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 眾妙之門

2021-02-08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物理學革命與數學的引入


歷史上物理和數學有著十分深刻的聯繫。物理的目的之一是了解新的自然現象。而一個新的自然現象之所以新的標誌,就是我們連描寫它的名字及數學符號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當物理學家有一個真正的新發現時,他/她什麼都說不出來,什麼都寫不出來,也無法進行計算推導。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新的數學語言來描寫新的自然現象。這就是數學和物理之間的深刻聯繫。正因為如此,每一次物理學的重大革命,其標誌都是有新的數學被引入到物理學中來


第一次物理革命是力學革命,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是天體的的運動。牛頓不僅要發明他的萬有引力理論,而且還要發明微積分這一套新的數學來描寫他的理論。第二次物理革命是電磁革命。麥克斯韋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形態——場形態物質。這就是電磁波,也是光波。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場形態物質需要用數學的纖維叢理論來描寫。第三次物理革命是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發現了第二種場形態物質——引力波。他需要引入數學中的黎曼幾何來描寫這種新物質。第四次物理革命是量子革命。這次革命揭示出,我們世界中的真實存在,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但既是粒子又是波。這種莫名其妙卻又真實的存在,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解釋,而量子力學則是建立在數學中的線性代數理論之上。


牛頓、麥克斯韋、黎曼、愛因斯坦


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一場新的物理革命——第二次量子革命。這次革命的主角是量子信息和它們的量子糾纏。這次我們所遇到的新現象,就是很多很多量子比特的糾纏。這種多體量子糾纏的內部結構,正是我們既說不出來,又沒有名字的新現象。我們現在正在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某種形式的範疇學),來試圖描寫這種新現象。


這次正在進行中的物理學新革命是非常深刻的。因為這次革命試圖用糾纏的量子信息來統一所有的物質、所有的基本粒子、所有的相互作用,甚至時空本身。而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序、拓撲物態,以及量子計算中的拓撲量子計算,都是多體量子糾纏的應用。正是通過這些物理研究,我們發現了多體量子糾纏的重要性,並引入了長程量子糾纏這一相關概念。


用數學的眼光看物理學


我們剛才用物理的眼光,概括了數學和物理的關係。自牛頓以來,我們都是用分析的眼光看世界,用連續流形、連續場來描寫物理現象。特別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它是如此的漂亮自然,大家都認為它抓住了宇宙的本質。之後,以幾何的眼光看世界成為物理的主流。在這個思路下,物理學家發展了規範場論、量子場論,以及描寫所有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


但完美主流的幾何的眼光,並不一定是認識世界的正確方法。從量子革命以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的世界不是連續的,而是離散的。我們應該用代數的眼光看世界。連續的分析,僅僅是離散的代數的一個幻象。就像連續的流體,是許許多多一個個分子集體運動的幻象。這種以代數的眼光看世界的新思想,將顛覆很多目前的主流物理理論,帶來物理的第二次量子革命(見《光的奧秘和空間的本源|眾妙之門》)。某種意義上,建立在幾何思路之上的廣義相對論、規範場論、量子場論太漂亮太完美了,讓我們誤以為它抓住了宇宙的本質,誤導了我們一百多年。


有趣的是,這100多年來,近代數學發展的一條脈絡也正是從連續到離散、從分析到代數的脈絡,也提出了離散的代數是比連續的分析更本質的觀點。60年代由Grothendieck學派發展出來的代數幾何理論正是這種思想的代表,代數幾何可以看作是實現了連續和離散的統一的幾何理論。這和物理學從經典到量子的發展一一相映。而實現統一的語言當然是代數的,更準確的說,是一個超越了集合論的、全新的數學語言,也是代數幾何的基礎語言:範疇學。


40年代Eilenberg和Mac Lane發展了範疇學,60年代Grothendieck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代數幾何。


範疇學的精神


下面讓我從一個外行的角度,來粗略介紹一下範疇學的精神。通常,如果我們想要深入了解一個物體,我們會把這個物體分解成越來越小、越來越簡單的構件。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認為了解了這個物體。這一思想方法就是還原論的思路。這是科學思想方法的一個主流。很多人甚至用它來定義什麼叫做「理解」。


但主流並不代表正確。「理解」也可以由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實現。我們不試圖把物體分成更小更簡單的基本構件。我們甚至不去考慮物體的內部結構,也許物體根本就沒有什麼內部結構。我們試圖通過這個物體和其他所有物體的關係和作用,來了解這個物體


其實,和其他物體的關係和作用,正代表了這個物體所有可能的性質。而一個物體的所有可能性質,也就完全定義了這個物體本身。歸根到底,也許我們根本就沒有物體,只有一大堆關係。而物體這一抽象的概念,以及物體所有可能的性質,是由這一堆關係來定義的。這就是範疇學的精神。


把這一範疇學的思路應用到認識論,我們發現所謂的「客觀存在」,其實是人腦通過觀察到的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關係,所抽象出來的一個概念。也就是說,我們頭腦中的主觀印象觀察是客觀的。而所謂的「客觀存在」,反而是主觀的。因為我們所觀察到的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關係不是隨機混亂的,這些關係之間有非常強烈的關聯。這些強烈的關聯賦予我們「客觀存在」這一想像(或概念)。吳詠時老師舉過一個社會學例子:範疇學的精神正像馬克思說過的,人這個個體是通過人和人的關係定義的。所以範疇學是關係學,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新方式。


我們也可以把範疇學的思路用到物理中對相和相變的理解。兩個相之間的相變,就是範疇學中的「關係」。而相這個概念,就是通過所有相變(即「關係」)來定義的。


物理學中的第2個例子是量子力學理論。通過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來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其實是一種還原論的思路。如果我們要用範疇學的思路來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那我們將像實驗物理學家一樣,直接考慮各種各樣的觀測(這些觀測對應於我們上面說的關係),而且我們只考慮各種各樣的觀測。這些觀測(關係)之間有很強的關聯。通過這些關係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直接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這就是範疇學的思路。


現有的量子理論用的不是這一思路,而是通過對觀測之間的關係的總結,抽象出波函數這一概念,代表所謂的「客觀存在」。然後我們再通過波函數來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


其實波函數(及其背後的線性代數),僅僅是我們對現有實驗觀測的一個模型。這一模型不見得唯一,也就是說,可能有另一個理論可以同樣有效地描寫我們的量子世界。這一模型也不見得正確,也許將來新的實驗觀測會和現有的模型矛盾。這將迫使我們構造一個新的模型,也就是發展一套新的理論,來描寫我們的量子世界。


其實用範疇學的思路來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就是要放棄波函數這一概念。這將有助於我們不受波函數的束縛,來進一步發展量子力學。


物理學中第3個例子,就是具有長程糾纏的量子物態。量子物態中的組分有可能有長程糾纏。這些長程糾纏的各種各樣的構型,會給出各種各樣不同的量子物態[1]。這就是量子物態中所謂的拓撲序(見《拓撲序:看世界的一種新視角 | 眾妙之門》)。有長程糾纏的量子物態,是一類全新的物態,有各種想以前想不到的新現象。


陳諧(左)顧正澄(右)和我在一系列工作中提出了長程糾纏和對稱保護序的概念,並發展了對稱保護序的上同調理論。


長程量子糾纏及其對應的拓撲序,是一個全新的自然現象。我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數學來描寫這一新現象?近十幾年來的研究發現,張量範疇學和高階範疇學正是描寫長程糾纏(拓撲序)的數學框架。其實拓撲序物態中的拓撲準粒子對應於範疇學中的「實體」(object,即所謂的「客觀存在」),而準粒子的交換、融合等操作,對應於範疇學中的關係(morphism)。張量範疇學正巧是描寫拓撲準粒子的完備理論。它可描寫拓撲序物態中的拓撲準粒子所具有的各種非常新奇的性質,如分數電荷、分數自由度、分數統計,甚至是非阿貝爾統計,等等。正是這些新奇的性質(非阿貝爾統計),使我們可以用拓撲物態進行拓撲量子計算。


吳詠時(左)指出分數統計(準粒子的交換操作)的數學基礎是編織群表示。王正漢(右)及其合作者對簡單的模張量範疇進行了完全分類。


通過範疇學,我們得到了對拓撲序(即長程糾纏)的全面理解和分類。比如在1維,沒有非平凡的拓撲序,也就是說沒有長程糾纏,只有短程糾纏。在二維,各種各樣的拓撲序可以由一類特殊的張量範疇——模張量範疇——來一一描寫[2]。在三維,各種各樣的拓撲序可以由一類特殊的融合二階範疇來一一描寫[3]


蘭天(左)、孔良(中)、朱晨暢(右)和我的一系列工作對三維拓撲序進行了完全的分類和構建。


代數拓撲在凝聚態物理中的應用


近代數學的另一重要分支——代數拓撲,也在凝聚態物理中有重要的應用。上面提到長程糾纏(即拓撲序)代表了一類新型的量子物態。那麼長程糾纏的反面——短程糾纏,應當只能描寫那些平庸的、沒意思的量子物態。可最近十幾年的研究揭示,如果系統有對稱性,那麼即使是沒有拓撲序的短程糾纏的量子物態,也可以是非平凡的。這類非平凡短程糾纏態被稱之為「對稱保護序」。媒體中常說的拓撲絕緣體[4],就是一種沒有拓撲序,但有對稱保護序的量子物態。雖然有短程糾纏的對稱保護序,沒有分數電荷,沒有分數自由度,也沒有分數統計,但它們會有非平凡的、可以導電導熱的邊界,這使之成為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大熱點。


Mele(左)和Kane(右)在理論上發現了拓撲絕緣體    


而代數拓撲中的上同調理論和示性類理論,正是描寫這些短程糾纏(即對稱保護序)的數學語言。這些代數拓撲理論使我們對一維有能隙的物態有了完全的理解和分類[5],也使我們對高維的對稱保護序有了完全的理解和分類[6]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認為所有的物態都可以通過朗道的對稱性和對稱性破缺理論來理解(見《物理定律對稱之美,物態對稱破缺之美 | 眾妙之門》)。為了理解這些物態,為了研究對稱性,很多物理學生都學群論。現在我們意識到,還有很多新的物態是超越朗道對稱性理論的。為了研究這些新的量子物態及其中的多體量子糾纏,今後許多物理學生,很可能還要學習範疇學和代數拓撲。(其實目前已經有很多物理學生開始學習範疇學、代數拓撲等現代數學理論)。這顯示了數學物理的交融和並肩發展。新的數學進入物理,也意味著物理目前正在進行一場改朝換代的新革命。


(文小剛教授相關主題講座即將開啟,詳情請留意本頁下方海報)


1. 陳諧,顧正澄,文小剛, Local unitary transformation, long-range quantum entanglement, wave function renormalization, and topological order, arXiv:1004.3835

2. 文小剛,Topological Orders In Rigid States, Int. J. Mod. Phys. B, 04, 239 (1990);  Rowell, Stong, 王正漢, On Classification of Modular Tensor Categories, arXiv:0712.1377

3.  蘭天,孔良,文小剛,  Classification of {(3+1)D} Bosonic Topological Orders (I): The Case When Pointlike Excitations Are All Bosons, arXiv:1704.04221,

蘭天,文小剛, Classification of {3+1D} Bosonic Topological Orders (II): The Case When Some Pointlike Excitations Are Fermions; arXiv:1801.08530;

朱晨暢,蘭天,文小剛,Topological non-linear sigma-model, higher gauge theory, and a realization of all {3+1D} topological orders for boson systems, arXiv:1808.09394

4. Kane, Mele, Z2 Topological Order and the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cond-mat/0506581

5. 陳諧,顧正澄,文小剛,Complete classification of 1D gapped quantum phases in interacting spin systems; arXiv:1103.3323

6.  顧正澄,文小剛,Tensor-Entanglement-Filtering Renormalization Approach and Symmetry Protected Topological Order; arXiv:0903.1069;  陳諧,顧正澄,劉正鑫,文小剛,

Symmetry protected topological orders and the group cohomology of their symmetry group, arXiv:1106.4772.


溫馨提示:第一場(7月23日上午)是科普講座,第二場(7月23日下午)是學術報告。歡迎各界朋友報名參加。


相關焦點

  • 文小剛革命及新代數思想
    1,物理學革命與數學文是一位物理學家,不過,常會談到由數學的引入而發生的物理學革命。基礎理論物理的發展是一種周期性範式轉移,「發現->統一 ->更多發現->再次統一」,如此循環。這也符合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科學革命概要的邏輯結構。
  • 2018年理論物理最高獎「狄拉克獎」揭曉,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但由於對更寬廣的凝聚態物理感興趣,文小剛赴此領域的權威安德森(P·W·Anderson)教授所在的普林斯頓大學求學。但很快,普林斯頓大學一批年輕教授在高能物理領域的活躍主導地位,讓文小剛在博士期間研究起了高能物理,師從當今物理學界大名鼎鼎的愛德華·威滕(E·Witten)。在博士後期間,文小剛重返凝聚態物理學研究領域。
  • 文小剛憶安德森:他是20世紀凝聚態物理的一面旗幟 | 返樸
    在得知安德森去世的消息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凝聚態物理學家、《返樸》總編輯文小剛回憶了自己在普林斯頓求學時見到的安德森教授的風採,以及他在學術研究和物理學思想方面對自己的深刻影響,以表達對這位物理學大師的緬懷之情。安德森是20世紀凝聚態物理的一面旗幟。他的一個成名之作是以他名字命名的電子局域化現象,這為他贏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獎。
  • 凝聚態物理中的開拓者——紀念BCS理論提出者施裡弗
    施裡弗是凝聚態物理中的開拓者,他是一位值得我們永遠紀念的物理學家。 一位值得我們永遠紀念的物理學家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施裡弗曾經與文小剛教授有過師生之誼,文小剛在聽聞施裡弗去世的消息後,動情地回憶說:我1987年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到聖巴巴拉作博士後。當時我想從弦論轉行到凝聚態物理,很幸運這時我遇到了施裡弗,是他把我帶入了凝聚態物理這一領域。
  • 文小剛為什麼獲得國際大獎?專訪告訴你不止於此
    這些觀點與量子場論中的反常有著緊密聯繫。文小剛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當代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終身教授、格林講席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加拿大滑鐵盧前沿理論物理研究所(PI)牛頓講席教授。1982年他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低溫物理專業。
  • 祝賀文小剛教授榮獲2016年巴克利獎
    那段時期,我不僅學習了近代高能物理中路徑積分、量子場論、規範場論、重整化群等基本知識,又接觸了大量的數學,包括微分形式、纖維叢、代數拓撲、同調上同調和共形場論等等。那期間,發表了超弦中的磁單極和非微擾效應等幾篇文章。在讀研究生的最後一年,高溫超導被發現了。這時我開始經常參加凝聚態的組會,試著做一些高溫超導的工作,聽安德森講相互作用電子可以演生出SU(2)規範場,覺得十分震撼。
  • 凝聚態物理:尋找自然美學中的真諦
    是的,凝聚態物理學作為現代物理研究中最大的分支,據保守估計,世界上有80%以上的物理學家都來自此研究領域,作為科學家們助手的研究生,也一樣有如此龐大的隊伍。那麼,凝聚態究竟是什麼東東?我們熟知傳統物理將物體分為三態:氣態、液態和固態。其中氣態中分子間距比較大(約為分子直徑的1000倍),以至於他們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力非常微弱,比如理想氣體中分子間就不存在相互作用。
  • 對稱性與拓撲序:新型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基礎——眾妙之門
    同時,就在最近,在理解可能產生的不同集體行為背後的模式方面,凝聚態物理學家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的目標是列舉和分類所有可能的物相。如果實現了完整的分類,不僅可以解釋到目前為止自然界中已知的所有物相,而且還可能指引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方向。
  • 對稱性與拓撲序:新型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基礎|眾妙之門
    同時,就在最近,在理解可能產生的不同集體行為背後的模式方面,凝聚態物理學家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的目標是列舉和分類所有可能的物相。如果實現了完整的分類,不僅可以解釋到目前為止自然界中已知的所有物相,而且還可能指引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方向。
  • 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
    三位獲獎科學家發現,拓撲在凝聚物質的一些物理特性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凝聚物質是指大量粒子構成的物質,如固體、流體等等。這些物理特性一般是指在低溫下的性質,因為這時量子力學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位獲獎者的成果後來導致這個研究領域取得極大的進展,從而使得我們可以從微觀粒子的拓撲性質的角度來理解凝聚物質,以及設計新材料、新器件,甚至有可能有助於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什麼是拓撲?
  • 「高冷」理論優美不凡——美國專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洛杉磯10月4日電特稿:「高冷」理論優美不凡——美國專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記者郭爽  「正如電晶體發明(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促進並帶來了半導體技術革命,未來有一天,或許我們在經歷拓撲技術革命時,會回首今天,滿心感慨地看待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科學家戴維·謝對新華社記者說,「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往往是技術革命背後的驅動力
  • 物理學中的演生現象|眾妙之門
    文章詳細介紹了凝聚態物理學中典型的演生現象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主要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重要進展。圖2 物質結構被劃分為一系列的層次,各層次有其組成的「基本「粒子以及其特徵長度和特徵能量,每個層次還存在自己特有的基本規律2 演生現象——物理學研究的新範式早在1972年,美國著名的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 Philip W.Anderson 就對過分強調還原論的思想方法(有時也稱為「建構論
  • 文小剛點評|眾妙之門
    可是粒子有電荷、質量等不同的特性,而一個不佔據物理空間的點如何攜帶質量呢?「我們說它們是』基本的』,但這實際上只是跟學生說的。『其實我也不知道答案。只好回答說他們是基本的,以此來阻止學生繼續追問下去。』」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文小剛說道。在基本粒子之外,任何其他物質的性質都取決於其物理組成,最終也就是其組成的粒子。
  • 學科誕生記:凝聚態物理學的興起
    凡是參加了每年 3 月份美國物理學會凝聚態物理方向的會議,或者是仔細閱讀了參會成員名單的人,都不會對此感到驚訝。數十年以來,凝聚態物理學都是物理學領域中最大的分支,但是凝聚態物理學的成就直到最近才得以彰顯。在二戰之前這個領域根本不存在。直到 20 世紀 40 年代,這個領域的前身——固體物理學才剛剛成為物理學中的一個分支。
  • 科普:學科誕生記之凝聚態物理學的興起
    凡是參加了每年 3 月份美國物理學會凝聚態物理方向的會議,或者是仔細閱讀了參會成員名單的人,都不會對此感到驚訝。數十年以來,凝聚態物理學都是物理學領域中最大的分支,但是凝聚態物理學的成就直到最近才得以彰顯。在二戰之前這個領域根本不存在。直到 20 世紀 40 年代,這個領域的前身——固體物理學才剛剛成為物理學中的一個分支。
  • 《凝聚態物理南方論壇2019》陳仙輝院士報告視頻:Recent progress on quantum materials
    尤其在鐵基超導體中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成果:突破BCS理論的麥克米蘭極限,證實鐵基超導體是又一類非常規高溫超導體;揭示鐵基超導體中大的鐵同位素效應;在國際上首創了自助熔劑法製備鐵基122結構體系單晶;系統研究了鐵基1111及122結構的超導體電子相圖,提出了在鐵基超導體中存在SDW 與超導共存的實驗現象;發現了一類Tc 高達43K 的具有全新結構單元的鐵硒基超導體;發現一種新的富勒烯超導體及其他相關新化合物
  • 凝聚態物理的追求
    在上世紀80年代,當凝聚態物理學的專著出現在書店和圖書館時,敏感者就意識到:宏觀上,這是固體、氣體、液體概念的綜合性歸納抽象;微觀上,這是由可數原子分子系統向不可數系統的擴張
  • 2016年凝聚態物理學熱點回眸
    Haldane和John M.Kosterlitz 3 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物質拓撲相以及在拓撲相變方面作出的理論貢獻,這極大地鼓舞了凝聚態物理學家的研究熱情。拓撲概念的引入不僅引發人們重新審視過去的物理現象和概念,也激勵科學家在探索新現象、發掘新物質和證實多種物理規律或機制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 文小剛:創新就是孩子的遊戲
    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凝聚態物理中,大家有一個普遍觀念:我們對物質的相和相變(像液相、固相、鐵磁相、超導相等等,以及他們的轉變)已經有了一個完備的理解,那就是朗道的對稱性破缺理論。這一觀念主導了我們對物態的研究:我們每碰到一個相,就要問什麼對稱性破缺了,每碰到一個相變,就要問對稱性有什麼變化。這種對物質態完備全面的理解,使很多人認為,我們已經看到凝聚態物理的末日。
  • 首屆凝聚態物理會議在清華舉行
    首屆凝聚態物理會議在清華舉行清華新聞網7月20日電 (通訊員 駱潔) 7月15日-7月17日,首屆凝聚態物理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會議是國內首次在凝聚態物理方面舉辦的大型學術交流會,是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國際會議的延續和拓展,旨在增進國內外物理學者的學術交流,分享前沿科研成果,提高國內凝聚態物理的科研水平,擴大學術聲譽。向濤說,希望凝聚態物理大會越辦越好,為青年學生和研究人員學習和了解國際前沿進展創造更廣泛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