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孩子學英語呢?其實,就是在教孩子怎麼學習。學習呢,是始終如一的。學習的範圍很廣,日常的認知,練習,實踐,都是在學習。只要是在思考,就都是在學。因為思考是思考所學,學習也是要結合思考,才能有收穫呢。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事情。孩子在的時候,家長在處理;其實,此時,家長已經在給孩子做示範了。因為孩子看在眼裡,聽在耳朵,記在心裡。在情景中,就會嘗試去應對。通過外在的觀察,內在的思考,就可以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課堂上,老師教了孩子學習方法,結合了單詞,收穫了知識。課後,家長輔導的時候,就會問孩子學了什麼呢。就是讓孩子通過思考,然後分享出來,和家長在互動。而參考的是思維中的情景,表達的對象是家長,此時已經在鍛鍊思維實踐能力了。如果表達不出來,是脫離不了課堂語境,思維不知道該怎麼實踐。
在學習中,老師都會教孩子,怎麼舉一反三。畢竟老師教的只是方法,在具體實踐中,才能找到孩子自己的需求或收穫。如何去拓展呢?可以在去閱讀。英語閱讀呢,是所需單詞的應用,知識的拓展。單詞的應用,其實是思維中語境的訓練。如果讀不懂,是在思維中找不到實踐體驗。如果能夠有體會,就理解了。日常生活中,家長會給孩子講故事。如果是在生活中能夠見到,聽到,感到的;就沒什麼問題。當在生活中,沒見過,沒聽過,沒體會過的情景;孩子會提問給家長,家長也會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予解釋。這個解釋呢,就是情景的定義,也可以是單詞的詮釋。從而讓故事呢,能夠通順。家長在講,其實,孩子思維也是跟著情景在跳轉。思維得到充實,內心也就踏實了。學習英語呢,思維會跟著老師表現的情景,但是,也有聽不懂,看不明白的,此時思維就會空白,間斷的。當面對情景的時候,思考也就不能到位。
在少兒英語學習中,孩子有了收穫。一定要在事情的溝通和處理上,有進步和成長。因為學習英語呢,並不是為了記住單詞;而是要學會在情景中,使用單詞,完成需求。英語是事情的外在,互動英語,就是結合話題在互動;去完成特有的事情,而做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早已經開始教了。因為家庭環境中,家長每天都在做事情;孩子每天都在學習,及時去跟著互動,溝通,實踐。在家庭事情中,能夠溝通透徹,有效處理;那在課堂上,也可以根據事情,去完成孩子的認知。學習就是在溝通,而溝通呢,也是在學習。英語口語訓練,鍛鍊的是輸出。為什麼要鍛鍊輸出呢?就像自來水一樣,如果出口不流暢,進口也進不來多少啊。只是記住,然後又流失了。單詞呢,可以嘗試去拼寫;口語呢,可以嘗試在簡單的事情上溝通,比如早上打招呼,分享水果給家長等。
其實呢,在英語學習中,完成事情,也是要看怎麼完成的。同一件事情,目標不同,結果也不同。老師教孩子怎麼去完成,是老師的結果;而孩子參與或分享的時候,收穫的是孩子的結果。雖然是同一個單詞,實踐結果也會有差異。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強,是知道在情景中,自己該做什麼。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並不是課堂上獨有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已經在事情上教了。有時候,應該孩子參與的,就可以一起完成。學習英語,是為了溝通有無,查漏補缺,提升認知,拓展視野,增進知識,鍛鍊思維,收穫結果,體驗快樂。孩子呢,天生模仿能力很強,在事情上也比較專注,進步就很快。可以通過事情來認知事物,就是在鍛鍊孩子怎麼思考,收穫的就是主動記憶,而不是被動記住,然後忘記。為什麼課堂上,要幾個小朋友一起學呢?是為了相互溝通,培養交際能力。因為小朋友之間相互認識,也是通過事情來完成交流的。在英語環境中,也是嘗試自信表達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