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昊天降豐澤,百卉挺葳蕤。
魏·王粲《公讌詩》
蒼天降下豐足的雨水,各種各樣的花卉挺拔茂盛。詩句寫出春季雨露滋潤大地,草木茁壯生長的情形。詩人在這裡以「豐澤」代雨露,體現出蒼天向大地布施的豐厚恩惠。而百卉正是在雨露的滋育下,破土而出,發芽、竄枝,乃至破苞吐蕊。「降」字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盼雨、喜雨的心情。「挺」字也再現出百花精神抖擻、欣欣向榮的景象。詩句注意文辭修飾,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註:昊天,蒼天,天。澤,雨露。葳蕤(wēiruí),草木茂盛的樣子。
02. 慶雲蔭八極,甘雨潤四坰。昊天降靈澤,朝日耀華精。
晉·張駿《東門行》
五色祥雲籠罩著天地八方,及時甘雨滋潤著四野。蒼天普降好雨,旭日閃耀著光輝。詩句描繪春雨。詩人描繪了雨前、雨中、雨後的不同景色。不論是「蔭八極」,還是「耀華精」,其中都漾溢著詩人的喜悅之情。註:慶雲,五色雲,古人以為祥瑞之氣。四坰(jiōng),四野。靈澤,好雨。華精,日光。
03. 靈液被九區,光風扇鮮榮。
晉·謝萬《蘭亭詩二首》其二
雨露灑遍九州大地。雨後日出,和風徐來,輕輕拂動鮮豔的花朵。詩句描繪春雨過後的景色。前句言春雨普降,大地滋潤。後句寫雨後一片清新的景象。「扇」字表現出了花朵在微風中左右搖擺、並隨著風力急緩的節奏一扇一扇的神態,十分形象。註:靈液,雨露。被,覆蓋。九區,九州,泛指全國。光風,雨止日出,風和日麗的景象。榮,花朵。
04. 葉珠垂滴水,簷繩下溜空。蝶濡飛不颺,花沾色更紅。
梁·劉孝威《和皇太子春林晚雨詩》
樹葉上的雨珠垂落下滴,房簷上的雨絲從瓦溝中傾注而下。雨水沾溼了蝴蝶,使它展翅難飛。雨露浸潤了鮮花,使花色紅豔欲滴。詩句描繪春季雨中、雨後的景象。以繩子這種極為普通之物用來比喻簷上的水流,十分真切形象,平中見奇,俗中藏雅。三、四句寫得既活潑又醒目,使人感到一股清新之氣迎面撲來。註:濡(rú),沾溼。颺(yáng),飛揚。
05. 雨足飛春殿,雲峰入夏池。
梁·庾肩吾《侍宴餞湘州刺史張續詩》
雨絲遊飛飄灑在春殿上,雲霧繚繞的山峰,倒映在夏池中。前句描繪雨絲飄飛,是動景。後句描繪雲峰倒映,是靜景。這兩句寫的是春夏時節大好的自然風光。「雨足」的「足」字用得極其形象貼切,詩人把連綿不斷的雨絲比作雨的長足,可見詩人用詞之精湛。後句的「入」字也頗有情趣,仿佛是雲峰的倒影自動闖入池水中似的,這就增加了詩作的風姿。
06. 溼槐仍足綠,沾桃更上紅。
北齊·劉逖《對雨詩》
山雨打溼了槐樹,茂密的枝葉更顯得綠油油的發亮。山雨淋透了叢叢桃花,那花瓣更增添了幾分鮮紅的色彩。詩句寫出春天山雨顏料似地遍灑,塗得槐綠桃紅的情景。雨本無色,而藉花、樹繪出雨絲的顏色:翠綠、紅豔。於是雨不僅帶給人膚覺,更使人產生視覺上的愉悅。全句不著「雨」字,而整幅畫面已浸透雨水了。註:仍,乃。足,增補。上,增添。
07. 毛空暗春澤,針水聞好語。
宋·蘇軾《東坡八首》其四
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使原本清澈的春水漸漸混濁起來。農夫們佇立在水田埂上,相互告訴:稻芽露出水面了。詩句寫春雨迷濛、稻芽萌生的暮春季節。詩人描寫細緻入微,用民間俗語,頗為新奇。「毛空」,指天空中的毛毛細雨;「針水」指象針一樣的稻芽長出水面,皆為四川俗語。
08. 潤物有情如著意,滋花無語自施工。
宋·朱淑真《膏雨》
春雨瀝瀝,膏沐大地。萬物在富涵情意的春雨滋潤下茁壯生長,鮮花在默默無語的春雨浸染下吐蕊怒放。詩句寫出春雨下萬物和鮮花的欣欣向榮,以擬人手法寫春雨的「有情」和「無語」,它無聲無息地造福於他人,「如著意」和「自施工」便是這種不倦精神的寫照,作者已將春雨人格化了。註:著意,用心。施工,下功夫。
09. 十日濃陰飛細雨,清川初漲水平沙。幽人閉戶春已半,開遍山南山北花。
宋·張嵲《絕句》
連日裡濃陰,下著濛濛細雨,清清的河流剛剛漲水,漫平了沙灘。隱士閉門未出,春天已過去大半,山南山北都開遍了鮮花。詩句描繪春雨後的景色。水漫「平沙」正是春天特有的情景。第三句寫春光迅速,一場春雨後便滿山野花了。小詩清麗澄新。註:幽人,隱士。
10. 篷蒻鳴春雨,帆蒲掛暮煙。
宋·陸遊《溪行》
船兒在水面上緩緩前行,天空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一路上,耳中時時響著春雨打在船篷上發出的聲音。傍晚,各條船上都開始做飯,雨中的炊煙分散瀰漫,籠罩在船帆的周圍,好象是掛在帆上似的。詩句描寫了春時雨中行船的景象。「鳴」為擬聲,「掛」為擬形。兩句詩形象生動,極富生活情趣。註:篷蒻(ruò),船篷上搭以蒻草,故謂篷蒻。帆蒲,指用蒲草編成的蓆子所作的船帆。
11. 麥雨一犁隨處綠,柳煙千縷幾時青?
宋·范成大《丁酉正月二日東郊故事》
春雨滋潤土地有一犁深淺,到處都是一片碧綠的春意,遠望如輕煙的柳芽是何時萌發的,詩人竟全然不知。詩句寫早春的景致。上句寫春意的濃鬱,「麥雨一犁」說雨量適中恰到好處,「隨處綠」寫出了春的盎然。下句寫春天悄然而至,「幾時青」出語傳神,道出了詩人在盎然春意中的欣喜驚訝之情。
註:麥雨一犁,指春雨浸潤到一犁深淺,柳煙,柳芽初生,遠望一片嫩碧如輕煙。
12. 片雲風駕雨飛來,頃刻憑看遍九垓。
明·朱元璋《新雨水》
風驅雲馳,春雨隨之而來,不一會就可看到天地間白茫茫一片雨簾。這珍貴的春雨滋潤萬物,下得真是及時。詩句作者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是從社會最底層一躍而成為一國之主,故比較了解民情民意。此詩便寫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體現他對農事的關切。「遍九垓」,寫春水遍地,萬物茁壯。雖為誇張,實寓一番對豐收前景的祝禱之意。註:九垓(gāi),指天下。垓,八極,指極遠的地方。九垓,指包括八極在內的九州地面。
13. 春雨不可耐,沉沉連夕晨。
清·歸莊《苦雨和顧仲莊韻》
連綿的春雨,從早到晚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而且越下越大,簡直叫人無法忍耐。詩句寫春日苦雨。淫雨作威,著實給人們的心頭蒙上了陰影。用語雖直白,氛圍卻頗濃重。「沉沉」兩字用來形容雨之大、之久,直感性強,仿佛壓在人們心頭上一般。註:沉沉,盛大的樣子。夕晨,猶整日。
14. 濛濛水氣生春蕪,平皋極目疑江湖。
清·丘逢甲《雨中漫成長句》
雨中,濛濛的水氣從春天荒蕪的田野中生發出來,極目遠望,平展展的土地令人疑作江湖。詩句描寫春雨迷濛的景象。作者並不直接寫雨的形態,而是著筆於雨的效果:雨使春日的田野水氣升騰;雨使平整的陸地幾乎變成了江湖,可謂得春雨之神韻。註:平皋(gǎo),水邊的平地。極目,用盡眼力遠望。
15. 依岸殘雲溼,平橋一水春。
清·譚嗣同《憩園雨三篇》其三
春雨綿綿,連傍岸低飛的幾片殘雲都給淋溼了。河水上漲,幾近橋面,四下顧望,滿目水色迷濛,確實是春天到了。這兩句詩描寫春雨中的迷人景色。但作者很少正面直寫,而多採用側面的渲染、烘託。「殘雲」為什麼會「溼」呢?「春水」為什麼漲得與橋一樣平?不都是因為「雨」嗎?句中雖然沒提一個「雨」字,但雨的無所不在,雨的大,卻很巧妙地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