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將哈工大列為「實體清單」,為哈工大在全世界做了一個廣告。又值百年校慶,哈工大更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千架無人機表演,這是哈工大百年校慶最為亮麗的節目,一下子點燃了無數學子的報考激情,哈工大成為無數網友心中神奇的大學和嚮往的地方。
其實,哈工大的最亮眼之處並不在此,而在於在艱難中奮進、在學研中創新的精神,並為此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在的排名榜五花八門,帶偏了一些人的節奏,遮掩了大學對社會的貢獻。如果以貢獻排名,哈工大無疑全國第一,北大清華也相形見絀。北大清華名氣極大,哈工大貢獻極大,這是兩者之間的明顯差別。
1、最早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北大清華也是「學生」之一。
哈工大始建於1920年,建校時間雖然比北大清華晚,但是對高校建設的貢獻卻比北大清華大。哈工大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另一所是中國人民大學),也就是說哈工大也是清華北大的樣板。哈工大成為樣板對於新中國對高校建設的貢獻之大可想而知。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哈工大提出教師要「過三關」(即教學關、科研關、水平關),至今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哈工大形成了「八百壯士」精神,現在同樣需要這種在困境中奮發有為的精神;在辦學、治學、求學實踐中,哈工大形成了「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優良傳統,從今天的高校看是彌足珍貴。哈工大創造的這些精神財富是極為寶貴的。一些高校之所以退步了或是「沒落」了,也正是缺乏這些精神。
1952年,哈工大學制改為5年,加強對學生的工程訓練,使學生具備獨立承擔工程技術任務的能力,畢業生授予「工程師學位證書」,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師的搖籃」而飲譽全國,對全國工業建設貢獻巨大。1954年國家確定了首批6所重點大學,哈工大成為京外唯一一所重點大學。所有這些,是北大清華所沒有的。
從地理位置、經費投入、教師待遇、資源獲取特別是吸引人才等方面看,北大清華佔盡各種優勢,哈工大完全處於劣勢地位,可是卻能比北大清華為國家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而且一直保持著強大活力和創新能力,這確實有些神奇。其神奇之處在於長期以來培養和保持的樣板精神,在艱難中奮進,在學研中創新,誓為國家爭光。2、創造了無數第一,清華北大也無法與之相比。
哈工大創造了無數個第一,沒有任何高校可以與之相比,北大清華。比如,研製成功新一代磁聚焦型霍爾電推力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應用;第一支登上春晚舞臺的大學生機器人舞蹈隊;實現了國際首次高軌衛星對地高速雷射雙向通信試驗;空間機械手在天宮二號上實現了國際首次人機協同在軌維修科學試驗;首次實現了大型雷射驅動器的全自動束靶耦合引導……哈工大還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的支撐結構系統關鍵技術、支持中國「天眼」成功「開眼」。
誕生了中國第一臺會下棋能說話的計算機——1957年,哈工大成功製造出我國第一臺比較完整的結構式模擬計算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957年2月,華羅庚提出希望研究一下三堆棋專用計算機。1958年11月1日,在全國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展覽會上,哈工大研製的智能下棋計算機在展覽會上展出,引起廣泛關注。
第一臺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1985年,在全國科技成果展覽會上,哈工大主持研製的我國第一臺「華宇Ⅰ型」(HY-Ⅰ型)弧焊機器人擺上展臺,引起了國內外科技界人士的關注。香港報紙發表的《人造衛星機器人同時亮相》的報導,更增加了這一新聞的轟動效應。機器人現在是製造業的主要裝備,在30多年前是極為少見的。
第一部新體制雷達——1989年,劉永坦團隊建成了國內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研製出我國第一部對海新體制實驗雷達,1991年該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1年成功研製出我國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核心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標誌著我國對海遠距離探測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2015年團隊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劉永坦院士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首次揭示了愛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結構——不要以為哈工大只是工科強校,其實理科同樣強大。哈工大黃志偉教授小組在愛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結構研究中取得突破,首次揭示了愛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的結構,並闡述了該結構如何「劫持」人CBF-β,以及CUL5 E3連接酶複合物的分子機制。須知,哈工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於2011年,其前身為1995年成立的生命科學與工程系,與其它高校相比成立時間很短,從中足見哈工大創新能力有多強。
3、航天第一名校,助力「長徵」、神舟、「嫦娥」,清華北大更是不能相比。
哈工大參與了探月工程等14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一大批科研成果助力「長徵七號」「長徵五號」火箭首飛、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等重大任務,哈工大研製的「龍江二號」成為全球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
正是因為如此,哈工大曾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等多個獎項,是享譽國內外的理工強校、航天名校,國內「航天第一名校」。不僅如此,哈工大正在建設中國首個用於模擬太空極端環境的大科學工程。如果你對「大科學工程」有所了解,就知道科學價值有多大。
創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航天學院——1987年6月,哈工大將控制工程系、無線電工程系等合併,成立了航天學院。這是我國第一個以培養高級航天專門人才和從事航天高技術研究為主的學院,也是國際宇航大學在亞洲唯一常設分校的依託單位。
發射了我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小衛星——2019年9月19日下午2點42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師生聯合設計研製的歐比特公司「珠海一號」03組5顆衛星,由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發射升空,衛星全部進入既定軌道。截至當時,哈工大已成功發射19顆衛星,具備2公斤至500公斤量級衛星研製能力。
在我國首次實現了星地雷射鏈路通信——2012年3月2日,「海洋二號」衛星在軌交付使用。對衛星在軌工程遙測數據的判讀和分析表明,我國首次自主創新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地雷射通信星上終端性能優於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星地雷射通信鏈路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承擔星地雷射通信試驗項目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的馬晶、譚立英教授領銜的星地雷射通信研究團隊。
第一顆由高校學子自主設計研製管控的納衛星——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團隊自主設計、研製與管控的納衛星「紫丁香二號」,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顆由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製與管控的納衛星。
哈工大確實是一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具備獨特風格的世界強校,靠實力稱霸世界的美國將其列入「實體清單」,足見哈工大科研能力和培養人才能力有多麼強大!
網友們,關於哈工大創造的第一,上述只是部分成果,恕我不能說全,請你補充,並請留言討論。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