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英語,是在聽說讀寫方法上去練習英語單詞和語法。啟蒙階段,課堂上以互動為主。互動也是教孩子以實際行動來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教,也是學;孩子參與了教,就是在學;老師能夠讓孩子學,就是在教。能力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能力是主動性的發揮和輔助行動的努力。良好的習慣能事半功倍,不良的習慣,會事半功倍。啟蒙學習英語,就是培養孩子正確的思維方式,形成良好的習慣。以至於在後期的學科教育中,能夠脫穎而出,駕輕就熟。並不是把單詞提前認知和記憶了,就是啟蒙。而是在認知中學會如何思考和理解,掌握口語就是在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口語思維是怎麼樣的,也只有在英語表達互動中,才能體驗到便利和進步。孩子在英語學習中,如果不能及時關注和輔導,就不能了解孩子喜歡和不喜歡,優勢和不足。
家長在孩子英語輔導中,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把注意力放在英語上了。其實陪伴孩子學英語,關鍵在陪伴。如何陪伴呢?孩子的目標是學到英語,家長的目標是讓孩子學有所獲。所以家長就在陪伴的時候,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在引導中啟發,在分享中實踐,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實踐也是在認知。當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體驗感受,在實踐中獲得認知,那是記憶深刻的,可以反覆使用和分享的。那家長陪伴孩子學英語,不就是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嗎?如何讓孩子有深刻的體驗,怎麼在實踐中引導和啟發,才是陪伴的意義。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有進步,孩子的學習也會有進步,家長可以在家庭中去發現,求取發現的過程,就是用心去輔導孩子學習。
孩子快樂學習的課堂,是濃縮了實踐的情景教學。是希望孩子能夠在情景中掌握實踐,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從而提升認知能力。少兒英語教學中,參與情景模擬活動,與其直白地跟著重複,還不如演繹孩子喜聞樂見的活動。其實教孩子學英語,就是圍繞孩子體驗來掌握英語,薰陶是為了活躍氣氛,氣氛活躍了,孩子思維就活躍了,精力就會關注在教學中。在情景中能深刻記憶,在課後複習中能準確分享,怎麼能不輕鬆呢?只所以在學習中不輕鬆,就是不能將教學內容付諸於實踐中,形成孩子熟悉的,有感情的體驗。跟著老師學的時候,思路是跟隨模仿,很少有孩子自己的思維參與。所以需要在練習中培養孩子實踐能力。因為在複習的時候,孩子是基於自己的情感,去認知和回憶。之所以會忘記,其實並沒有忘記,只是孩子自己的思維找不到老師教學的內容。如果到了課堂老師教學中,又會重新認知。又是另外增加了一個印象。
家庭環境中,孩子不需要指導,總能熟練地找到喜歡的玩具或動畫。是因為玩具或動畫已經成為孩子內心的喜愛,能夠發自內心去認知並掌握。孩子和家長互動溝通,也可以輕鬆地表達,表達方式來源於家庭環境,內容是喜聞樂見的。在環境中不斷的切磋琢磨,怎麼能不靈活呢。英語口語練習缺乏語境,之所以缺,是基於等著被人來支持和幫助,才感覺到了缺。如果在學習中有興趣,就能夠主動去尋找互動和表達機會,怎麼能歸咎於外界環境的不足呢。但學英語的過程,語境的掌握,思維的訓練,都是要結合在口語中;而口語的練習,也是要回歸到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課堂上的學習,是為了形成立體的形象,以便於孩子在實踐中舉一反三。這就要在課後複習中,引導,啟發以達到培養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