代物理學理論都是用數學術語來表述。然而,要得到一個具有物理意義的理論,僅靠數學是不夠的,還需通過觀測自然和宇宙來驗證。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物理學家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如果一個理論有內部矛盾,那這個理論就是錯的,而不是宇宙的問題。所謂內部矛盾指是理論的公設會導致相互矛盾的陳述,舉個例子,一個物理量被定義為概率,而它的值大於1,這顯然是錯誤的。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物理學理論做出的預言與觀測結果完全不一致,那麼,這個理論也是錯誤的,但這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本文的觀點是,自然法則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可以從假設公理中推導出結果。

即使你從未聽說過「認識論」,也很容易看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我們可以從公理中推導出的結果與假設公理一樣「不可避免」,這意味著結果不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這並不是有趣的部分。有趣的是,它仍然受到物理學家和科學作家的歡迎,他們似乎相信物理學可以神奇地自我解釋。

從何處獲得物理學理論的公理?

根據現有的知識,物理學家用最有效的方法來描述所觀測到的現象。當然,一旦物理學家寫下了一些公理,那麼從這些公理中衍生出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說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這就是內在一致性的要求。

然而,公理本身永遠不會被證明是正確的,所以公理本身也永遠不會是必然的。我們只能在公理所產生的預測與觀測結果一致的情況下,才能說它們是「正確的」。

這不僅意味著我們將可能會發現一套不同的公理,它可以更好地描述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任何關於自然法則必然性的說法,實際上都是我們無法為所觀測到的現象找到更好的解釋。

數學上的自洽並不意味著理論正確

事實上,某些公理給出結論的必然性與自然法則本身的必然性之間的這種混淆,並不是無害的。弦理論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弦理論學家堅信他們一定是在正確的軌道上,僅僅因為他們成功地構建了一個基本一致的數學結構。雖然弦理論在數學上的自洽是對自然的正確描述所必需的,但這還不夠。數學結構一致性並不能直接表明,理論所假設的公理是否能很好地描述觀察結果。

類似的情況也適用於圈量子引力論,相關的物理學家認為背景獨立性(時空的幾何結構是一個動態量,而非一成不變)是不言而喻的真理。類似地,有些物理學家認為統計獨立性是真理。然而,數學公理並非宇宙真理,它在現實中可能有用,也可能沒用。

除此之外,物理學家誤解數學在科學中的作用還有一個代表性的例子,那就是多元宇宙理論,或稱平行宇宙理論。

如何選出正確的物理學理論?

如果一個物理學理論引起了內部矛盾,這意味著至少有一個公理是錯誤的。但是消除內部矛盾的一種方法是簡單地拋棄公理,直到矛盾消失。

放棄公理並不是一種科學上卓有成效的策略,因為這樣最終得到的理論是模稜兩可的,無法做出有效的預測。但這是一種方便、省力的方法,可以解決數學問題,所以在物理學中很流行。

簡而言之,之所以會出現多元宇宙理論,是因為這些理論缺乏足夠多的公理來描述我們的宇宙。然而,不知何故,越來越多的物理學家成功地說服自己,多元宇宙假說是一個很好的科學理論。

在物理學中,有很多套公理在數學上是自洽的,但卻不能完全準確地描述我們的宇宙。如果要從中選出較好的理論,物理學家必須要堅持一個原理,那就是這些公理可以推導出正確的預言。然而,沒有辦法證明一組特定的公理必然是正確的,因為科學有其局限性。

相關焦點

  • 弦理論是物理學還是哲學?
    弦理論是物理學還是哲學?弦理論是物理學還是哲學,這取決於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你是否掌握高等數學!如果你表示看不懂微積分,沒聽過黎曼幾何,那麼弦理論對於你來說,是哲學、八卦、或者神學都無所謂;除此之外,有高等數學作為工具,你當然不會再問出這個問題。
  • 反思理論物理——論數學與物理學的關係
    數學是一個抽象的邏輯過程和證明,建立一些概念和規定一定的形式體系與框架就是一門新數學,這門新數學不一定與客觀有一一對應的關係,有些數學形式體系是對客觀不合理的理想化與抽象,這些數學就是主觀創造的數學,與客觀根本不可能建立對應關係。有時,物理學家對系統進行不合理的理想化而應用數學時,也會帶來適得其反的作用。數學是具有兩方面內容的。它似乎是描述外部世界的語言,但它可能更適宜代表我們自己語言和意識。
  • 為什麼說物理學很美?
    其實,物理學作為一門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具有以下三種「美」!一、簡單美!1.內容的簡單美。物理學家們往往用最簡單的理論表達作為研究問題的標準,比如牛頓用牛頓第二定律把機械運動簡單的表達出來。2.結構的簡單美。物理學主要包括力、熱、電、光、原等非常豐富多彩的內容。
  • 超弦理論 物理學最深邃的理論 外行也能看懂
    世界上是否存在能夠統一這兩大學說的「萬有理論」?在當下的物理學理論中,弦理論最有可能回答這一問題。自然界存在某種能夠包含四種獨立的基本相互作用(強、弱、電磁和引力相互作用)的統一理論。        綜合多方面因素,弦理論是最有希望的「統一理論」。它出人意料地在最高能標上統一了引力和量子理論。雖然沒有實驗證據,但物理學家有充分的理論依據來相信弦論是正確的。
  • 既然數學不完備,為什麼基於數學的物理學能描述宇宙?
    在物理學中,理論是一組數學公理,就像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所涉及的那些公理一樣。不過,物理學理論還為如何用可測量的量來確定數學結構提供了一種方法。畢竟,物理學是科學,不是純粹的邏輯數學。因此,如果物理學中有任何不可判定的命題,物理學家會通過實驗測量來判定它,然後再引入一個與結果一致的公理。
  • 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霍金演講照 那麼什麼是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呢?霍金為什麼會說我們永遠不可能找到物理學的終極理論?哥德爾定理是怎樣終結物理學的? 一階謂詞邏輯通俗來講指的是邏輯學中最基本的一些邏輯關係,例如「與」、「或」、「推出」等,一致性指公理系統是自洽的、無矛盾的,而初等算術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公理系統指的是,在數學中純粹從一些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建立起來的一個命題系統。
  • 物理學理論的本質是什麼?
    一直以來,總有人不相信科學發現,他們固執地認為,黑洞不存在,夸克不存在,引力波不存在,希格斯玻色子不存在,或者時間不存在。 科學家並非對宇宙中的一切做出無端的臆想,他們會根據實際做出合理的假設,並通過實驗加以證實。科學是關於事實,而非關於信不信存在的問題。 物理學理論的本質是數學框架
  • 為什麼中國理論物理學發展緩慢而日本頻獲諾獎?| 胡化凱
    此外還有各省的官費留學及自費留學,其中也有一些人學習的是物理學,但基本上都不是理論物理。這些情況正說明了獲得博士學位人員中從事理論物理研究者少的原因。 吳大猷先生在總結中國物理學發展的歷史時說:「為什麼中國的物理研究發展得這麼慢?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在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基礎之上繼往開來,發現能量量子在自然體系表面保守力場方向上的玻爾茲曼分布,就是溝通宏觀與微觀的「橋梁」.不僅可以通過橋梁解答「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而且橋梁本身就是描述氣、液、固(冰)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定量解析氣、液、固(冰)多種物質多項特性參量(及相變與臨界點參量)的親力親為案例,鮮明地展示了在解決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上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
  • 我們所知道的理論物理學「終結」?
    理論物理學以複雜著稱,以數學形式「書寫」自然規律,這意味著我們所處理的規律非常簡單,至少比其他科學學科要簡單得多。不幸的是,解開方程並不是件易事。例如有一個完美理論可以描述基本粒子夸克和膠子,但沒有人能計算出是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質子。目前這些方程還無法用已知的方法求解。
  • 為什麼物理學近百年沒有重大突破?
    物理學真的發展到了瓶頸?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一種說法:物理學近百年來沒有重大突破了?好像從直覺上,好像確實是如此。但實際上,直接去下這樣的結論有點過於草率了。這是因為物理學的發展不僅僅是和人類的智力有關,它還和測量有關,實際上人類的智力是超越物理理論而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物理學的未來——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這種隨機基礎的想法一直困擾著愛因斯坦,直到他去世,導致他著名地講話:上帝不會和宇宙玩骰子他認為量子力學一定是一個不完整的理論。他認為一定存在「隱藏變量」,一旦被發現,量子力學的結果將是可確定的。時間證明這位奧地利物理學家錯了。
  • 弦理論:來自天堂的傳說,想要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超級理論
    現狀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宇宙,卻有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4套互不相容的理論體系。沒有一個理論能夠達到自洽解釋宇宙所有未解之謎的終極理論的標準,這意味著現有的理論都不完備!無一例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物理學家們先後構建了哥本哈根詮釋、路徑求和解釋、平行宇宙理論、多維度解釋、超級大腦解釋、多歷史解釋和GRW自發定域理論。但是,明眼人會發現,這些理論或解釋都是基於粒子說的解釋,都在努力解釋一個粒子如何同時穿過兩條狹縫。結果,粒子學家們在一個粒子是穿越左縫還是右縫這個問題上一籌莫展,更無法自洽地解釋實驗中屏幕上的幹涉條紋了。
  • 為什麼弦理論/M理論是萬物理論的主要候選者?
    在物理學中,弦理論是一個理論框架,在這個理論框架中,粒子物理學中的點狀粒子被稱為弦的一維物體所取代。它描述了這些字符串如何在空間中傳播並相互作用。在比弦尺度大的距離尺度上,弦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的粒子,它的質量、電荷和其他性質都是由弦的振動狀態決定的。在弦理論中,弦的許多振動狀態之一對應著重子,一個帶有重力的量子力學粒子。因此弦理論是量子引力理論。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套理論可以達到終極理論的標準,這意味著現有的理論都不完備。說的更直白點,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都無法自洽地描述和解析這個世界的運作原理。很多學者認為,弦理論有望發展成終極理論,是終極理論的最佳「種子選手」。這的確是物理界的主流觀點。
  • 理論物理學並不是胡說八道!
    物理學的歷史充滿了你聽說過的偉大思想,比如標準模型、大爆炸、廣義相對論等等。但它也充滿了你可能沒聽說過的絕妙想法,比如坂田模型,彩色理論,穩態模型,等離子宇宙學。今天,我們有非常流行的理論,但沒有任何證據:超對稱、大統一、弦理論和多元宇宙。
  • 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 眾妙之門
    物理學革命與數學的引入歷史上物理和數學有著十分深刻的聯繫。物理的目的之一是了解新的自然現象。而一個新的自然現象之所以新的標誌,就是我們連描寫它的名字及數學符號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當物理學家有一個真正的新發現時,他/她什麼都說不出來,什麼都寫不出來,也無法進行計算推導。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新的數學語言來描寫新的自然現象。這就是數學和物理之間的深刻聯繫。正因為如此,每一次物理學的重大革命,其標誌都是有新的數學被引入到物理學中來。第一次物理革命是力學革命,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是天體的的運動。
  • 專訪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王孟源:別在某些科學領域浪費資源
    以往高能物理界的嘗試,如超弦和LQG,多是從前兩者出發(Penrose算是數學物理的人,所以SN我不熟)。文小剛卻是以量子糾纏為起點,這是個很好的點子。雖然現在他的理論還很不成熟,我認為是值得有幾百人的幾十個團隊投入十年左右的時間,看看是否能有結果。他說的需要新的數學,我也能理解,那麼數學界也應該有所投入。
  • 科學家為什麼說弦理論據稱是「唯一」能夠統一四種基本力的理論?
    面對把基本理論應用於可觀測宇宙時的困難,一些研究人員呼籲改變理論物理學中已有的一些信條。他們開始明確地提出,如果一個理論足夠優美且能夠解釋現象,那麼它不需要實驗的檢驗。這無疑打破了數百年來通過實證鑑定科學知識的哲學傳統。如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所說,理論的科學性必須是可證偽的。
  • 這篇長達165頁的論文,同時解決了量子物理學和理論數學的難題
    但現在,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證明出現了,它將這兩種想法聯繫在了一起,同時解決了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和數學領域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這個新證明就是:理論上,使用糾纏態量子比特(qubit)而非經典的 1 和 0 進行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可用於驗證非常多的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